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民族地区农民工回流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解决论文

民族地区农民工回流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解决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6-13

民族地区农民工回流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解决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25-03

  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来说,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教育,由于血缘亲情,家长可以“以情?尤恕钡姆绞蕉宰优?进行教育。对青少年而言,家庭是其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其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儿童最初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在儿童进入学校乃至社会,家庭仍然发挥着其独有的作用。因此,家庭对一个未成熟的个体而言,其意义与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和各方面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农民工的外出致使家庭教育缺失,牵一发而动全身,致使青少年教育问题比较突出。

  一、梅香村农民工回流前出现的青少年教育问题

  (一)父母缺位致使青少年启蒙教育缺失

  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性格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与早期(一般指0~6岁)的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儿童初生几年的最初阶段。正是这个时期,儿童的脑和感觉器官才发展得特别急遽,许多偶然的联想――人的心理基础,特别迅速地形成起来,牢固起来。”[2]幼儿时期,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养育、合理的教育和训练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脑的发展。然而,很多农村地方就做不到如此。在梅香村走访所得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在孩子的母乳期满便双双外出务工,由家中老人照料,或是父母一方外出,由另一方照顾。如此,父母缺位必然存在,通常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因照顾家庭而疏于照顾孩子,孩子在成长期间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悉心教养及合理训练,贻误最佳教育时机,导致儿童的启蒙教育缺失,从而直接影响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可弥补的缺陷和障碍。

  (二)隔代教育致使青少年存在不正确的价值观

  一方面,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极端的教育方式埋下道德隐患。隔代监护人观念陈旧,教育方式跟不上现代化教育,启蒙时期的思维得不到开化训练,潜意识存在的道德及价值观认知程度差。另外,隔代监护人大多年迈,青少年除承担日常家务外,要帮着干农活,照看弟妹,早当家的孩子在处于青春叛逆期时厌烦当下的境况,父母的缺位使他们缺少寻求帮助、情感倾诉的对象,造成心理失衡,且青少年自律能力相对较弱,极易出现不良行为举动。当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时,或是不犯大错的默许,或是“棍棒教育”,隔代监护人极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不能意识潜在错误,反而增长他们的叛逆之心,埋下人格、道德价值观的隐患。

  另一方面,民族语言环境跟不上汉语智育,青少年的学业得不到辅导,潜在隐患的价值观难得纠正。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落伍是不可置否的,但梅香村地处民族地区,村里4/5的隔代监护人沿用民族语言,不懂汉语,不具备教育下一代所需的素质水平。生活中的交流都用的是民族语言,面对汉语一无所知,隔代监护人即使想要辅导青少年的学业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文化素养得不到提高,青少年在易模仿的时期对社会是非的辨识仅凭自己浅陋的认知,其思想和价值观念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引导和正确帮助,在不确定的是非判断标准下也就导致了青少年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存在。

  (三)父母的远程物质教育深化了青少年不正确的价值观

  青春期易受外界诱惑的青少年是否能抵制住诱惑,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关键。但在梅香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自知不能陪伴孩子成长,普遍存在着“补偿心理”: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让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或是用钱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甚至教育孩子“向钱看”变成了常态。另外,学习的好坏也用金钱来衡量,基于只要父母看到好成绩就会给零花钱的习惯,“改分”之风盛行。父母继续外出后,对金钱的渴望迫使他们做出偷、抢、收保护费等行为,而这些情况是隔代监护人和教师无法及时发现的。父母的物质教育,不但没有对孩子起到好的教育作用,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而恶化了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拜金主义思想。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难以形成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3] 2013年以前的梅香村只有其中一种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失联。一方面,梅香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春节才返乡,所以孩子上学期间,要享受到来自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奢望。虽然教师会联系孩子的父母说些情况,但毕竟“天高皇帝远”,父母也只是通过电话警告而已。另一方面,教师可能会联系隔代监护人,祖辈通常会因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落伍、不懂汉语等原因,对学校反映的情况理解不透彻,导致学校教育孤立。再者,偏远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严重缺乏,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智育之外还有德育,即使梅香村的人数再少,教师所涉及的领域也只是学校。家庭教育缺失,孩子不论是性格、心理、道德,还是学习教育上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督教导,与学校教育难以形成合力,以致青少年教育问题堪忧。

  二、内外合力下的农民工回流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解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13年的梅香村出现了农民工回流这一现象,显然这为健全家庭教育及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缓解了一定的压力。但若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支撑长期的家庭教育,农民工依然会选择外出务工,如此周而复始,虽然缓解问题,却不是根本解决之道。那么如何把握农民工回流这一契机来“留住人”,就成为了健全家庭教育的持续发展、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的首要任务。   (一)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在教育的综合工程中,农民工父母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键性因素和决定性力量[4]。农民工父母是否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要从农民工自身寻找原因,找到原因所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回流的农民工才能坚定、专注于青少年教育。通过调查发现,梅香村农民工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换届后的梅香村村委对满目疮痍、冷冷清清现象感到辛酸,建设好家乡的想法在村委的心里萌发。同时“十二五”计划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一系列的强农惠农的加快社??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政策出台,并且高效落实实施,在外务工的农民看到了回乡后的保障。

  二是外出务工的人员心灵疲惫,归乡心切。据访谈人员所述,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其中一部分人只懂民族语言,难以沟通,外出只能做劳力活,十几年间都从事单一的工作,在外生活压力大、消费水平高,照顾不到老人和孩子,经年累月在外务工的生活压力使他们身心疲惫,在政策的保障下毅然选择返乡。

  三是有自我创业的想法。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创业的背景下,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水平,务工培训中获得了一定的技能和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有一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萌生回乡创业的想法。

  四是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相较于传统农民来说增长了见识,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提升,外面良好的教育状况令他们考虑到家中孩子的教育情况,虽能通过电话了解情况,但鞭长莫及,只有亲眼所见和长期教导沟通,才能了解、教育好孩子。

  (二)外力作用下国家和政府的推动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重要目标,要达到目标就务必要统筹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统筹城乡得以实现的关键点是正确引导农民工,统筹城乡中的亚层次是教育,统筹城乡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农民工子女教育[5]。在教育政策的背景下引导回流农民工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专注家庭教育是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所以,梅香村村支两委在解读政策的同时言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在政策的引导下针对本地做出了一系列的整改:一是学校针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失联开展家长座谈会,言明培养人才、孩子在长成人的过程中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学校挑起的只是一部分担子,另一部分需要家长与学校密切沟通,共同为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教育环境。二是针对存在根深蒂固的“读书无用论”、重养轻教观念的家长进行走访调查,举行座谈会,回流农民工的眼界相较于老一辈人来说宽泛得多,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并且村委以身作则,回流农民工在看到成功的身边案例时,渐渐地对家庭教育上心,虽然目前并未达到全部摒弃的效果,但也是指日可待的。三是改变重智轻德的普遍现象。在德智并重的社会,有时候德比智更重要。梅香村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思想深入行动后,对子女的教育呈现“先国后家”“知识改变一切”“感恩常驻心间”层层递进的态度。

  近年来,农民工“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趋势正渐渐向西部回流,政府要认清农民工回流的现状,做好回流农民工的安置工作。青少年教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综合过程,经济基础的支撑成为了回流农民工是否能专注家庭教育、健全家庭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关于本地经济发展,梅香村做出了很好的决策:

  一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留住人,保障健全的农村家庭教育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的很多民族传统比其他地区更有优势,苗绣这一资源的利用及后期“锦绣计划”的实施一方面能够留下外出务工的妇女,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她们就近创业就业,发展经济;另一方面,照顾家庭,给予青少年应有的关怀呵护,填补父母长期缺位带来的空白,给予青少年在道德价值观、性格培养、学业辅导上应有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

  二是引导回流农民工利用“家庭禀赋”自主创业。“家庭禀赋”是家庭所拥有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并可以划分为家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主要方面[6]。对于返乡的青壮年来说,苗绣是不切实际的。怎样运用好家庭禀赋来解决教育孩子的后顾之忧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梅香村村委考察与返乡农民工共同商议,决定摒弃单一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利用物质资本改种市场前景广阔、种植技术简单。青钱柳,这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结合更加坚定了农民工不再外出的决心,青钱柳的简单种植技术也为教育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解决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回流的农民工不再选择外出务工,给了青少年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躬行身教的榜样示范,为及时树立青少年的生活观、价值观提供了可行性[7]。

  三、结语

  解决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培养社会未来人才,保证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8]。梅香村利用农民工回流的契机,发展乡村经济,建设新型农村为健全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盾。这样的做法在很多地方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在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境,很多地方都只是单方面地抓经济或教育,经济教育齐头并进并不是经济发达就可以做到的,除了有良好的学校教育、健康的社会教育外,还要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健全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基础,为培养德智并重社会人才做出贡献,这种做法对很多地区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民族地区农民工回流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解决

论文搜索
关键字:青少 农民工 青少年 农民 民族 地区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