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关注留守老人精神需求论文

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关注留守老人精神需求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6-19

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关注留守老人精神需求

  中图分类号: D669.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3.059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现。在以往研究中,学者较多关注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等问题。较少学者专门对精神需求问题进行研究,但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却十分突出。

  与以上研究不同,本研究立足于以社区研究为基础的社会学研究视角,资料来自笔者对山东省齐河县胡官屯镇的实地调研,提出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1 齐河县胡官屯镇农村留守老人现状

  胡官屯镇面积107平方公里,全镇有70个行政村,9600多户,3.8万人,人均年收入11600元。截至2016年7月,共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72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8.9%,其中留守老人1100人,占全镇老年人总数的15.3%。

  胡官屯镇留守老人有三种情况:一是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子女外出期间,自己分家过,子女定期看望老人,过年过节送钱送物,给予关心照顾;二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子女会轮流养护;三是极少数存在不孝顺、不赡养老人的现象。

  2 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普遍感觉孤独

  调查发现,留守老人与子女情感交流主要是通过子女回家探望和电话慰问的方式得以实现。胡官屯镇大部分外出务工子女只有在农忙时节和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有的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家看望老人,农忙时节雇佣人帮忙收种粮食;只有极少数会经常回家看望留守老人,并且在家停留的时间较短。同时,老人与子女的电话联系频率不高,通话时间通常在3分钟以内,并且通话内容单一,很多话题都是围绕孙辈的生活、学习展开,对于老人自身的情感交流很少,这就使得电话联系并不能成为情感互动的有效途径。

  2.2普遍缺乏安全感

  从谈话中了解到,胡官屯镇留守老人的不安全感是多方面的。70%的老人担忧,如果自己突然患病,没办法求救,又没伴侣在身边,会延误了抢救时机;一些老年人表示,自己行动不便,面对突发的水灾、火灾等不测事件,无法自救,也无法及时地求助;还有不法分子不择手段销售假冒伪劣和过期商品、换取假币来骗取老年人的钱财。留守老人家庭人员少,缺乏保护,不法分子甚至会对他们的生命财产进行侵害。

  2.3普遍感到空虚

  胡官屯镇农村留守老人的闲暇生活主要靠自娱自乐,以看电视、聊天、打扑克、下象棋等获得愉悦,一些老人还有看报纸、听广播的习惯,只有极少数留守老人有长期从事的兴趣爱好或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学历较低,认识问题的能力不足,信息较为闭塞,所以很容易受到欺骗,其宗教信仰更是盲目。齐河县部分村镇出现留守老人跟风参加于一些宗教组织,按时参加宗教组织的活动,并积极宣传宗教活动的观点及理念。盲目的宗教信仰不但影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还影响到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实现。

  3 精神需求满足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土地流转打破传统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呈现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之势。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县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19.8万,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4.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8.9%, 涉及3.9万农户,占承包耕地农户数的29.5%,其中规模以上经营(50亩)流转土地29.3万,占流土地总面积的84.4%。规模越来越大的土地流转,使有地农民变成了无地农民,农民脱离了世世代代的土地耕作,突然不能适应没有土地的生活,特别对于年长的农民,尤其是对于留守老人的影响更大。他们已经习惯于通过耕种土地、收获粮食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农村老人文化水平普遍低,认知不够,无法找到替代土地耕种的工作。

  3.2传统孝文化的衰退使情感满足更加困难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一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下,面临严峻挑战。首先,长者本位的家庭伦理已逐渐瓦解。相反,青壮年凭借其体力和智力的优势赢得了社会竞争,收入更高,为家庭做出更大贡献。此消彼长,老人地位下降已成为必然;其次,代际平等的现代家庭伦理成为时代趋势。当今民主社会,人人平等的新思想已深入青年人心里,自然也包括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平等。受此影响,他们在家庭交往和代际沟通中,开始把自己放在与长辈平等的地位,传统伦理中“父母至上”的观念已不能再成为约束。只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尊重老年人,在互相理解的前提下理解老年人。

  3.3农村文化娱乐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消磨老人的时间,有助于缓解留守老人的精神空虚。在城市社区,有专门针对老人的文化娱乐场所,有广场、棋牌室、茶室、老年活动室等,方便到老年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同时城市社区医院配有完善的基本医疗器械、专?I的医疗队伍。但在农村地区,娱乐活动场所少,娱乐设施少,公共文化活动十分匮乏,乡村卫生所医疗设施不健全。有的农村社区虽然有基本的基础设施,但物质设施使用次数少、安排不够人性化,乡村卫生所只能治疗简单常见的疾病等。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普遍单一,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更为严重,既不易获得子女的情感支持,又难以在农村社区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   4 对策与建议

  彻底解决好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的推进。笔者从政府、家庭与社区三个支持系统的建构方面阐述。

  4.1改善经济条件,建立政府支持系统

  齐河县政府应当努力发展经济,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解决精神养老中的各种问题。一是在稳住现代化发展前提下,发展乡镇企业。县政府可以结合齐河县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蔬菜、畜牧、水产、林果等特色产业,并通过多种优惠措施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企业到本地投资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二是县政府制定多重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胡官屯镇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创业。在融资方面,积极执行小额担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并出台土地流转、种植养殖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保障。

  4.2重塑孝道文化,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子女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更要付出行动。首先,外出务工的子女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更好地了解父母的需求。如果条件允许,外出务工的子女可以经常回家陪伴老人,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缓解老人的孤独和寂寞感;其次,子女应当帮助父母实现自身想要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愿望。追求人生的价值贯穿于人的一生,老年人也有这方面的诉求。虽然老人已经走到人生的晚年阶段,但是他们仍然希望自己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鼓励留守老人不断增加角色的独立和弹性,实现精神自养。

  4.3完善社区建设,建立社区支持系统

  一是完善村级文化站的功能。文化站应经常播放老年人防骗案例,把受骗的案例演成小品,寓教于乐的方式演示给老人们;播放尊老、敬老、爱老的先进典型事例。文化站要丰富涉及老年人的生活、保健方面的书籍,不断满足其文化需求;二是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步伐。建立养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多层次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需求的老人养老,为留守老人提供舒适的养老环境;三是对老人住所的安全隐患定时排查,同时引入智慧化养老,在对留守老人进行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对于一些患病老人多加用心,发放智能手环,以便留守老人患病时能及时求救,以免耽误最佳救治时间。

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关注留守老人精神需求

论文搜索
关键字:留守 养老 老人 体系 需求 农村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