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陕西省面塑艺术的传承现状调查与产业化发展道路探究论文

陕西省面塑艺术的传承现状调查与产业化发展道路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6-26

陕西省面塑艺术的传承现状调查与产业化发展道路探究

  “面塑”,俗称“面花”、 “花糕”、 “面人”等,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性工艺之一,但目前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面临困境。学界已经对全国各地区的面塑艺术进行了地区间的差异分析,关于陕西地区的面塑艺术也有专门的文章进行探讨分析。但是与学者对山东郎庄面塑与菏泽面塑的探究相比,则显得分散而简略,有待进一步深入。以黄陵面花为主题的文章更是鲜见,仅有张欣宇、郭耕延、彭骞乐、翟亚文的《以非遗面花讲好中国故事――论陕西黄陵面花的文化意蕴》、王非的《黄陵面花:捏出农家幸福生活》和杨晰的《黄陵面花――民间艺术之花》三篇文章。其它对于黄陵面花的记载只散见于《黄陵县志》、《黄陵文典》和黄陵政府所推动刊印的一些旅游宣传册里。因此本文希望以黄陵地区为例来调查和探访其传承保护现状,并从面塑艺术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出发,参考系统动力学和低碳模式的理论[1],尝试设计出一种能够辐射全国面塑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方案及后续保障措施,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1 黄陵面塑的传承现状

  花馍在全国各地都有,以山东郎庄面塑与菏泽面塑最为知名。在陕西关中地区做花馍的也很多,但与之相比黄陵的花馍更具特色,是黄陵人民岁时节令和婚丧嫁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即是对其通俗形象的说明。

  在黄陵,清明公祭、重阳民祭都是极为重大的盛典。每逢这时,人们会供奉“黄帝功德供,刳木为舟,创造指南,仓颉造字,嫘祖养蚕,始制衣裳”等大型面花“插花供”[2],同时还加蒸十二生肖供奉。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神,除夕迎灶神,则供奉“枣山”。即将面搓小条,盘成云朵状连接起来,饰以核桃大枣累成山形,供奉于灶神前,祈求“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直供奉到正月十五再换上新的插花供。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参加“摞灯山”活动,各家都要蒸十二个或二十四个“插花供”,送到灯棚供奉,还要蒸制“荞面灯”,到灯棚请主事人添油点灯,祈求全家平安无事,光明一片,兴旺发达。农历七月七乞巧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共诉衷肠,织女巧手早已成为民间妇女崇拜之偶像。于是每到这一天,姑娘媳妇们要吃面做的“顶针”、“针线笸箩”,期望自己心灵手巧。家家户户为孩子烙制“乞巧馍”,给男孩烙的是镰刀、绳杠,给女孩烙的是剪刀、锥子,还给孩子烙制图书,预祝孩子热爱劳动,精于女工,耕读传家。

  黄陵人为祈求一生快乐幸福,从孩子出生过满月,就要捏制两个或四个小老虎,十二或二十四个小兔,摆在孩子的周围,有的还用红毛线将玲珑精致的小兔串起来,挂在孩子的床头。希望孩子一生能够受到虎的保佑,能像虎一样虎虎有生气,身体结实强壮;祝福孩子像兔子一样活蹦乱跳、快乐活泼、健康成长。外孙子过周岁时,外婆便要给他蒸一个“牛轭斗”,祝愿孩子像牛一样坚韧有耐力,长大以后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在人生三元大事之一的婚庆时,要蒸制“硬盘”即蒸四个老虎,四个兔子,里面分别包上核桃、大枣、咸盐、麸子,娶亲时让新娘掰开。核桃取生男孩之意,枣取早生贵子谐音,盐取咸即新媳妇温柔贤惠之意,麸子取新媳妇进门全家福之意。当地有顺口溜“掰开硬盘是核桃,子女能跟一跑跑,掰开硬盘是红枣,早生贵子日子好,掰开硬盘是咸盐,媳妇贤惠喜连连,掰开硬盘是麸子,新媳妇进门好夫妻”。另外还要蒸制二十来个小兔,摆放在结婚的新房窗?_、床上或炕头,祈求美好吉祥。老人过寿,要蒸制寿桃、石榴、十二生肖祝寿,先拜祖,再拜寿,祈愿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寓意家族百子百孙,吉庆家声远,荣华世泽长。老人过世了,当地人认为是升天了,要蒸一对大花馒头来感谢接纳死者的上天,叫“献天馍”,花丛中还要立上一只白鹤,寓意这个人在世时像松鹤一样长寿,死后又驾着白鹤到西天赴宴去了。还要蒸制六个或十二个莲花供奉,安葬时在坟地掰开,送葬的人每人一小块,宴席时要给首席奉上一块。过三周年祭奠,也要蒸制六个或十二个莲花供奉,不同的是要在莲花层里加上红辣子面,称为“压红”,以示区别。也有加蒸十二生肖供奉的,以表哀思,慎终须尽三年礼,追远长存一片心。此外,在黄陵有“走亲戚”的民间风俗,人们“走亲戚”时会带上花馍,特别是看望老人要送上“油包包”(也称油馍),有小孩的要带上小兔馍。

  目前,黄陵地区著名的面花艺术大师有王兰芳、赵爱芳、王民政和王强四人。王兰芳被誉为中外闻名的面花艺术大师,擅长捏制祭祀黄帝陵的面花。1997年,她曾赴香港参加民间艺术现场展示,博得海内外专家学者赞誉。2002年又应邀参加首届南京民间艺术节现场表演。她的面花作品想象丰富,手法娴熟,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一绝”荣誉称号。[3]赵爱芳制作面花心悟手来,技艺高超,曾在黄陵老年大学举办面花培训班授徒传艺,2007年在杨凌农高会展示面花技艺。陕西电视台、中央电视二台对她的面花技艺进行多次专题报道。其本人被省文化厅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面花传承人”。王民政是家族第三代面花艺术传人,他的面花以花、鸟为主,还有十二生肖、二龙戏珠、百鸟朝凤等。1998年江苏无锡电视台拍摄了王民政面花艺术专题片;2004年清明节陕西电视台将拍到面花的制作过程在祭陵之日向会场作了直播,中央电视台、凤凰台也作了转播。2006年重阳节他以农民代表身份,向轩辕黄帝亲手敬献了自己制作的面花;2015年中央电视台四套“远方的家”栏目组拍摄了王民政的面花技艺。他也被省文化厅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面花传承人”。[4]王强毕业于天津旅游学院,专攻面塑,是黄陵面花后起之秀,脱颖而出之后就将自己的面花技艺定格在终极面塑阶段。他的蛋壳微型面塑,历史人物面塑更是融绘画、雕塑、篆刻为一体的高超艺术作品。

  2 黄陵面塑的保护现状及其困境   黄陵县政府对面花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给予了大力支持。从80年代开始,每年清明节、重阳节前夕,县委、县政府都要在轩辕庙古柏大院西院举办黄陵非物质公祭典礼,展出黄陵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面花、轩辕酒、油糕、软馍和黄黄馍等民间小吃,并在黄陵当地的能人、巧人中征集作品,收购面花作品用于黄帝陵祭典。[5]上世纪90年代末,县政府出资5000元,组织黄陵面花培训班。进入21世纪,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面花的保护是民俗文化保护的内容之一,并召开了常务会,在研究讨论黄帝陵祭典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把黄陵面花列到民俗保护的重要内容。从2005年起,县政府每年大约投入1至2万元扶持、保护黄陵面花制作工艺。黄陵面花被文化部列入2014-2016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录后, 2015年,当地政府向省市发改委、文化厅申报《黄帝陵祭典展演中心》和《黄陵面花技艺展示厅》两个项目,经省政府立项,顺利进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库。此外,黄陵县文化馆内设的民间工艺展室和民间艺术展室等,黄陵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的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江苏无锡电视台、人民日报等都为面花艺术的宣传和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黄陵县政府、县委的大力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使得黄陵面花制作艺术在历年的黄帝陵公祭和民祭中成为一个亮点,其传承与保护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黄陵面花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困境:

  首先,?S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对一些民间传统的祭祀习俗日益淡化,特别是很多礼仪、礼节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殡葬制度改革,至使传统的祭祀习俗愈来愈简单化、节约化。加之目前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面花制作又比较费时费力,所以黄陵面花传统制作工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要求吃得好,由过去的吃饱型向吃好吃精型转化。加之工作生活节奏比较快,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丰富多样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馒头、面条等的主食地位下降,面食不再是黄陵人最重要的饮食内容。

  再次,诸如王兰芳、赵爱芳、王民政等在面花制作上工艺比较高的能人、巧人,都因年事已高而逐步退出,有的也已相继过世,有些绝技难以传承。虽说也举办过一些培训班,但面花制作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一样是个人心智的表现,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年轻人更喜欢去学习钢琴、萨克斯、吉他和芭蕾舞等新潮乐器舞蹈,面花这种老旧土气的民间技艺很难得到他们的关注和追捧。目前,黄陵面花的后起之秀仅有王强一人,致使这门手工艺制作艺术面临传承难的问题。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价值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感。龙、狮子、老虎、兔子、鱼、石榴、莲花和桃子等是黄陵面花的传统造型,受年轻人喜爱的动画中的加菲猫、流氓兔、柯南、蜡笔小新、蓝精灵、小熊维尼、米老鼠、唐老鸭、龙猫、机器猫和皮卡丘等形象极少被引入面花制作之中,其中的精品也很少。这就导致黄陵面花的用途局限于节庆祭祀和婚丧嫁娶之时,平时最多被拿到民间工艺展室展出,很难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进入市场,被推向省外。

  2 面塑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收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黄陵县仅有面花这一项被收录其中[6],但为了保证这份技艺的传承,需要对该技术的范围进行重新界定,即适当向面塑艺术靠拢。根据上文的内容,可以发现面塑艺术面临着资金紧张、规模较小、社会大众认同感和参与感较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实行产业化之前应先对该地区及整个面塑产业发展环境进行考察。

  (一)面塑艺术的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根据黄陵县政府2017年的工作报告,近五年来,黄陵县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观,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在后五年的规划中,有建设特色县城、加快旅游发展、鼓励中微型企业创业等政策。[7]而花馍作为黄陵县具有地区特色、时节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势必将被重点关注,此时提出可行的产业化方案不但可以从传统只保护不发展的模式中跳出,以发展促保护,在保护的同时传承;同时也可以顺势将花馍等面塑艺术品推出县城,和有相似艺术品的地区进行合作,创立品牌,从而达到在全国形成网状联系以进一步走出国门的目的。

  而关于国内近期的经济状况,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能力在不断提升;[8]另一方面,我国在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5%,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这说明文化产业存在着较为理想的发展空间和潜力。[9]并且近5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做面塑所需的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成本变化不会过大,这就为面塑的上市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同时,我国对建设“一带一路”的投入逐年增加,面塑既可以作为一种丝绸之路上的特色商品,又能够体现地方百姓的特色手工技术,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因此,发展面塑产业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功能,有利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再者,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需要面塑作为仪式的一部分,符合大众的消费习惯也是面塑的一大优势。更为重要的是,面塑艺术产业化所需的静态和活态文化资源的损耗,如面塑本身所需的材料、经营所需的场所、面塑工艺的传承和让渡等在可控范围内具有可逆性,所以在不过分损耗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为保护面塑艺术注入流动资金,使其有足够的资金从县城走向全国。

  有关成本利益估算的部分,本文将面塑与泥塑和近几年开始在国内流行的翻糖蛋糕做了对比分析。面塑与泥塑同样具有观赏性和地区性,属于手工技艺类的技术性文化遗产,而面塑和翻糖蛋糕则具有可食用和审美价值的共同点。这三者的成本主要来自原材料、制作工具及场所、时间等。以下是面塑、泥塑和翻糖蛋糕的原料对比表:   从上表分析,面塑和泥塑所需要的原材料比翻糖蛋糕少很多,对场所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而三者需要的制作工具价格相差不多,因此整体而言,面塑和泥塑具有材料成本较低的特点。但与泥塑和翻糖蛋糕不大相同的是,面塑的成品价值可以控制,从低端食品到高端装饰收藏品均可涉猎,这是黄陵县政府可承受的一笔支出。因此发展面塑产业将是一项成本较低、收益慢但收效可观的弹性产业,其利润将主要来源于工艺品和食品的售卖、博物馆的门票、展览的费用、合作的赞助费等,所以应将黄陵县的面塑艺术品投入产业化发展的计划提上日程。

  (二)黄陵县内部的初期准备

  首先,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黄陵县面塑艺术的影响力。这就涉及到如何改变人们对面塑的传统认识。虽然面塑艺术颇具特色,但在许多国人眼中它还是过于简陋。为了提升其艺术价值,可以在黄陵县定期组织面塑艺术大赛,同时建议动员黄陵当地或附近在校艺术系(尤其是雕塑类)大学生参与制作环节,将其作为学生实践的一部分,酌情设置学分;在中小学则可以将面塑制作列入美术课中。为了减少浪费,可以和泥塑课程穿插进行,目的在于培养一批认可并能够欣赏面塑艺术的潜在力量。另外,在逢年过节之际,也可以在黄陵各大商场设立面塑作品的展柜,或联系周边大城市在其大商场中设立展柜。在举行比赛等活动的同时,黄陵县政府也可以助大众传媒达到宣传效果。通过制作面塑艺术的官方网站,或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手段推送有关面塑艺术的图片、制作方法和历史渊源。这种宣传几乎不需要成本而且迅速、覆盖面广,能够使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面塑艺术的发展动态。如果希望有动态宣传,县政府则可以着手小型纪录片的拍摄。?o录片将着重介绍面塑艺术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类似于《过年》,长度不宜过长,最好能以动画和实景交互的方式进行以提升趣味性和大众认可度。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按照拍摄周期七天进行一位助理三位负责人粗略计算,一部纪录片大概需要1-2万元。根据黄陵县每年给面塑艺术的拨款数额,还是可以负担得起一部纪录片的。后期还需要适当交涉,最好能在纪录频道播放。当然,若是前期宣传工作得当,吸引了专业团队前来拍摄,会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在纪录片放映后,黄陵县面塑的影响稍微扩大,这时便可以着手培训班的开办。最初的培训班将会邀请最有名的面塑艺人和艺术系高材生作为教师。由于师资有限,学员也不会太多。此时应采取免费培训或收取少量培训费的措施,重在提升学员的兴趣和学习的质量,这部分经费将由政府拨款中扣除。学员和教师制作的精品将作为第一批产品上市。此时,黄陵县的面塑作品应当具有了一定的名气和影响力,接下来就可以考虑国内市场的开拓。

  3 国内市场的开拓与保障

  2016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额仍在下降[10],而这种出口贸易的不利局面很可能在近5年左右不会改变,因此黄陵县面塑的产业化经营在走出黄陵县后的首要目标是国内市场的开拓。

  国内市场开拓分为两个方向。首先,由于我国中低层次的消费者仍占多数,应当注重中低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注重面塑的食用价值,即花馍产品的开发。在这个部分,重点是研究、制作出不同口感、口味的面塑产品,可以使用食用色素使面塑更具吸引力,造型方面则可适当放宽要求。但这种开发可以不仅仅拘泥于花馍,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宽,像现在市场上较为畅销的早餐包等面类食品已经出现了熊猫、小猪等面塑的雏形,因此可以考虑与这些商家进行合作,出品一些可以批量生产的具有面塑特色的面类食品。这样一来既可以依靠商家原本的知名度提升面塑产品的名气,同时可以免去实体店的成本费。关于实体店的建设,本文拟尽量不进行过多实体店投资,多利用网店的形式进行商家到消费者的直接连接。如决定建设实体店,则尽量以小店面概念店为发展模式,消费者可在线下参观实体店产品,然后在网络上进行购买。可以在黄陵县、西安市等交通便捷的西部城市先建造5个左右实体店,再陆续在北京、上海等地开设实体店。此时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来自政府支持,一部分来自售卖利润,还有一部分是学费,即将前期准备阶段的培训班由学习教育为主转为经营为主,可以稍微扩大培训班的规模,但不宜过大。培训班的学费可以参考糕点烘焙学校标准并适当减少。除了将花馍作为商品贩卖,黄陵县也可以打造有关面塑艺术的主题旅游项目,比如面塑之旅夏令营,在1-2周时间内让参与者从收集材料到制作成品进行体验,同时享受农家乐等等。

  在面塑售卖的同时,进行广告的投资。这次的广告宣传,旨在扩大面塑产品的消费群体。广告内容由面塑历史悠久、食用价值和艺术性组成。此时,艺术性将成为广告重点宣传的部分。广告的播出意味着国内市场的另一方向探索的开始。

  国内市场开拓的第二个方向是高端用户群体。可以由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实体店和网店同时推出面塑艺术品一类的商品。这里要着重注意艺术品的造型和用料,添加防腐剂一类的材料一定要在产品说明中标注出来。同时,也可以与政府合作,参与各种主题活动的公益展览。面塑作为艺术品发展大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进行普通大小的雕塑等艺术品制作,然后开始进行大型和微雕的艺术品制作。等艺术品有一定市场份额后,参考九口山创意笔记本的发展模式,可以开始着手联系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等和面塑进行合作,制作专题工艺品或着手主题餐馆或书店的建设。

  在进行上述发展的同时,配套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也要着手准备和实行。首先是面塑产品的产权的申请和界定。对于上市的面塑产品,需要申请产权以保护其不受盗版商品的恶性竞争和不良影响。至本文完成之时,在专利检索及分析网站[11]检索“花馍”得到共8条结果,其中包括2种加工方法和6种包装;检索“面塑”得到2件左右由铜川市董建娥女士制作的面塑作品。这说明大众对面塑产品的产权意识较为薄弱,所申请的产权存在分散和稀少的特点,不能有效的保护面塑产品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保护面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实现适当的规模化,申请不可或缺。这项专利将以面塑制作技艺改善为主,下含各类实物例证。其次,面塑的产业化需要品牌,所以应当注册一个商标以备后期上市使用。商标的图案和名称将通过投稿筛选的方式进行挑选。再次,有关监管和赞助的问题,拟以国家质量监管为主,食用花馍和观赏性面塑分厂生产、抽样检查为辅。赞助还是先和知名品牌合作,待达到一定知名度后再另起炉灶。最后,关于面塑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性的保护方面,拟继续通过学校教育使公民获得对面塑的基础认知。可以在博物馆在特定日期开辟面塑展区和体验区。定期对产业链进行排查,若发现破坏面塑艺术原本特性的行为,按照法律进行取缔或停业整顿。   至此,是本文拟定的一份由黄陵县试点逐步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面塑产业化发展方案。希望通过这份分析报告,能够使黄陵地区的面塑艺术等到更好地保护与发扬,从而带动黄陵地区,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该项手工艺术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在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以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希望该模式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性开发提供借鉴。

陕西省面塑艺术的传承现状调查与产业化发展道路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面塑 陕西省 陕西 发展道路 现状 道路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