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供给侧”视角下高职教育内部矛盾分析论文

“供给侧”视角下高职教育内部矛盾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02

“供给侧”视角下高职教育内部矛盾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日渐显著,而与之相伴的存在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也逐渐暴露无遗。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匹配度越来越低,结构性失衡导致大量毕业生积压,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续影响引人深思。在当前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作为高职教育供给方的各大高等职业院校,如何顺应时势,审时度势,针对人才质量与岗位要求的差异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均衡性等问题进行教育内部调整与优化,实现让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发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为区域发展增添助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从供给侧角度分析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供需矛盾,大致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归纳出职业教育内部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偏失,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将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作为目标,但在实际培养环节,由于生源质量、教学方式、教师素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尚未构建出系统完整的服务于社会的整体教育框架,导致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并未得到全面实现,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技能不够纯熟,无法立刻胜任工作;在理论环节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学术能力较差。结果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存在错位:此时社会上出现“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局面,大量毕业生难以就业,很多高技能的高薪岗位却聘不到适合的高级技术人员。此外,在“大?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反观高职院校毕业生整体素质,我们发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很多学生空有创业梦想但缺乏具体引导。这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息息相关,学校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关注不够,且缺少相应的扶持力度。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日后就业的稳定性欠佳,毕业生工作更换频率高,即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工作实现就业,但隐性失业风险大,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普遍偏低。

  二、专业结构优化不足、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我国高职院校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个性和特色。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在课程设置上与专业对接不够精准。近些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在开设新专业的同时往往过分关注是否是当下热门专业,是否能吸引到更多生源,短期行为明显,而忽略了相应的课程设置,甚至存在不同专业开设相同课程的情况,例如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无法突出两者的差异性与专业性,岗位针对性不强,学生对这两种专业的认识不足,日后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存在困惑。

  三、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一线教师实操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建设“双师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各大院校也纷纷采用各种激励政策培养“双师型”教师。虽然很多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条件,即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但实际上,“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单纯具备证书即可,而是需要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行业素质的组合。学校里绝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缺乏一线实践经验,在业务技能、实训指导等环节有所欠缺。很多高职院校提供机会鼓励教师去企业实践,以切实提高自身操作能力,但这一做法在现实中也屡遇挫折:一方面,部分教师更侧重理论教学,对“双师型”教师认知不够,对去企业实践热情不足;另一方面,企业担心商业机密外泄,不愿让教师接触到深层次的工作内容,教师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因此,提供机会让教师去企业锻炼难以具体落实,当前各大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与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依旧相去甚远。

  四、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就业情况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由于人才培养定位的偏失,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岗位需求,存在大量积压,很多院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纷纷尝试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缓解学生“就业难”的境况,但情形不容乐观。一方面,企业合作意向不强烈。很多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搞好生产经营,提高效益,扩大规模,但对于人才储备缺乏热情,对校企合作也往往持消极态度,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企业捐赠教学设备,提供实训基地的肤浅层面,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无法达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方资源优化组合的深层目的。此外,由于不是定向培养,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后自由选择职业,这就使得企业的既得利益不仅得不到落实,反而有可能为其他企业培养劳动力和自己竞争,因此很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持观望态度,并不热衷。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对于一线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侧重于学术型研究,对于实际操作的关注度不够,在技能操作方面略有欠缺,校企合作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优秀人才,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很多高职院校往往依靠毕业生高就业率来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但反观毕业生就业现状,我们发现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并不高,且工作更替频繁,难以持久;需求方面,部分企业依旧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即使高薪也难引凤凰。作为供给方的高职院校,面对现实矛盾,正在寻求能切实化解这一困境的途径和方法。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一、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

  毕业生的受欢迎程度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之一,学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教育水平和实操技能要达到什么程度,除了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职业品质,这都需要学校结合时代背景不断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机制。高职教育现在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补充部分,其独立性已经越来越显现,人才培养模式若是仍旧停留在过去的层次已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处理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构建健全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在当今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所作为,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在教学方式层面,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已经落伍,在课堂上更需要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发言,通过讨论、演讲、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培养目标层面,应当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落脚点,通过利用校内校外创业基地,提供各种创业课程、创业项目和创业竞赛,邀请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创业讲座,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创业所必备的各项技能;在教育评价层面,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实行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仅仅表明学生对某一类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能代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大部分学生对于考试的态度往往是应付了事,在考前抓紧时间突击,对已学的知识点很难做到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因此,学校可以尝试采用多种考核方式,例如增加实操技能考核,面试考核等方式全方位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根据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课程结构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互相依赖,区域经济需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创造利益,而高职院校的发展又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支撑。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学校需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相适应的专业学科体系,逐步做到大的专业类别与相关产业匹配,具体专业与具体工作岗位匹配,课程设置与工作内容匹配,实现职业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同步卓越。在专业构建,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完成优化升级:对于专业管理,利用“互联网+教学”的趋势,借助互联网建立起信息资讯服务平台,整合专业资源,共享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对于课程体系,课程是教学的载体,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根据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不断调整和完善,类似专业的课程要有所区别;对于教学质量,学校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和评估机制,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效的检测,并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比赛侧面督促教师改良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学生,教师必须具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产业行为的能力,这要求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步卓越。一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需要有专业领军人物,还需要有具备企业实践背景的教师,学校可以尝试建立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两支队伍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企业教师业务操作能力强和校内教师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作用,形成资源互补。同时,学校也应鼓励校内教师去企业锻炼实践,去境外高校研修,了解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区域发展提供助力。

  四、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高职教育是社会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求,与企业有密切联系,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是教育理论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经济高度发展需要的合作。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式:其一,借助行业协会的媒介作用,作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6]。行业协会是职业资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对劳动者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最为熟悉,可以邀请行业协会深层次指导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纠正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职业资质的培训,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其二,找准双方利益点,实现“共赢”。由于高职院校面临诸如资金不足,教学设备不够先进,实训基地缺乏,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传统等局限性,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立即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在就业时存在困难,而这些局限性恰好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解决。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利用学校的先进科技和理论知识,对在职职工进行再教育,提高职工的行业素养,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做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行业认可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其三,政府出面支持,提供法律保护[7]。校企合作模式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企业走进学校,同时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为参与者的良好态势。

  结语

  本文仅站在供给侧角度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弊端,但职业教育供需矛盾的解决之路任重道远,单纯依靠供给侧作出调整只是扬汤止沸,需求方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样需要关注并给出解决对策。这种供需矛盾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长期累积的结果,在化解这一矛盾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职业院校的办学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以便让高职院校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服务社会。

“供给侧”视角下高职教育内部矛盾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 供给 视角 矛盾 内部 分析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