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实践与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13

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48-04

  一、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实践

  (一)基本情况

  1.做实规划,找准产业脱贫主攻方向。为找准陕西省金融脱贫主攻方向,精准发力,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印发了《陕西省“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陕西省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明确把支持产业脱贫作为金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明确各地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重点工作及任务。如要求宝鸡要做好传统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铜川要做好工业优化升级的金融支持;榆林要做好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的金融支持;安康要做好生态循环产业、特色高效农业的金融支持。

  2.优化政策,发挥产业脱贫合力。一是在政策设计上,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省金融办等部门制定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20条意见,印发全省执行。二是在扶贫再贷款使用上,推广“扶贫再贷款+”模式,推出了“扶贫再贷款+银行信贷+财政贴息”、“扶贫再贷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扶贫模式。三是产业金融融合上,把握陕西省深化供销社改革试点契机,引入银行信贷,搭建“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银行信贷”的投贷联动产业扶贫新模式。截至2016年末,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已通过股权形式向安康市10家企业股权投资2亿元。

  3.创建试点,发挥产业脱贫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创建安康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区内全面实施金融精准扶贫“865工程”1。二是创建“电商+金融”产业扶贫示范点,在皋县成立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由中国县域电商孵化联盟和县财政共同出资设立担保基金,县农商行按照不超过1:10的比例向加入孵化中心的涉农科技型小微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企业签订认领带动扶贫协议作为贷款合同附件,以此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创建金融扶贫主办行,将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确定为扶贫开发主办银行,要求其创新产品、加大投入,确保扶贫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

  4.加强创新,实现产业脱贫信贷政策产品化。省内金融机构按照“简便申贷程序、弱化担保要求、降低融资成本”的扶贫信贷产品创新三原则,分类施策,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实现金融扶贫政策落地,提高产业脱贫政策效果。针对贫困户资金需求小额高频的特点,推出了“精准脱贫贷”、“红色老区富民贷”等信贷产品,针对吸纳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特点,推出了“产业脱贫贷”、“企业吸纳就业脱贫贷”等信贷产品。自2016年以来,省内各家金融机构共推出50多种金融扶贫信贷产品。这些产品以通俗易懂的名字,简便高效的程序,统一规范的标准,受到了贫困户和企业的广泛欢迎,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主导产业流动。

  5.信用重建,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一是在信用培植方面,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工作,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一些地区实现了农户信用建档全覆盖、信用评定全覆盖、贷款授信全覆?w。二是在信用重建方面,针对不少贫困户因有不良信用记录,无法在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的情况,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下发了《关于开展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对贫困户的贷款流程再造制度,对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致富愿望,但因历史原因被隔离在金融服务之外的贫困户,适当实施豁免政策,进行信用重建和信用救济。

  (二)典型案例: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延安模式”

  为加快革命老区的脱贫步伐,2016年以来,延安市通过建立风险担保基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信贷产品等政策措施,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电商+农产品”等三大产业脱贫方式,打造了金融产业脱贫的“延安模式”。

  1.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方式,形成农业产业扶贫“212”模式。“212”模式即建立2个体系(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和银政企对接体系),搭建1个平台(沟通合作平台),实施2项监测(金融支持贫困户台帐监测和金融支持贫困户效果监测)。人民银行延安中支积极向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积极投放扶贫贷款,扶持林果、棚栽、草畜、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市场拉动、再贷款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格局。2016年,共扶持72个农业企业,辐射带动4220个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支持68个专业合作社参与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覆盖贫困户2506户。

  2.实施“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方式,形成文化产业扶贫项目带动模式。延安各金融机构积极挖掘贫困村和革命老区旅游资源潜力,力推休闲观光农业、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一是实施文化生态旅游扶贫模式。黄龙、黄陵、宜川、宝塔、延川等县区金融机构,依托当地自然人文生态景观,加大对生态绿色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延安128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累计发展52处特色生态旅游扶贫典型。二是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当地金融机构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和农户产售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围绕“吃、住、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带动贫困户发展第三产业脱贫致富。

  3.实施“电商+农产品”方式,形成互联网助推农产品销售扶贫模式。延安各金融机构主动参与、推动“互联网+”的扶贫方式,加大对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和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各金融机构广泛推广宜川、洛川、子长、甘泉、富县等县电商扶贫经验,参与创建电子商务网点平台,带动贫困户经销苹果、核桃、花椒、土鸡蛋、蜂蜜、小杂粮等土特产。全市有10个县区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设立淘宝、京东、邮乐网、苏宁易购等村级服务站点152个,创建电子商务平台7家、网店4000多家。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亿元,覆盖带动贫困户2300户、6800人。   (三)“延安模式”的主要经验

  从“延安模式”看,要使金融支持产业脱贫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三位一体”密切配合,打好政策组合拳,在风险防范、政策应用、产品创新等方面主动作为。

  1.风险缓释机制建设是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根本保证。延安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风险缓释机制建设,每个县均筹措300-500万元作为贫困户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财政连续贴息三年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发放免抵押扶贫小额到户贴息贷款。截至2016年底,全市全部县区均建立了风险担保基金,共筹资4200万元向银行提供担保,可贷款规模扩大到4.2亿元。按照每户投放不超过5万元的标准,已投放贷款2.8亿元,扶持1.9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247个互助力资金协会规范运行,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借款52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2.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是金融支持产业的重要手段。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能够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产业扶贫提供资金支持是“延安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有力地满足了产业脱贫的资金需求。

  3.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是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有效抓手。为助推产业脱贫,延安金融机构结合实际,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如延川县推出了五类信贷产品,即推出“企业帮扶贷”,助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推出“惠农贷”,助力打造产业脱贫带头人;推出“创业贷”,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出“产业富农贷”,助力贫困户产业发展;推出“文化旅游产业贷”,助力旅游扶贫出成效。

  二、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中仍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在金融业层面、金融扶贫协作层面及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层面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制约了金融助推产业脱贫的进程和效果。

  (一)金融业层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金融供给总量不足。直接投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企业和合作社的资金占比不大;直接面对贫困户的金融组织较少,村镇银行的扶贫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金融创新程度不够。目前各金融机构推出的扶贫信贷产品主要是上级行设计的产品,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缺乏自主研发信贷产品的能力,产品创新与现代科技结合不多,与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匹配不够,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三是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部分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市场规模以及投资项目研究还不够,过于强调有效担保和抵押,且贷款手续过于繁琐。部分金融机构尚未将扶贫成效与工作绩效挂钩,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二)金融扶贫协作层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金融扶贫合作机制的作用有待发挥。目前,扶贫部门与金融部门还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精准,不利于金融部门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金融扶贫的精准到位。如扶贫贴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难题,如贴息政策不统一、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贴息资金划拨不及时等。二是财政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机构获取政府扶贫项目资金来源与使用渠道信息不畅,财政扶贫与银行信贷资金没有形成协作效应。

  (三)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层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贫困地区融资渠道?体较为狭窄。贫困地区信贷产品创新总量仍然较少,而且主要是依托财政资金设立基金提供担保手段,直接融资发展滞后。二是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户较难满足银行贷款条件。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户多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由于涉农企业风险高、公司治理不规范、有效担保不足等原因,较难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并存的困局。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脱贫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当前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大多是现代农业或与农业观光相关的旅游业等,这些产业多处于成长阶段,积累少,实力弱,抵押担保不足,小、弱、散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扶贫带动效应弱。

  三、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产业脱贫工作的建议

  (一)实现财政脱贫与金融脱贫有机结合

  财政和金融是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二者具有互补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建议通过财政设立担保基金弥补弱势群体贷款担保不足,通过财政贴息减轻贷款主体的成本负担,通过财政奖励与风险补偿,加大金融机构支持涉农、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以引导更多的资源流向贫困地区。

  (二)完善扶贫贴息政策

  一是统一扶贫资金划拨政策,减少贴息资金划拨不及时带来的扶贫贷款违约风险,尤其在贴息指标计划执行中,要考虑农业生产周期,避免贴息指标或资金不及时对金融扶贫的影响。二是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或分担机制,由政府按年度建立扶贫基金补偿账户,对扶贫贷款投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适当给予奖励;对形成的扶贫贷款风险实施省级、市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按比例承担,对发生的贷款损失允许在规定比例内实行风险代偿。三是加强对扶贫资金账户的管理,既要发挥账户资金的作用,利用账户资金杠杆作用提高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又要防范账户资金扣划为金融机构带来的法律风险。

  (三)用好扶贫再贷款和支农再贷款政策

  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贷款。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将扶贫再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发放贫困地区涉农贷款,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农村合作社,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非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优先支持当地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合理确定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加点水平。

  (四)金融机构要持续加大产业扶贫的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投放,重点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对有脱贫发展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农户,要简化手续,充分利用创业促就业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信贷产品,提供额度适当、期限灵活、利率优惠的贷款,降低贫困地区融资成本。要因地制宜,结合产业特色,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效果。

  (五)加快拓展贫困县(区)多元融资渠道

  一是金融机构采用整村推进、依托“链、圈、会”等进行信贷业务批量营销,加大对贫困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持。二是发挥财政补贴、奖励的正向作用,对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信贷投放达到一定标准的,按比例予以财政奖励,对贫困地区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给予优惠措施,对支持贫困地区运用直接融资工具的金融机构,按发行收益一定比例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三是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中专设贫困地区债务专项规模,专门用于贫困地区发展,在地方债务治理、规范、置换过程中,优先考虑贫困地区。

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陕西省 陕西 实践 支持 产业 金融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