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学前教育学》课程评价改革论文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学前教育学》课程评价改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21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学前教育学》课程评价改革

  一、现阶段的政策导向

  教育部于2013年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强调师范毕业生需经过严格的国家资格考试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并明确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及方法。“国考”的笔试和面试内容在难度上均有增加。两科笔试科目《综合素质》与《保教知识与能力》不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更注重考查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能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国考”政策对新时期幼儿教师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倒逼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相关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国家资格考试,并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成为师范教育院校应该关注与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明确地把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以下简称国考)的科目定为《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幼儿教师面试》三门,前两门为笔试科目,《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七个模块;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熟悉、掌握、运用五个层次。学前教育原理这一模块主要由《学前教育学》这一课程来承担,在《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的试卷结构中占31%的比重。考试内容与以往相比更强调知识的宽度,弱化深度;突出理论的运用,综合分析题量大,避免死记硬背;贴近当下社会现实,不仅考查运用能力,还有知识融通与综合能力等;这都启发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专业要求上的改变,其教学改革在现实背景下已成为必然。

  (二)学前教育学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学前教育学》是专业核心课程,处于专业课程金字塔的底座位置,是幼专教育类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它以幼儿园教育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幼儿园教育基本规律,内容大体包括学前教育发展史、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原则、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和幼儿教师、幼儿园环境、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游戏、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等。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形成必备的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前教育理论分析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致力于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岗位和职业的长远发展。学前教育学在学前教育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随着国考的实施,与其他学科一起承担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的重任。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专业教师理应对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变革作一定的思考,以期在新标准视野下提高幼师生的学前教育学科学习的效果。

  三、调整考试方法,采用多元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功能。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学的学习评价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核,这种死板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对课程考核产生功利的心理,他们会为考试分数而学习,为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而考前加班加点、死记硬背,考后一无所获,因此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特别是实践过程的评价。因而,我们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动态式评价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性考核主要由学生平时成绩、能力训练成绩、比赛成绩、小组合作成绩、幼儿园见习成绩组成。

  (一)采取抽签口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前教育学中有些内容,如“儿童观”、“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学前教育原则”等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可参考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考核的形式,把问题做成问题签,学生抽签然后解决听抽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这样的考核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理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纸笔命题考核形式的有益补充。

  (二)学生自由命题,分组互换试卷测评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学生先要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付诸于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采用学生自由命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考试中学生的被动局面,内化了学生的知识。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此过程中要强调命题的范围、重点、题型、分值比例等,根据全体人数,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组建一套完整的试卷,然后各组之间互相审核,进行整理,把修改后的试卷定为考试试卷,各组互换试卷进行答题,最后由原出题小组进行批阅,确定考试成绩作为一次平时成绩。

  (三)搜集案例,抽签分析案例

  由于案例分析在国考中占了大量的分值,记录案例后的抽签考试法,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素材,还可以训练应试技巧。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两人一组,要求学生记录四个案例,由各小组对所记录案例分别提出问题,以题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附上相应的分析见解,最后把修改后的记录案例交给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抽签考试,案例记录小组评定成绩,教师进行监督和补充,小组合作的实践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分析案例的机会。

  (四)进行试卷命题形式的改革

  以往的学前教育学的试卷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为主,和国考比较起来,差距很大。这几年期末考试试卷客观题的比例都在50%左右。 单选、多选题、判断题无疑极大的降低了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而国考120分钟的题量客观题只有单选10道。对其他大量的核心重要的课程内容都是通过简答、论述和材料分析来体现的。另外从试卷分析上看,近几年考试中单选和判断得分率很高,可见多数学生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能够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知识点记忆的准确度不错。而分析应用题得分率非常低,30分的论述平均得分十二三分,得分率只有35%左右。分析应用题考察的是学生运用相关教育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难以结合材料列出教育理论点,更难以结合案例的内容对理论进行分析、说明。最重要的是不会用教育理论的专业语言解答。举个例子:有一道案例分析请从幼儿园教育原则的角度分析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判断,但是就为什么不恰当,应该怎么做时就不会答了。比如不会写“老师应遵循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兴趣意愿、主体权利等”,而写的是“对待幼儿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爱幼儿,不辱骂幼儿。”不擅长用教育性语言表述。这样能写出来的内容少,答题时间短,得分率低。近几年就国考的教育学出题质量和水平都很高,注重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去年考题,论述积极师幼关系的意义,并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建立积?Q的师幼关系。对照现在学生用的教材,没有专门的哪一章哪一节有针对性答案。需要整合幼儿园教育原则、儿童观,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还有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所有相关内容。不仅如此,题目要求还需要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也就是能够举例子。一篇论述题答案要500字以上,一多半都是在举例子。例子从哪儿来,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听老师带来的案例多,他会积累一些素材;另外就是自己虚构的事例,灵感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因此,单元测评、期末考试试卷的题型、题量、难度和考试时间都尽量和国考保持一致。这样让学生对考试提前就有感知,也有答题思路、技巧等强化训练。

  (五)“以赛促学”,增强需要动机,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围绕国考开展相关的比赛,比如前两个章节以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在第一个章节之后先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总结,再在班会时间开展知识竞赛。评选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还可以开展游戏大赛、每周知识抢答、每月测评等比赛形式。“以赛促学”模式可以纠正现阶段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一些局限性,改进现有懒散、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需要动机,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实施教考分离,客观公正评价教学质量

  考试带给学生挑战,对教师又何尝不是?把教学和考试分开,任课教师不参与所任课程的期末考试,只提供题库,由其他课程的多位教师共同作为命卷和阅卷教师,综合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基本能力。教考分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老师既要熟悉本专业,还要了解相关专业,能同时承担几门课程,能上几门课,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专业之上看专业”。打通专业间的壁垒,实现各专业的融会贯通,为学生构建学前教育的整体框架。以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学前教育学》课程评价改革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学前 资格证 教育学 背景 评价 资格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