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少数民族特色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究论文

少数民族特色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27

少数民族特色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73-02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本科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及投入力度的加大,促使不同高校进行更高层次的定位,并向“国际化”、“全球化”靠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教学方式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1]。在此背景下,不同的教学改革模式被提出,如“循环大课堂”模式、“微课”、“慕课”等,其中一种起源于英国,以教、学互动为一体的导师制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受到普遍欢迎、运用较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同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导师制的教学模式进行发展完善,并给予了新的定义、内涵,提出了适合自身高校的导师制培养模式[2]。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大,具有基础差、底子薄、汉语水平低等特点,对这一特色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若照抄、照搬已有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可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科学合理地规划特定背景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差别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前发觉、筛选“科研苗子”、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落实与应用[3]。因此,本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少数民族特色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培养的有效运行模式。

  一、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分析

  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尝试,受到了不同高校的欢迎,其主要原因是导师制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成功应用,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专业人才,而且对于影响、树立研究生的“四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地使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成功应用于本科生培养、激发学生潜力等方面,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具体的操作体系,急需相关的思考与研究,并且是高校教师对于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模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不明确具体的操作方式,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不高,主要顾虑为本科生的精力问题,除了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兼顾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内地一些院校已经把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模式成功应用于本科生的培养,但由于生源的差异性,加之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特殊性,不能直接移植其成功经验,如何把导师制纳入本科生的教育体系范畴,实现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接轨,是特定背景、特定环境下需要面对的问题[4]。还有就是随着学生的扩招,导师资源匮乏,面对大量的学生,导师数量严重不足。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式

  (一)学生筛选

  本科生导师制可通过学生与导师间双向选择进行确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有需求的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吸纳,通过设立一定的考核机制自由进退。具体可通过如下的途径进行学生的选择。

  1.班主任、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合理的宣传与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了解导师的基本情况,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面试、约谈、聊天等方式确定学生,提出预期目标,对相关方面做出相应的约定,如学习成绩、最终目标等。

  2.课堂教学: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实验活动关注学生,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导师制的申报。

  3.少数民族学生推荐: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导师制培养模式,可通过评优优先、评奖学金加分等措施吸引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帮助其提高汉语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影响、带动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

  通过以上筛选模式,在导师提交申请计划、学生申请的前提下,经过院系的统筹调配,最终确定本科生导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申请,最终筛选的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科研活动、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等。

  (二)实施方式

  借鉴其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校的特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科研能力与加强动手能力等,具体如下:

  1.辅助导师制的建立:一是考虑到工科学生课程学习任?罩兀?与班主任和辅导员接触的机会较多、时间较长,因此,可以争取聘请班主任与辅导员作为辅助导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思想动态进行关注;二是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存在,应配备相应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师作为辅助导师,帮助学生共同进步,并及时反馈学生相关方面的动态信息,以备导师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完善相应的培养计划。

  2.“传帮带”模式的建立:一是充分发挥导师的纽带作用,鼓励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在研究生的帮助下理清知识结构、明确学习目标,并着手进行简单的科研工作;二是继续或完善即将毕业学生的工作,使其能够快速上手,做好交接工作与任务的传递。

  3.设立或争取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下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或项目,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任务分工,发挥学生的专长,达到共同进步与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师可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针对学生设立简单、完整的项目,以达到学生培养的目的。

  4.沟通交流及时:导师需将较多的精力与时间投放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答疑与解惑中,就学生的学习、科研、问题的看法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导师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向学生分享学科前沿、学习方法、人生心得等,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三、不同类型导师制的指导形式

  (一)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本科生导师制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问题的能力及科技创新意识,需通过科学合理的宣传教育的方式鼓励学生,动员参与其中。通过不断学习、知识巩固、导师指导等,及相应的科研训练,如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各种竞赛及导师科研课题等,最终形成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把科研创新的能力应用于毕业设计、校内外的创业,最终起到影响、带动一批学生的目的,使其所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导师可根据课题的需要设定不同名额的科研助手,对本科生进行基本的科研训练,帮助其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发现具有潜力的科研苗子,鼓励其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研究。   (二)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本科生导师制

  为了使培养的本科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校需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或“定单式”培养。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需要,要求导师多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立,建立双导师制,理论知识学习由校内导师负责,而具体的工程实践问题则由校外导师指导,实现学生的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对接。在具体实施方面:校内导师除多讲授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内容外,可根据自己承担的生产课题设定相应的课题,由学生来完成;企事业单位可以与学生签订“预就业”协议,针对其需求设定一定的工程实践项目由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指导,使其参加工作后能够快速满足生产单位的需求,最终实现学校、学生、用人单位间的互惠互利。

  四、考核方式

  (一)导师的考核

  鉴于目前导师考核机制不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业成绩无法体现导师的工作业绩,不能正确评价导师的工作,影响到了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因此,需对导师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结合本校导师制实施的效果,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导师的考核标准:(1)学生的认可度,可通过问卷调查实现;(2)?W校或学院建立相应的考核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可从导师指导计划、学生参与创新课题、获奖、撰写发表论文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不同层次的指导制定相应的标准,如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可从汉语言的提高、学业成绩的提高等方面制定较低的考核标准;(3)同行评价,可作为一个导师负责与否、指导好坏的参考依据;(4)学校或学院可成立专门的过程督导小组,对导师的指导过程进行督导评价与评分。

  (二)学生的考核

  为了更好地体现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积极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需对参与导师制学生的成效进行考核,学校或学院需给予更多的奖励机制。具体可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1)导师对学生的认可程度;(2)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3)参与项目过程中学生的贡献度;(4)淘汰机制的建立,考虑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反悔”现象,而其他学生又想进入导师制培养模式,因此,需建立合理的“进出”机制;(4)学生的获奖、撰写发表论文。

  五、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出现的新的模式,对于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需求的满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真正能够体现高校教书育人、顺应社会发展与需求的理念,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条件的制约,还处在摸索、创新的阶段,尤其是像新疆这种少数民族学生居多的高校。为能够真正体现本科生导师制的价值,还需从培养、考评机制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导师服务,更好地培养出优秀、合格的本科生。

少数民族特色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导师制 少数民族 本科生 导师 少数 本科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