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无人机航拍对新闻报道方式影响的研究论文

无人机航拍对新闻报道方式影响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8-22

无人机航拍对新闻报道方式影响的研究

  在国内业界一般将2015年称为无人机航拍新闻的元年。所谓无人机航拍新闻,简而言之是指通过无人航拍飞行器取得天空观察者的所谓“上帝视角”,运用航拍技术向地面拍摄图片或者视频,对新闻事件进行的及时报道。

  一、航拍新闻的类型与无人机航拍

  (一)新闻航拍无人机的类型

  无人机航拍新闻总体而言,是一种展现新闻的视角;从技术方面来说,是一种拍摄手段。无人机新闻报道给予了受众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视觉感受,为接收信息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图像在当下新闻要素中的作用被进一步凸显,图像的呈现角度便显得尤其重要。不同的视角、独特的创新性给予了受众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无人机航拍所特有的“上帝视角”对于受众而言是一种创新性的体验与尝试,进一步扩大了“媒介对于人体的延伸”。

  (二)新闻航拍无人机与传统航拍飞机的差别

  1.新闻航拍的业余化与民众传播话语权的提升

  传媒技术的日益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近年来,无人航拍机的可操控性大幅提升,价格降低,已经不再只是专业媒体人员的特殊设备,一些个人爱好者也拥有了这一拍摄装备。普通人可以把拍摄的无人机航拍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与大家分享。例如,人民网河北频道无人机栏目在近期上线,面向社会征集无人机航拍作品,并组织开展各类无人机航拍活动。在新华网无人机专栏中的网友视频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无人机航拍兴趣爱好者上传了航拍视频,例如《航拍武汉新洲溃口水灾现场》《无人机直击长江罕见春汛》等无人机航拍新闻。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利用无人机航拍,可以更好地捕捉第一现场,及时分享所见所闻。尤其是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很多现场都是先由个人业余无人航拍机进行拍摄的,个人无人机航拍新闻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地位,增加了民众的话语权,社会化的无人机新闻传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2.无人机航拍的灵活性与视角

  对于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无人机航拍有效改善了新闻报道的时效,充分适应了起飞场地、环境的局限,甚至可以随身携带,灵活穿越各种障碍和狭小空间,充分接近事件现场,满足了传媒对特定场景信息的获取需求。在视频新闻的竞争中,无人机航拍打破了传统媒体日常视角的新闻画面,用高空俯视的全景视角来替代传统媒体的平视角,在同一新闻现场,无人机航拍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能够达到焕然一新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已经从地面发展到空中,从平视角发展到俯视角。

  无人机航拍具有移动方便,速度、方向可变化的特点,因此无人机航拍较之传统的转播车地面固定机位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拍摄长时间远距离的电视直播时,优势更加明显。2013年8月2日,亚洲青年奥运会火炬在南京传递,为了体现南京特色,火炬传递路线设为玄武湖湖面――环湖路――明城墙,传递线路总长度为6.5公里,预计在玄武湖湖面上和明城墙上,采用传统的固定拍摄机位接力,这样的拍摄手段不仅仅要投入大量的转播车,并且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也会显得很呆板。南京电视台为了确保完全展现出这场直播的精彩,运用六旋翼无人航拍机携带高清摄像机升至玄武湖面和古城墙上空高约30米的地方,对每一棒火炬交接、传递进行跟踪航拍,并且将信号实时传回地面转播车,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转播画面,给受众展现了真实且精彩的直播画面。载人直升机费用高昂,在这个高度也会影响河道,而无人机可以进行“长途跋涉”,追随火炬传递船只,可以对新闻主体进行各类视角的拍摄任务。

  3.无人机航拍的安全性

  无人机航拍在一些灾难性报道、突发性事件报道时尤为重要。重大自然灾害往往导致道路交通、桥梁设施损坏,这些灾害对新闻报道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造成了阻碍。无人机航拍的发展正当其时,大大降低了新闻记者的风险性,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新闻记者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在一些灾害现场,也降低了载人航拍飞行器的风险,为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相关新闻报道的第一时间呈现等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如在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港爆炸事件中,爆炸现场浓烟滚滚,化学气体浓密,有毒气体更是难以预测,仅靠传统的人力或有人驾使的飞行器去拍摄现场并不现实,人们根本就难以靠近,这时,无人航拍机便派上了用场。

  二、国内无人机航拍新闻的现状

  近年来,各大媒体机构纷纷成立无人机航拍工作室、工作组等机构,运用航拍生产独特的极具创新性的媒介产品。《重庆晨报》在这方面较有先见。2012年,《重庆晨报》航拍中心成立,通过固定翼航拍机等专业设备进行图片、视频采集等新闻实践,制作出了包括《震中庐山》《为鲁甸默哀》等在内的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航拍新闻产品,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湖北日报》紧随其后,于2013年成立航拍中心并正式运营,制作了《壮观!航拍襄阳万人植树现场》等航拍新闻。此外,中央级别的媒体也紧随风尚,同样积极布局,紧跟时代潮流,在2015年新华网无人机航拍新闻编队正式成立,要打造全天候、多地形、全媒体的新闻航拍专业化队伍,同时这也是首个全国性航拍机新闻项目。①

  以新华社无人机专栏为例,所上传的从2016年2月18日至2017年3月16日的航拍视频共有177个(如表一)。

  从表一分析可以看到,新华社现阶段的无人机航拍主要以人文自然和社会新闻为主,其中人文自然占总比例的将近一半。人文自然风光拍摄内容固定存在,例如《航拍神农架红坪画廊》《航拍岳阳楼 鸟瞰巴陵胜境》等,这些画面随时可以进行拍摄,对时效性的要求不高,后期剪辑相对容易。社会新闻的视频比例并不是很高,如《视频:无人机带您“骑行”武汉东湖绿道》《相约兰州马拉松 共享全民嘉年华》等,无人机在追逐运动性目标画面时相对需要一些配合,在对具有时效性的新闻画面进行捕捉时会不如传统媒体得心应手。但在突发事件的拍摄中,如《新华网航拍潘阳县向阳圩决口封堵现场》《航拍武汉新洲溃口水灾现场》等,无人机航拍体现了巨大优势,在人力难以到达、安全性较低等新闻现场,不仅可以迅速到达现场,而且俯拍和大全景?角的优势往往可以更好地抓住新闻的关键部分。   如今,无人机航拍已经成为媒体间比拼不可或缺的硬实力之一。无人机航拍的运用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需要无人机快速起飞,在第一时间达到新闻现场,抢占先机。二是机动性,在运动的新闻画面中,能够精准地追踪拍摄目标。三是定点精确拍摄,对新闻现场细节的描述需要无人机滞空悬停,对所需画面进行细节拍摄。

  三、无人机航拍新闻与传统新闻的比较

  (一)新闻视角的差别

  新闻视角是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事实进行发现、挖掘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件的各个因素和各个方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视角。②选择新闻视角,首先要客观,从事件的整体和本质上全面真实地把握事实;其次要抓事件的特点,也就是此事件区别于其他事件的最突出、最典型的方面;再者要有新意,同样一件事,视角不同,给受众的感受也各有不同。

  无人机航拍新闻与传统新闻报道的区别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新闻事件的呈现视角上。无人机航拍新闻是借助航拍设备在高空作业,角度是自上往下的俯视视角,这种高处俯拍,加上以广角镜头拍摄,景深大,传递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能够清楚地展示新闻事件发生的大环境,呈现的是事件发生的全景图像。③这种站在高空“鸟瞰世界”的新视角是无人机航拍新闻的独特优势。传统的新闻报道由于设备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只能在地面对新闻事件进行平视拍摄,展示的是新闻事件的局部或细节,无法对新闻事件的全景进行概括。对于新闻记者而言,无人机航拍新闻打破了新闻记者的惯性思维,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个新的报道视角;对于受众而言,无人机航拍新闻给受众带来了更具冲击力的视觉感受,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新闻事件现场的整体情况。

  从天津港爆炸事故中,可以看到传统媒体报道与无人机航拍新闻的视角差别。在图1中,传统视角虽然只是展示了局部的火灾现场,但给人的感受是更具视觉冲击力,现场浓烟密布,火势汹汹,观看视频的观众能够深刻体会到爆炸现场的惨烈。图2是航拍设备在爆炸发生后从空中拍摄的,可以让观众对爆炸规模有一个直观全面的感知,但对现场的过程细节没有图1那样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这种不同视角的报道源于设备的性能与运用条件的差别。普通的拍摄设备虽然只能在爆炸火灾现场远处拍摄,但是爆炸发生后不久就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报道了。而无人航拍机此时不适宜进行拍摄,此刻火光冲天,浓烟密布,影响到无人航拍机视野和安全起降,存在安全风险。在火灾减弱后,能见度高时,航拍设备就可以发挥其特长,从高空俯视拍摄,展示现场爆炸造成的巨大地坑,以及整个爆炸现场的全景状况,给观众直观的认识。

  2016年,北京一位摄影爱好者对晚上北京二环路堵车情况进行无人机航拍报道,在黑夜中,车辆拥堵成为一条几十公里的明亮长龙。新闻发布时,甚至有的媒体特别戏称:“患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群谨慎点入”,可见无人机航拍下所呈现的画面多么具有真实感和画面感。

  《空中地面看绕城》是济南电视台于2002年对绕城高速公路竣工通车的新闻报道,该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并获得业内专家的认可与好评,曾获得山东省新闻奖。与以往的新闻报道不同的是,《空中地面看绕城》运用了传统地面拍摄与无人机航拍相结合的方式,以地面平视与空中鸟瞰两种视角对绕城高速公路的区位特征、整体面貌以及周边环境等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觉呈现,在当时的传媒环境中,可谓独树一帜、引领潮流。

  无人机航拍新闻从空中视角出发记录着新闻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确保了叙事空间的完整性、一致性,更为直观地为受众从全景化的角度展现着新闻事实,同时给了受众“身临其境”般的在场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更加容易使受众获得极大的心理认同感。此外,长镜头的纪实性风格辅以上帝视角,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仪式感和隆重性,对于新闻报道整体节奏与气氛的把握也更加精准、得当,给予了受众极强的空间纵深感。

  在拍摄《航拍中国》?o录片时,为了更好地展现祖国的美好河山,很多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特征,色彩鲜明的自然环境等都是运用无人航拍机长镜头的方式展现给受众的,一镜到底,把绵延不断的壮美河山震撼呈现。

  相比较传统媒体,无人机航拍所带来的全景式的报道给受众以更直观的感受,大全景的画面有助于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整体的把握。而对于传统媒体拍摄来说,无人航拍机在成本和技术操作上越来越低的门槛,可以适时运用俯拍镜头做概况式的俯瞰。

  (二)时效性对比

  所谓时效,就是时间和作用。在新闻传播中,“时”在过去通常体现为新闻的及时性,它强调的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目前,新闻时效的变化正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时”的内涵更多地体现为全时性和即时性。“全时”和“即时”取代及时,全时段、即时地对事件进行发布,使新闻更贴近受众,也更贴近新闻的本质。④越早的报道可以使新闻的发酵时间越长,给受众的传播和思考时间更加充裕,能够使新闻价值和舆论导向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时效性是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在发生突发性新闻事件时,大家往往都在焦急等待,最早发出现场画面的媒体会备受关注。例如,在2015年轰动全国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造成了将近400人遇难。由于事件发生在广阔的水面上,传统的新闻拍摄报道只可远观,而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近距离的现场画面。对于同样想要第一时间进行新闻报道的地方级媒体而言,无人机航拍变成了一个可供利用的手段。荆楚网立即抓住机会,一方面利用地理位置靠近事发地的优势,抢占先机,另一方面采用无人机航拍的形式推出了一段约2分钟的视频,最快速地向受众直观地呈现了事故发生的现状以及现场搜救工作的开展情况。此次报道,荆楚网把握住了新闻的时效性,更是抓住了受众的心理需求。6月2日13时44分,荆楚网发布无人机航拍东方之星客船沉船事故救援现场图片,20时16分发布无人机航拍的视频材料。荆楚网利用无人机航拍新闻现场,抢占了新闻现场的第一位置,又稳稳抓住了沉船扶正的决定性瞬间,拍摄大量照片、视频,对事件现场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成为除了中央媒体之外最主要的新闻事件信息来源。荆楚网的首日无人机航拍视频在腾讯网点击量达到1200多万次,刷新了腾讯原创视频最高记录。⑤   新闻时效性的提高,就是要把新闻事实发生后的报道过程和传播发布等各方面的时间减少,即压缩新闻有效的时间范围。无人机航拍能很大程度上保持新闻报道或者直播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更为接近新闻现场,受众代入感强烈。而在传统媒体拍摄视频中,画面相对单一固定,大多情况不能对事件的全貌做出全方位的展示。

  (三)接近性对比

  新闻接近性是新闻事实令人关切的重要条件,也是受众对新闻价值判断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新闻的接近性既包括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同时也包含受众对新闻事件心理感受上的接近性。⑥一般情况而言,新闻的接近性越强,新闻价值越大,受众的关注度就会越高。但是常常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记者有时并不能在第一时间进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例如在地震灾区,由于道路受到地震影响而阻塞,记者和拍摄设备难以通过地面交通进入现场,这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无人机航拍突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第一时间升空,进入现场,在空中进行拍摄报道,全面了解灾区现场情况,及时为受众和救援队伍带来地震灾区的画面。无人机航拍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摄影记者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完成新闻的拍摄任务。

  四、无人机航拍新闻未来的发展路径

  无人机航拍新闻是对传统新闻报道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与传统报道方式的融合发展是可能的路径之一。换言之,“无人机+”的融合性发展模式可以成为航拍新闻未来的发展路径之一。借助于无人机的高空视角以及时效性等优势,与其他传媒形态进一步融合,可以创造更多的可能。

  无人机+VR。近年来,VR即虚拟现实技术再一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它凭借360°全景式的视觉呈现、沉浸式的传播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受众参与新闻传播的主导权,进一步强化了“受众本位”的传媒产业操作模式,同时也进一步模糊了空间界限,强化了受众的“在场感”。在此背景下,“无人机+VR”的结合成为一种行业碰撞,创造了无限的可能。2016年北京大学首部全景浸入式招生宣传片,运用无人机搭载VR全景摄像机的方式巧妙结合了两者的各自优势,将北京大学的校园风景以全新的方式加以呈现,给予了受众“上帝视角”“全景式的体验”,广受好评。

  无人机+直播新闻。无人机航拍新闻所特有的宏大视角对于直播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成就性直播报道中,强化其隆重感和仪式感;突发性新闻事件直播报道中,强化其时效性与真实性。

  无人机+大数据。无人航拍机给予媒体人以“上帝视角”,大数据给予媒体人以海量的数据支撑,两者的结合必然会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有人定义无人航拍机为“飞行在空中的传感器”,可以传回大量的地理信息、物体运动位置等相关社会信息数据,给予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审视世界的机会。例如在交通信息监测中,无人航拍机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互结合,通过无人航拍机的定点定期巡逻,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直观地对道路通行情况,对路面安全隐患等方面进行监测,搜集交通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呈现,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使得广大受众可以更为精准、迅捷地选择出行道路,缓解交通压力,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保障。

  无人航拍机在新闻采集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合理地运用无人机航拍新闻技术,能够更好地为新闻生产打开想象空间,为新闻采编的发展提供更广泛的视野。

  注释:

  ①潘彬彬、汪晓青.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青海中队授旗“起飞”[EB/OL].http://news.hexun.com/2015-12-03/18096

  1521.html.

  ②吕红枫.浅论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J].青年文学家,2016(18):52.

  ③??鸿祥.无人机新闻的特点与面临的困境[J].青年记者,2015(13):83.

  ④瞿琦、刘萍.对新闻与宣传异同论的探究[J].发展,2015(4):102.

  ⑤“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专题报道[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523/c404388-28372988.html.

  ⑥新闻要素接近性探讨[EB/OL].http://max.book118.com/html/2016/1117/63519897.shtm.

无人机航拍对新闻报道方式影响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无人机 航拍 新闻报道 无人 方式 影响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工人报道分析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