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8-22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高校思政教育背景及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政教学中,单向灌输知识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这使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学生认为思政课枯燥无趣,提不起学习兴趣。另外,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大学生对强行灌输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思政教学效果不佳。

  在我校进行思政教育改革之前,笔者曾随机抽取10个班的同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有超过6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教学态度端正,理论知识功底扎实,但是最终教学效果不佳。对于效果不佳的原因,超过59%的学生认为很多教学内容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学过,现在所学知识不够新,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难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困惑;超过57%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教学过于强调课本的知识点,理论性的内容过多;超过65%的学生认为传统教?W方式形式单一,无非是口述、课件、板书外加视频素材,缺乏吸引力,无法激发起学习热情。

  二、运用互联网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革

  首先,互联网可以用来作为扩充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强大工具。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接触较为广泛的互联网促进思政教育内容的扩充和变革,加入让学生有亲切感的内容,降低乏味感,消除排斥心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直接引用、分享互联网上的思政教育素材,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数字化,作为学习素材上传到互联网上。教师可以利用大学生追求自我表现的特点,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创新,让学生创造出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上传互联网并将其分享,构建思政教育平台。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思政教育内容变革,还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其次,利用互联网可以使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手段多样化。思政教学应利用互联网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学内容。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即时播放相应题材的教育影片并进行讨论,或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后读电子书,听音频,或观看微视频自主完成知识学习。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思想碰撞,转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生活中,学校或思政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学生交流沟通,在学生较为喜欢的平台,如QQ、微信、微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或申请公众号邀请学生关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学生走出思想困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思政课的积极作用,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可否认,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过于繁杂,除了可以分享的优秀教学资源外,不可避免地也会掺杂一些不良信息。所以,学校需要加强本校网络平台的建设及管理,适当采取技术手段屏蔽不良信息,结合舆情监控工作,为学校师生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三、应用互联网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考核方式的变革

  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政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开卷或闭卷笔试,还有极少数的学校组织口试。这些传统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死记硬背某些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经常考过就忘。最终的考核结果既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真实想法,也不能对学生未来的言行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目前非常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变革。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应该具备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思政教育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革,以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背景 思想 政治 高校 互联网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