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论《嘉莉妹妹》中人物的道德挣扎论文

论《嘉莉妹妹》中人物的道德挣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8-24

论《嘉莉妹妹》中人物的道德挣扎

  一、背景

  (一)芝加哥

  故事的主体发生在芝加哥,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城市。伴随着工业化的巨轮,芝加哥无论是城市化、人口、还是商业水平均已走在美国乃至世界前列,是当之无愧的大都市。

  巨大的城市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于是嘉莉妹妹一般的年轻人也带着希望和憧憬涌入芝加哥。正如故事的开头,嘉莉的姐夫汉生所说,“这是个大城市,你几天内就能找到事做,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P9)[1]。

  但是巨大的机会里也掩藏着巨大的诱惑,大城市的丰富的物质带给嘉莉的震撼和刺激也非同一般,芝加哥就像是有着无限可能的汪洋大海。初出茅庐的嘉莉在面对这一切的同时,稍不留神就可能坠入物欲的海洋。

  (二)消费主义盛行

  消费构成城市生活的核心。[2]城市里日新月异的商品、琳琅满目的服装、精致奢华的饭店和绚丽的灯光都在向消费者招手,时尚便利的都市生活是建立在日常消费的基础上的。而商业化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刺激了更多地欲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沉溺于名利和享受之中,贪婪的欲望被无限地放大。于是消费主义悄然兴起,美国人最初勤俭朴素的清教主义被物质主义所取代,追求光鲜亮丽、追求时尚成为主流。[3]而这里更多的是炫耀式消费,时髦的衣着、豪华的宅院不仅是物质需求,更成为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消费促成了社会的阶级分化。美国经济学家凡布伦(Veblen) 指出: 不同的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方式, 消费方式的差异反映具体的社会群体, 消费方式促使社会群体分层。[4]消费能力的不同使得消费这一行为带有了阶级属性,上层阶级的奢侈消费是下层人民完全不敢想的。这一点也展现在故事开头,刚刚找到一份工作的嘉莉带着对城市生活的兴奋邀请敏妮和姐夫一同去剧院,却得到他们冷漠的回应,因为对于他们而言,那是上层人士的娱乐行为,完全不属于他们。城市敞开大门欢迎所有人的到来,却也在人与人之间建起了隐形的“财富之墙”[5],并用消费能力把他们分门别类。

  二、人物的道德挣扎

  从整体上看,嘉莉的内心经历了憧憬、迷茫、挣扎,再到耽于享乐的过程,而对她整个人生起关键作用的就在于她挣扎的这一阶段,如何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转变成依靠他人、利用他人的情妇,嘉莉是在不断地拷问自我和道德挣扎中最后屈从于物质的。

  我们可以看到,当杜洛埃第二次遇见嘉莉,并“借给”失业困顿的嘉莉十元钞票的时候,嘉莉是本能地拒绝的,这说明她的教养和社会经验告诉她不能不劳而获,而杜洛埃也明白这一点,他的用意也决不单纯,否则也不会让嘉莉用这些钱去买衣服却不想办法为她找一份安身立命的正经工作了,所以他用一个“借”字狡猾的掩盖了这一行为背后的不妥。嘉莉在收到钱之后依旧忐忑,为自己没能拒绝感到惭愧,并在第二天将其归还回去,可见嘉莉的内心在一开始是以道德和理智为主导的。

  书中还有一段关于梦境的描述颇有隐喻含义。就在嘉莉走投无路最终投入杜洛埃的怀抱与他同居之后,嘉莉的姐姐敏妮梦见嘉莉奋不顾身地跳进深不见底的煤矿,又忽然之间沉入水中,全然不顾她的呼叫。“就这样,这些稀奇的梦在她疲倦的头脑里变化着,一幕又一幕,最后一幕使她哭了起来,因为嘉莉在什么地方从一块岩石上滑了下去,是她手指没抓住,她看着她滑了下去。”(P60,61)[6]这些梦的意象都与坠落有关,暗示着嘉莉与姐姐渐行渐远,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法回头的危险境地。

  与杜洛埃同居之后的嘉莉虽然过上了物质相对富足的生活,但还会时不时地收到良心拷问。“‘看看你周围的那些人吧!’这种声音低声回答。‘瞧瞧那些正派的人,他们瞧不起你所做的事。看看那些正派姑娘,一旦她们知道你意志薄弱就会躲开你的,你没奋斗就倒下了。’”(P69)[7]这时候的嘉莉一边忍受着道德的谴责一边羡艳着更加富有的生活条件,可以说,她的道德观已经在摇摆之中了。

  嘉莉的这种状态是在赫斯渥出现之后改变的。赫斯渥举止优雅,谈吐富有魅力,又对年轻单纯的嘉莉颇有好感,这一切都让嘉莉产生了爱情的错觉。“她把自己的未来考虑得更实际些,觉得更有出路。赫斯渥是拉她走上荣誉之路的力量。她的力量是相当可信的,他们的近来发展是自由的,并无可耻之感。她不知道赫斯渥还要说些什么,她只想把他的感情当做好东西,从中可得到更美、更慷慨的结果。”(P97)[8]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嘉莉一方面做着杜洛埃的情妇一方面又背叛他的感情跟赫斯渥私会,却能认为这样没有什么可耻的,说明嘉莉已?不再挣扎,道德在她的心中已经没有太多的分量了,她看到的更多是欲望。

  由此往后,嘉莉心中道德和欲望的天平已发生明显的倾斜,她因偶然机遇参演话剧获得成功,于是越来越看不起助她于危难之际的杜洛埃,与赫斯渥谋划着私奔,以至故事的后来嘉莉因为个人事业的成功而抛弃潦倒的赫斯渥,她的道德观一步一步地下滑却不自知。结局的嘉莉声名大噪,过上了梦寐以求的高级生活却始终闷闷不乐,因为她在成功的路上放弃了太多重要的东西。

  三、德莱赛的道德观

  德莱塞生活在美国都市化的形成期 ,他自己则出生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 15岁时他只身来到芝加哥谋生。自身的经历使他对都市生活的独特之处与利弊得失有着深刻的认识。[9]德莱赛以冷峻的目光察觉出商业化背景下人们欲望的激增和道德的滑坡形成对应,他指出:“当人们习惯于扔掉一次性商品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扔掉固有的价值,固有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的稳定关系。”[10]   文学家是社会的监督者,总是能敏锐地嗅到道德败坏的痕迹。德莱赛在美国刚刚步入繁华之时就察觉出了社会的道德弊病,思考道德的含义。为此,他在《嘉莉妹妹》第十章里详细探讨了“道德”这一复杂的概念。“虽然斯宾塞和我们现代的自然主义哲学家们都有过各种分析,我们对道德只有天真的幻想。它不仅仅在于符合一条进化规律。他不仅仅在于符合世上的事物,其意义要深刻得多,比我们所了解的更多。首先要回答心为什么颤抖?然后再解释忧伤的曲调为什么能传遍各地,流传不败。请说明一下,玫瑰花为什么能不管晴天下雨都能百开不败,像一盏红灯。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于这些事物之中。”(P68)[11]笔者认为德莱赛将道德与人的自然感情以及事物的美丽联系了起来,强调道德的复杂和深刻。传统意义上,我们把道德视为人类社会中人们共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在这里,德莱赛却没有把道德放到社会环境来看,而是强调人类心灵的共通性,我们都会感动、会悲伤、会欣赏事物的美。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德莱赛想要表达的道德就近似于这个“理”字。在人类共通的感情中,本就包含了对事物最基础的判断,而不是经过对社会关系的分析后得出来的。但同时,如果我们做事只一味地遵从本心而不加思考的话,自私和贪婪在此时就会占据人的内心,因此,道德含有美的成分,它既要符合个人的感情,也要能像玫瑰花一般美妙的事物一样长盛不衰。

  四、反思

  在笔者看来,嘉莉妹妹道德失落的原因在于她错误的金钱观。学者瓦尔特?彭?迈克尔斯(Walter Benn Michaels)认为德莱赛的一种金钱观是把金钱视作“一种储存的力量”因而必须诚实地用以支付,千万不能当做特权来使用。[12]而这一金钱观对诚实的要求本身就蕴含了道德的必要性。嘉莉想要得到大城市的富贵和闲适,天真地以为“金钱本身就是权力”,拥有大笔金钱的人就是幸福的人。但那只是金钱在物质上的作用,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它只是用来价值交换的工具,而它能够成为这种特殊工具的基础就在于交换双方的诚实。反过来,没有经过诚实劳动得到的金钱本身就否认了金钱的价值,更不用说给人带来权力和幸福了。?募卫虻谝淮谓邮芏怕灏5氖?元钞票开始,她就否认了金钱的道德价值。

  德莱赛通过《嘉莉妹妹》指出消费主义社会对道德的侵蚀,从反方向出发,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全文中没有花太多笔墨来描摹道德高尚的人,而是让一群无视道德的人相互纠葛,到最后曲终人散只剩下嘉莉金光闪闪的外壳和空洞的内心,由此反衬出道德的价值。德莱赛笔下人物是具有社会代表性的,他们象征的不只是一群人,而是整个社会。从他们的年龄来看,有年轻的嘉莉、青年的杜洛埃还有沉稳老练的赫斯渥;从职业上看,它涵盖了工厂工人、销售员、酒店经理、演员等种种社会分工,他们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经济阶层,也从整体上反映着社会的面貌。

  五、结语

  《嘉莉妹妹》中人物的道德挣扎是世纪之交美国商业化社会的产物,在大环境上有着时代的印记,但是嘉莉的故事离一百多年后的我们并不遥远,在中国经济腾飞的21世纪,我们更是要以此为鉴,加强社会道德的建设,避免嘉莉和赫斯渥的悲剧的发生。

  故事中的大城市芝加哥与现今中国的北京、上海很是相似,拥有着数不尽的机会和各种潮流时尚,于是有了许许多多年轻人为了梦想“北漂”,他们的生存状况也应当引起中国文学家和民众的关切和思考。

论《嘉莉妹妹》中人物的道德挣扎

论文搜索
关键字:嘉莉 嘉莉妹妹 道德 妹妹 人物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