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小学生“的、地、得”使用情况调查论文

小学生“的、地、得”使用情况调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8-24

小学生“的、地、得”使用情况调查

  结构助词“的、地、得”都读轻声de,从语音形式上看,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差别,语言学界对它们用法的区别主要体现书面上:“的”被看作是定语的标志,“地”被看作是状语的标志,“得”被看作是补语的标志。那么“的、地、得”在小学生中的使用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下面看调查的情况:

  一、小学生“的、地、得”使用情况调查

  (一)调查目的

  “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区别只在书面语上可以体现出来,在口语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人们在平时说话时,不会去考虑用哪个de。“的、地、得”作为结构助词时,并没有实际意义,人们之所以把它们当成三个不一样的词,仅仅是因为在书面语中,它们粘附在其它词或者词组上表示了不同的语法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的、地、得”的区分已经有几十年了,但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三者的混用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尤为突出。进行调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具体使用情况,进而讨论“的、地、得”有没有区分的必要。

  (二)调查内容和对象

  为了具体地了解三个结构助词de的使用情况,调查特地选取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小学九江市的浔东小学和赣州市信丰县的七小。调查时,分别在这两所学校的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抽取了40个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选用的例句如下:

  (1)服务(得)周到

  (2)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3)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4)确保吃(得)安心

  (5)助人为乐(的)小明

  (6)他认真(地)学习语文

  (7)雪化(得)快

  (8)你可以大胆(地)说

  (9)忙碌(地)收割麦子

  (10)你认为要不要区分“的地得”

  调查问卷中,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考虑到他们认识的字词有限,把这些题目全部加上了拼音。从题目本身来看,“的、地、得”分别有三个题目,选取的语法点有比较容易区分的,也有容易混淆的,这样有利于相对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三)调查结果

  把调查的问卷进行梳理,小学生使用三个“的、地、得”的情况如表1:

  认为要区分三个de人数比例:(见表2)

  二、调查情况分析

  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一)从整体上看

  大部分学生都分不清这三个结构助词的具体用法,低年级学生的答对题目的个数比较集中在1-4之间,中高年级则集中在3-7之间,小学生的答对题目的个数集中在3-6个之间。调查的480个学生当中,能全部做对的只占极少数,并且集中在中高年级,调查的480人中只有9个学生能够全部做对,其中六年级有4个学生,五年级有3个学生,四年级只有2个学生。一到三年级没有学生能全部做对,并且低年级学生能做对七八个的人数也少,做对七个的一年级有4个、二年级有5个、三年级4个,做对八个的一年级0个,二年级0个,三年级1个。

  (二)从年级来看

  对三个结构助词的掌握熟练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一二年级学生的正确率普遍不高,大都达不到一半的正确率。但是五六年级学生的正确率明显呈增加趋势,有几题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正确率,一方面说明这几题比较容易,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对抽象难懂的语法的掌握程度日益熟练。

  (三)从题目的难度看

  “的、地、得”三个助词,比较容易区分的句子,正确率比较高,比如说7、8、9三题正确率比前几题要高,容易混淆的有第三题“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四)从调查结果对比来看

  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调查结果。两所学校,一所是处于九江市中上水平的小学,另一所是县城的一般水平的小学,浔东小学的小学生的“的、地、得”掌握情?r总体上比信丰七中的小学生掌握的好,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这样的趋势更加明显,这说明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这三个助词也有一定影响。

  (五)从最后一题的结果来看

  几乎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要区分“的、地、得”,只有少数几个学生选择了不用区分。这说明他们从一年级开始接受到的语言教育就是“的、地、得”是完全不一样的词,以至于在他们心中并不会去思考这“的、地、得”是否可以合用。

  三、调查结果的启示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地、得”使用十分混乱,这不是反映小学水平的问题,而是“的、地、得”根本没有区别的必要,原因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的、地、得”在历史上混用没有影响言语表达

  “的、地、得”历史上曾经长期合用,并没有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需要。在古文言文中,“的、地、得”都有实际意义,并且常用义也是它们的实词义,只是现在读轻声虚化作为结构助词使用,“的、地、得”做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连接词并不是它们的主要功能。在古白话写的文学作品当中,“的、地、得”做结构助词使用时一直是合用的,并没有区分,特别是明清白话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沿途不住的令人传报”,《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寻路慢慢的走过岭来”等等,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文章意思的理解。这些用古白话文写的文学作品中没有区分“的、地、得”,特别是在《红楼梦》《儒林外史》两部小说中,全篇结构助词一律用“的”的书面形式,丝毫不影响人们对文章的理解。   (二)现行的“的、地、得”语法规则区别起来复杂而困难

  “的、地、得”语法功能区别作用不是太大,现行的的划分有很大的人为性,并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所以在使用过程当中,一直存在混用现象。下面看一下调查统计出来的各个年级的学生使用三个结构助词的错误率:

  从这个结果看,虽然随着年级的增长“的、地、得”错用有降低的趋势,但是总体上看“的、地、得”使用错误率都不低,这说明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存在混用的现象,而且混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为什么一种语法规则,学了六年甚至十几年都不能熟练正确地运用?

  这是因为汉语属于孤立语,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的语法标志,结构助词“的、地、得”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虽有它们自己的隐现规律,但这给没有多少语法意识的学习者带来

  (三)“的、地、得”三者合用不会影响语义的表达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应当要符合人类交际的需要。与表音文字不同,汉字具有很强的表意性,这种特点跟汉语的一些特点相适应,比如汉语的特点之一是存在大量的同音词,这在书面语中可以通过汉字来增加词之间的区别度,比如“gōngshì”这两个音节在书面语中可以表示“公式、公示、攻势、工事、宫室”等词,这些词语读音完全一样,意思却完全不同,汉语书面语的这种同音不同形的现象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学了汉字后,在口语交际中,人们也会不自觉地根据上下文语境,联想起相对应的同音词,比如在“主办单位“gōngshì”获奖者名单”这一语境下,人们自然对把“公示”与“gōngshì”相对应,不会出现误解。而“的、地、得”用作结构助词时读音一样,都是起连接作用的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口语交际中没有任何区别,所以“的、地、得”的合用不会影响语义的表达,在书面语中完全没必要因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字表示。

  另外,通常所说的汉字的区别性指的是汉字要能够明确的体现出语言内部的差异,汉语大量同音词的存在使得一定数量的汉字也是必不可少的。汉字应该是追求表达性和区别性的完美统一,在不会影响表达的需要时,可以合并的汉字应该合并,?恼飧鲆庖迳辖玻?“的、地、得”的助词用法完全可以合并。

  (四)“的、地、得”三者合用可以减轻语文教学的负担

  在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师对“的、地、得”的语法讲解时间和学生实际练习不够,这也是学生使用混乱的原因之一。甚至很多教师自己在使用过程当中也经常出现混用的现象。

  另外,从调查的12个小学语文老师对于“的、地、得”分合的看法中了解到,即使小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混用误用,依然有10个老师还是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分“的、地、得”。他们认为,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语法规范,应该遵循这个规则。因此可以看出,那些虽然觉得教学困难,但依然坚持“的、地、得”分用的教师只是习惯性地接受了“权威”的分用的观点,并没有思考过这种“权威”的规则是不是合理的。因此,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的、地、得”三者合用可以减轻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小学生“的、地、得”使用情况调查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小学生 情况 调查 小学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