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效果的新策略与应用论文

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效果的新策略与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9-19

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效果的新策略与应用

  [摘要] 目的 探?从教学内容、师资和教学模式3个层面构建新策略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的教学效果。 方法 将2016年3月1日~7月30日第三军医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大学4年级150名学员,采用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72名)和实验组(78名),同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新策略实施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教学。采用闭卷笔试成绩和实践训练评分分析教学效果。 结果 课程理论内容笔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学员的个人防护、现场救援流程与技术规范专题得分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践演练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辐射防护、现场急救、去污洗消3个方面的能力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选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内容体系、优秀师资和综合应用教学法的新策略可有效提升学员学习核应急救援理论的效率,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的教学效果。新策略值得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发展推广。

  [中图分类号] R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5(c)-0174-05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 on medical rescue of nuclear emergen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WANG Aiping LI Rong SHI Chunmeng WANG Junping RAN Xinze XU Hui SU Yongping CHENG Tianming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Medicine, Colleg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 Burn and Combined Injur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ovel strategies composed of perfect teaching content, excellent teachers and better teaching method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rescue of nuclear emergency. Methods From March 1st to July 30th, 2016, 150 clinical-medicine students at Grade 2012 from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72) and experiment group (n = 78)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traditional-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were respectively applied 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to learn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of nuclear radiation. Score statistics of closed-paper examination and practice-training evaluat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theoretical written-test scores in personal protection, on-site rescue process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otal scores of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lso, the experiment group students′ scores on field radiation prection, first aid on the spot, decontamination & washing and total practice essessment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stude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perfect teaching-learning content habouring theory and pactice, excellent teachers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learning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upgrad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o master nuclear emergency rescue theory, enhance thei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medical rescu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learning quality of medical rescue of nuclear emergency.   [Key words] Nuclear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Teaching strategy; Descipline; Effect

  核能已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1]。近年来,我国核工业发展迅速,核辐射技术已在工农业和医药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意味着核辐射事故的潜在风险增高[2-6]。为确保民众安全,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的教学水平,提升我国应急救援队伍的备战能力和救援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7]。目前,我国仅有数所大学开展核医学相关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国家核应急救援保障需求[6,8-9]。由于尚缺乏?y一教材、训练方法及救援能力评估标准等原因,在校学生和医务工作者的核基础理论和应急救援技能都急需进一步提高[10-13]。基于核事故发生的新态势,构建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效果的新策略具有客观必要性。作者所在单位是国家核应急技术支持分中心及救援分队成员,承担了本科生和救援分队的教学任务。在此,总结出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新策略及应用经验,以期为其他单位核应急医学救援的教学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3月1日~7月30日将第三军医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大学四年级150名学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2名,其中男64名,女8名;平均年龄(22.58±0.91)岁;本科课程平均成绩(87.35±6.58)分。实验组78名,其中男69名,女9名;平均年龄(22.24±0.86)岁;本科课程平均成绩为(88.45±7.09)分。两个班学员前期所学课程相同,在性别、年龄、已学课程成绩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在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同时段分别进行相同总学时(78学时)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教学。

  1.2.1 对照组教学方法

  选用《核、化、生武器损伤防治学》[14]中《核武器损伤防治》为主要授课内容。从教学组成员中随机挑选任课教员,依据本校制订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防原医学课程标准(2010版)”,以传统的理论授课(20学时)、课程实验(10学时)和自主训练(48学时)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1.2.2 实验组教学方法

  采用新策略实施教学,即参考《核武器与核事件医学防护学》[15]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培训教材――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处置》[16]等教材构建核理论与应急医学救援实践相统一的教学内容新体系;遴选理论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讲教员;实施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20学时)相结合和模拟环境实践训练(58学时)相统一的教学新模式。

  1.2.2.1 构建教学内容新体系

  1.2.2.1.1 理论专题 构建以“射线来源-放射病诊治-现场救援-防护”为课程主线的教学内容。射线来源包括核物理理论和辐射生物效应内容,以便学员掌握射线特点及致伤机制。放射病诊治包括急慢性放射病、内照射与皮肤损伤、复合伤的诊断与治疗等内容,要求学员掌握各类放射病的诊治原则和救治措施及预防策略。个人防护主要涉及辐射防护理论与措施,以便学员掌握装备选择与应用方法。现场救援流程与技术规范包括伤员受照剂量估算、核事故诱发公众心理特点及干预对策、核事故案例分析和医学救援策略等内容,要求学员掌握伤员健康评估方法、应急响应程序和救援技术规范。

  1.2.2.1.2 实训专题 构建以“救援布局展开-伤员侦检分类-现场救治-洗消-后送-撤收”为救援程序的训练内容。训练过程要求学员掌握装备的布局与展开、核伤员沾染检测分类、现场伤员急救、伤员洗消和装备除沾染、伤员后送和撤收等技能。

  1.2.2.2 遴选优秀教员主讲

  全校范围内遴选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的主讲教员。主讲教员必须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①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②至少担任过3届放射医学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员;③至少参加过1次大型核应急救援演习;④具有国家级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证书。

  1.2.2.3 实施教学新模式

  遵循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统一原则。教学组构建并应用了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与实训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1.2.2.3.1建立在线专题网站 建立核应急医学救援站点,及时更新核辐射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全球核事故新态势和医学救援新进展。例如,跟踪报道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救援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同时,及时补充新公开的核事故应急救援视频等资料。学员24 h均可利用网站自主学习。

  1.2.2.3.2 应用综合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 基于内容特点,设计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激发学员的求知欲。例如射线来源专题中选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释放中子、γ射线和热能和γ射线功击DNA双螺旋结构打断磷酸二酯键和配对碱基间氢键的动画,增强学员对射线产生及细胞效应的理解。放射病诊治专题中播放2008年山西省辐照厂事故中5名受照人员救治过程的视频,激发学员探索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现场救援专题中以福岛核电站事故为案例,增强学员身临其境之责任感,以伤员抢救问题引导学员探寻应急救援之路。

  1.2.2.3.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坚持以提高学员能力为导向,根据专题内容的客观需要开设第二课堂。例如鉴于学员平时难以接近辐射装置,对潜在辐照事故现场缺乏了解的情况,举办自愿参加的本校钴60辐照中心、放疗中心和核医学科现场参观兴趣班,提高学员对核辐射场景的客观认识。针对核事故救援的专业性强、情况复杂和难度大的特点,在理论教学结束后举办核应急医学救援论坛,给学员提供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实时讨论事故防范和救援的科学问题,以期达到开阔学员视野,启迪学员智慧的教学效果。   1.2.2.3.3 应用模拟核事故现场开展实践训练 合作研制仿真机器人充当核伤员,给学员提供实践训练的抢救对象。学员可与模拟伤员进行对话,对其进行沾染检测、去污、样本采集、创面包扎、骨折固定、止血、输液和抗休克急救等处理。同时,选用特殊材料布置核污染模拟环境,学员可侦检环境中的“核污染”范围,可体验辐射仪报警,并可完成环境除沾染等操作训练。

  1.3 评价方法

  1.3.1 理论教学评价

  理论教学结束后的第1周,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进行闭卷笔试。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生成试卷。卷面总分100分,其中射线来源、放射病?\治、个人防护和现场救援专题占分比例为1∶4∶1∶4;各部分基础知识题占40%,能力测试题占60%。

  1.3.2 实践训练考评

  实训课结束后的第1周,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进行演练考评。从本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4名专家组成考评组。专家查看演练现场并提问,然后根据表1所列评分标准独立计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笔试成绩

  笔试成绩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射线来源和放射病诊治专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个人防护、现场救援流程与规范专题和总成绩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演练考评成绩

  在现场救援开展、侦检检测和撤收处置3个方面的能力考评中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现场辐射防护、现场急救、去污洗消3个方面的能力评分和总评分上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核事故往往发生突然,事故类型复杂,伤员受照剂量与伤亡差异大,社会影响深远,加之应急救援专业技术性强,实施难度大,因此建立核应急医学救援专业队伍十分重要。针对我国核能与辐射技术快速发展及潜在核事故风险大的新趋势,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现实的要求[17]。

  核应急医学救援的教学目的是培训学员掌握核辐射防护、核伤员抢救理论与技能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16]。从文献调研和实际出发,借鉴教育学的思维框架,本研究将影响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归纳为教学内容、师资水平和教学模式3个方面,从而构建起新策略,并进行了有益探索。

  教学内容不仅给学员指引学习方向,还是影响学员能学到什么及能否学以至用的关键因素[18]。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内容直接影响着学员在应急关键时间能否完成伤员抢救的重要任务。基于尚未有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规划教材的现状,教学组构建了教学内容新体系。该体系吸纳了多本优秀专著之精华,含盖了射线的产生与特性、放射病防诊治、核事故社会心理干预对策和现场救援流程与技术规范等理论,还包含有现场救援的展开、侦检分类、伤员抢救、沾染洗消和撤收等实践训练技能。新体系不仅克服了传统核应急课程或仅偏重于辐射效应基础理论或仅偏重于现场救援原则与规范理论[10,19]之不足,而且形成具有理论与实践统一、预防与治疗统一和生理与心理统一为特点的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内容。初步应用明显增强了学员学习掌握现场救援理论和训练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表明了核应急医学救援课程内容新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是引导学员掌握、应用核辐射基础理论开展伤员抢救实践的关键过程[16]。业界已有共识,教员的理论水平、教学训练经验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8]。客观上,主讲教员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放射医学理论功底和应急救援经验直接影响未来核应急救援队成员的塑成。因此,教学组提出了主讲教员的高标准遴选条件,为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学模式是指课堂和训练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形式,涉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传递、交流和发展的复杂过程。创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相长的效果至关重要[20]。基于内容特点,教学组构建实施了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视频观看、现场参观、论坛交流和特定环境模拟训练为特点的教学新模式。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核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基础理论的主动性,并且引导学员思考抢救核伤员之策略,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教学内容、师资水平和教学模式3个角度构建的新策略明显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增强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尽管新策略的应用范围尚有限,其最终的教学效果将由学员在核应急医学救援实战中的表现来检验,但新策略的建立为将来新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基础,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新策略还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被修正和完善,其教学效果也将得以全面评估。新策略促进我国核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和提升核能应用保障能力的作用也将进一步突显。

提高核应急医学救援教学效果的新策略与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救援 应急 策略 效果 医学 应用
最新医学论文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护场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
运用通降理论诊治慢性胃炎的探讨
保健食品相关的原料范围界定和注册管理探析
疫情下突发传染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
复工复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评估
流感及流感疫苗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热门医学论文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Caspase ,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调控机制
高血压与X综合症
中医哲学和中医学及中国生命科学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体育锻炼
吸烟与眼部疾病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军团菌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