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班主任与时俱进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研究论文

班主任与时俱进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9-26

班主任与时俱进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学生心理健康仍然是主流,但是他们的有些状况非常令人担忧:一是学生健康不佳者从数量上来说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从1989年20.23%、2004年41.54%到2016年的59%左右,部分学生反映他们有偏执倾向、轻生想法,心理障碍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情绪等,并且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比男生严重,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严重;二是学生辍学、自杀的主要是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根据北京市16所院校调查结果显示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2017年某大学一女生在出租屋内上吊自杀、某大学一在读研究生烧炭自杀死亡、渭某农学院一名学生在宿舍内上吊身亡、2018年某理工大学某博士生自杀等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的实现;三是独生子女学生心理障碍更加突出,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数量具有轻微和重度心理问题的数量在逐渐扩大,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不会体谅、人际关系好等进而引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由此可见,我国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重点是要依靠教师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和教育者,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成了一个新的热点研究话题。

一、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学生时代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走向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首先,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进一步加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和谐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其次,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克服对环境的陌生感、对事物的依赖心理,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学生无论是小学时代、中学时代、还是大学时代,都深处在拼搏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每一个阶段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生活天地,他们由靠父母、靠教师转向靠自己,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和新的生活环境无可避免会让他们无所适从、难以适应,而心理健康有利于他们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过上充实有意义的生活。再者,心理健康是学生取得学习进步、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心理基础,学习竞争和就业竞争无可避免会让学生心理出现困惑、不安定感,但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可以正视一切问题、迎难而上,取得良好的成绩。最后,心理健康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是在平时生活中心理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性格特征,这也是情绪反映和意志反映的基本情况,新形势下以“90后”和“00后”为主的学生群体具有活跃的心理思考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极强的参与意识等,从根本上来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

  (二)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者、示范者和主力军,对解决学生当前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不仅是新形势下学校心理教育提出来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素质与个性的基本要求。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好的成绩、好的纪律、好的学习氛围和好的精神面貌,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和打造。新形势下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有来自家庭生活和学校的压力,有来自学习、感情和就业的压力,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压力,在各种压力下学生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苦闷、烦躁、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并进一步引起厌学、恐学、辍学、情感脆弱、甚至是自杀等现象。班主任与时俱进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在新形势下显得十分重要也非常急迫。班主任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诊断、辅导和矫治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然,班主任往往是与学生思想问题直接交锋的人,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先导和重要指导者,最容易和最直接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班主任要促进班级管理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对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醒悟和自我心理护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帮助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倾诉烦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与心态,从而以健康的、积极的和全身心的状态去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对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

  1.学习适应不良型。学生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而学习适应不良型是学生广泛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部分学生甚至由于学校、学习适应不良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中途休学或辍学。首先,在情绪方面学生具体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怖、厌烦等,总体上来说他们害怕学习、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回避上学、学习萎靡状态等。其次,在行为方面具体表现为能力抑制、社会性退缩、品行紊乱和行为倒退,学习能力良好的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后出现学习困难问题,与同学交往明显减少,参与学习、生活和体育活动等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不遵守纪律、沉迷于游戏、逃学、斗殴、偷窃等不良现象,学习活动无计划、无目标。最后,在生理功能方面具体表现为头昏脑涨、睡眠不佳、腰酸背痛、心悸、全身乏力等问题,但是通过身体检查发现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2.强迫型。主要是学生从自身来看意识到这是不合理、不必要问题,但是仍然难以控制和摆脱某些想法和行为,这种强迫观念、强迫冲动引起的焦虑和不安就是强迫心理问题,不同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生活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具有明显的强迫观念,头脑中无意识会出现一些歌曲旋律、别人所说的话,过度不自信,每次作业或考试后总是认为存在着错误,做事情总是有遗忘现象,他们害怕考试失败、挨老师和父母的批评,头脑中甚至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等。另一方面,具有明显的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考试时即使才上厕所仍然又想去;见到老师或父母内心平静却思想烦躁等。

  3.抑郁型。这是情绪持久低落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的情况之一,患上抑郁症的学生不同程度上会存在着焦虑、沮丧、压抑和睡眠障碍等问题,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所有事物以及新鲜事物的兴趣明显衰退,无意中也丢失了原有的兴趣爱好;二是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自我评价时候对自我不认可,出现问题内疚、后悔、自责倾向非常严重,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失败等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三是做事情精力明显衰退,面对学习和生活感觉到疲惫无力,对于复杂的问题难以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和运动,存在着力不从心的感觉;四是开始处于封闭退缩状态,不愿与他人交往,情绪苦闷的时候不主动诉说、也不排解;五是出现头疼、背痛、肢体酸痛、失眠等明显的躯体不适症状;六是对生活所有的事物感觉到悲观失望,找不到希望。

  4.焦虑型。学生处于一种特定的应激状态就会产生焦虑,从根本上来看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过度焦虑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具体包括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一方面,学生出现急性焦虑,就是对于某些事情有突如其来的“大祸临头”的感受,同时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出汗、发抖、腹痛等问题,这种情况难以预料,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发作后会出现虚弱无力的问题,恢复时间短。另一方面,学生出现慢性焦虑,表现出持续性紧张和不安的问题,在学习、活动中不知所措、心烦意乱,记忆和思维会大大下降,遇事时容易往坏处想,从主观上来看他们自己无法控制这些问题。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学生自身。学生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会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首先,遗传因素,部分学生相貌不佳、先天残疾或智力偏低等问题使他们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当同学异样看待他们时容易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其次,学生自身成长环境与身心特点,他们在成长阶段受到不良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他们自身不自信,心理素质脆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2.家庭因素。新形势下以“95后”和“00后”?橹鞯难?生群体整体上缺乏独立能力,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家庭环境所导致额。首先,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二胎政策放开后并没有改变家庭对子女的宠爱,父母对子女百般呵护,从不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即使是犯错误对他们也没有及时进行教育,让他们养成“唯我独尊”的状态,进入学校和社会生存后常常遭遇挫折而无所适从。其次,我国家庭教育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滋生了他们的不良心理,在家庭中孩子没有得到平等地位和尊重,父母过于放松或者严厉、粗暴的教育都会使他们陷入不良的心理状态中,过高期望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宠爱教育会压抑他们的独立性,父母与孩子紧张的关系容易引发孩子反抗等不良心理。最后,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不正常的生活环境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创伤,尤其是新形势下离婚率高居不下,父母离婚不同程度上会对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无意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健康的个性心理、不良的仇视和嫉妒心理,家庭因素带来的心理创伤甚至会让孩子心理上出现某些病态。

  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和家庭因素差不多。首先,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心理紧张、用脑过度、学习效率不高、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等,进而产生焦虑、苦闷、压抑等不良问题。其次,教育方法与学生特点结合不紧密,对学生缺乏相应的理解、耐心和爱心,师生关系冷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容易失望、出现消极情绪,将会出现人际交往焦虑。最后,学生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都是处于空白区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不足。

  4.社会因素。一方面,学生还没有直接与社会接触,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对于一些对生活、学习和工作充满迷茫和困惑,容易引发他们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环境整体还没有得到净化,由于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不良行为环境下学生容易滋生不良情绪,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

三、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掌握科学的心理辅导技术与方法

  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必须掌握相应的心理辅导技术:一是学会倾听,充分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意见,用耳朵、用心去听;二是借助语言和行为加强对学生的支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来克服困难;三是学会理性质疑,班主任要全面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共同参与现状分析,树立坚定的思想观念;四是学会表达同理心,站在学生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五是积极进行正向发展关注,深入挖掘学生价值和力量,帮助学生将注意力延伸到自身长处、个人成长方面来;六是充分尊重和关怀学生,平等、民主对待学生,尊重并理解学生选择;七是掌握心理辅导交谈技巧,利用提问艺术进行积极引导。同时,班主任要掌握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平等。新形势下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得到了增强,个性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这需要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发挥作用。一是师生人格平等,全面关心学生内在的真实感受,挖掘和把握好他们更深层的矛盾,从根本上去解决师生之间的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心理辅导时平等对待他们的性别、相貌、成绩等因素,为他们提供积极向上进取的机会。因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任何歧视行为和偏爱行为,极容易让学生出现自负、逆反、嫉妒以及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二是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坚持“亲其师,信其道”的原则,让学生信赖教师,重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愿意去主动信赖班主任,遇到任何问题去主动找班主任沟通,从而成为彼此的“知心人”和“倾听者”。   (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

  首先,要加强学生学习辅导。班主任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学习问题,把握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特点制定科学的计划和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意识,改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能力。要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应用,引导学生宣泄学习消极情绪,找出问题关键所在并提供帮助;应用认知疗法,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加强意练、肌肉等放松训练,缓解他们的焦虑、消除抑郁等;应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团体咨询辅导,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其次,加强学生心理问题辅导,全面了解青春期烦恼,调节和控制情绪。要采用分析、疏导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法,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主题班会、个别谈心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最后,加强学生情绪辅导,摸清楚消极情绪产生原因与对生活、学习等的影响,通过教育来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激励,通过“精神宣泄”“压力转移”等拨开学生迷雾。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班主任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创造条件。要积极开展自信教育,引导学生客观、全面评价自我,善于发现自身优势,积极参加活动在阶段性目标寻找成功感、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其次,要加强学生挫折教育,寻找相关文章或典型事例加强学生正面挫折教育,利用互联网组织学生观看残疾人身残志不残事迹。要加强学生减压教育,给予心理疏导,正确认识问题,搞好团结,在竞争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其次,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时要善于使用“同感”,用对方的眼睛和心灵去看待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利于学生将真实的感受和问题表达出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矛盾,让学生信任班主任,将班主任作为“自己人”“朋友”与“知心人”,从而建立良好的“同感”基础,增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去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最后,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人生观、世界观,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正在迅猛发展,学生错误观点和不规范的行为很难迅速意识,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表面问题,而是要挖掘出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诱因,带领学生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诱因,“釜底抽薪”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班主任通过学生反映的问题和他们的表现来挖掘出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与学生讨论式的沟通。学生是自己的成长成才的主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意识到这一点,要引导他们正确去对待生活、学习困惑,通过开放性、启发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成为学生心里健康成长的陪伴者、问题循循善诱的启发者、温和的引导者和耐心的示范者。

  (四)搭建平台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条件。学生要身心健康地发展,班主任应该积极搭建平台。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政治课可以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这不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多选择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先进典型、反面教材等,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人物来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开设思想政治课时,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自己的作用,引导他们去发现、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先进典型的案例,并积极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班主任要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要搭建一个具有隐私保护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配备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教师的基础上,发动一些学生加入进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和支持者,促进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朋友进入到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热爱学生的基础上,要重点做好保障工作。新形?菹峦?络的发达为班主任心理辅导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途径,除了专题讲座、开会、谈话等形式,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情况,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主动进行心理辅导,拉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

  处于不同的阶段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障碍表现,如学生新到一个环境不适应就容易出现失意、压抑、焦虑等问题,学习压力过重存在着烦躁、抑郁、厌学等情绪,人际关系紧张,学生存在着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重点是要依托于教师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和教育者,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始终会是一个新的热点研究话题和重要讨论话题。

班主任与时俱进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班主 工作研究 心理辅导 与时俱进 班主任 辅导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