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途径分析论文

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途径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9-30

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途径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整合的现实意义

  小学科学难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知识很抽象,不好理解,如果单凭老师用语言来描述,很难让学生明白,学生也很难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但是有了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制作动画在大屏幕上演示出来,学生通过动态图景的建立,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使学生在视听的同时参与学习,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丰富而准确的形象思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得到了锻炼。同时,教师课前充分准备,将教学内容融入课件中,减少了课堂的板书量,大大提高了课堂信息传输的效率,改变了过去教师粉笔加黑板的历史,省去了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的书写和许多复杂科学图形的绘制,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并且通过图形、图画、文本、音频、动画,直观再现科学过程,替代了老师抽象而繁琐的讲解,这些无疑会节约课堂时间,加大课堂容量。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整合的基本途径

  1.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科学课情境,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创设科学问题情境,建立科学图景,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正在于它具有强大的文字、图形和动画功能,在于它具有与外界发生极其广泛的联系以获取更多信息的功能。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这些功能创设引入概念的情境、创设推导规律的情境、创设提出能够逐步深入讨论的问题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外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所设置的科学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的讨论与协商中充分地展现相关的科学图景,并经过比较与鉴别、分析与判断,改造已有的科学图景或建立新的科学图景,从而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科学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科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一种原始的情境、生活的情境、活动的情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从而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内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因素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如在讲小学科学关于速度的有关内容时,开始放一段奥运会的“百米飞人大战”的激烈场景,通过画面的慢动作和定格,让学生细致入微地进行观察比较,之后用Flash软件制作“龟兔赛跑”的场景,这种动画情境的设置无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智力的开发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科学课基本概念,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教学中科学概念的建立,科学规律的理解,科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科学概念的建立,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皆备的形式建立的那些传统手段没办法建立的科学模型,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感悟、以至进一步去探究模型所隐含的科学知识,不仅可以节省用于抄写板书而浪费的大量时间,而且针对难以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科学概念、模型,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十分直观形象的解释、演示出来,物理中的磁场、电场;生物中的光合作用等重难点内容均可采用动画制作软件,将这部分内容制作成三维动画演示出来。通过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所建立的模型,那些在传统教学上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对在学生头脑中构建科学模型有很好的促进和消化作用。例如教材中光合作用发生的全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如果单凭老师用语言来描述,很难让学生明白,学生也很难建立正确的科学形象,这些问题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常规教学下很难突破,但当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之后,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内在优势,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微观的内容宏观化、疏离的内容可触化,使学生在进一步观察思考中,对光合作用具有形象化认知。

  3.运用信息技术动态解析科学现象,奠定学生思考的感性基础

  在传统条件下的科学新课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更多的是教科书,教师的讲解,板书。对一些复杂的科学过程,一些想象能力差的学生很难迅速建立正确的科学图景,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在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制作科学课件,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重现科学过程,

  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效果明显增强了。动态的科学过程展示,例如,地球的自转、月食、日食等等,通过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摸拟,让学生感受极佳的动态效果,则这些在传统教学中的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多媒体具有图形移动、沿轨迹运动、绕中心点转动、形状放大缩小等功能,使学生对科学情景的想象变得十分简单,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科学规律的把握。利用多媒体对科学现象进行动态分析,不是让教师一味的讲,而是让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观察―猜想―讨论―模拟―点拨―归纳―总结”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科学规律,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总结与思考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师新的使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对小学科学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途径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科学课 途径 整合 小学 科学 分析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