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

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2

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金融物流是指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通过开发、提高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货币和信用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一、物流金融价值分析

  随着物流金融在国内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企业与金融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它将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使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物流企业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一)对金融机构而言

  首先,发展物流金融,有利于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以往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老客户和大客户上,信贷额度较为集中,一定程度上增加机构信贷风险,并且抵押物多为不动产,存在变现周期长、变现成本高、手续繁琐等问题。通过物流金融,能使金融机构进行小额度贷款,改善信贷结构,完善金融产品组合,避免银行授信对象过于集中;在发生业务风险时,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网络和其他货物供需方的紧密联系,对担保品进行迅速变现,降低风险。其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的比重超过85%,其资金需求量大,金融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增长点,拓展物流金融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后,通过“供应链的融资模式”,银行由单纯的资金运营商向资金管理商转变,由专门的资金“出租”转化为资金“运营”,将银行和企业由原来的“租借”关系也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取物流产业运作和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增值收益。

  (二)对中小企业而言

  首先,物流金融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银行贷款一般倾向于不动产、大项目和大企业,中小企业份额很少,再加上部分企业因自身厂房、土地权证不齐全等问题,通不过抵押贷款申请,加大了融资难度。但通过物流金融,企业可以在基本不改变经营现状(如厂家自有仓库、第三方监管)的情况下,降低融资成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资金占用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盘活存货,增强资金实力。

  (三)对于物流企业而言

  据报道,作为全国港口第一家涉足物流金融业务的天津港散货交易市场,到2010年6月为止,已与77家物流企业建立了紧密物流金融业务关系,累计为客商获得近48亿元的融资贷款,监管电煤、焦炭、矿石和木材等大宗商品400余万吨,实现收入1100万元。在这个物流金融实践中体现,物流企业通过物流金融服务,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上,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竞争力来源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从而获得中小企业青睐,促使客户关系更紧密。利润源来自于对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附加值方案管理上,因为随着城市的扩张,交通限行、燃油价格上涨、原有物流网络布局不合理、重复收税和物流企业入场门槛低等原因,使物流在激烈的竞争中仓储成本、配送成本等急速提高,使行业利润了下降到不足5%,而物流企业通过为金融机构提供质押物评估、监控、保管和咨询等服务获得的增值服务利润。同时,提供融资吸引到的客户群也成为一个固定的利润增长点。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

  1.法律风险。在物流金融业务因为涉及多方主体,质押物在各主体之间流动时容易产生所有权纠纷,但我国《担保法》和《合同法》中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且缺乏指导性文件可以依据,此外,我国尚未建立流动资产评估体系,使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导致业务往来中容易由于标准法律合同样本的缺失引发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法律纠纷。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从金融机构角度上进行分析,一方面指融资企业的信用,一方面指物流企业的信用。如融资企业在质押过程中使用走私物品,利用他人的货物进行质押或者在动态质押换货过程中以次充好,增大质物风险,也可能在垫付融资模式下,买卖双方对物流企业进行欺诈,骗取物流企业的垫付资金;物流企业信用指其为帮助中小企业为获取融资,提供不真实或虚假的数据等,造成金融机构的资金风险。

  3.人才风险。物流金融业务操作环节复杂,业务品种繁多、质押物种类多、涉及客户多且市场环境较大,需要大批懂物流、金融、法律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而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时间较短,熟悉国内外金融知识,懂得物流金融且能开展物流业务的双重人才是少之又少。

  4.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来源于政策环境和物流行业的市场资源。目前我国物流金融业物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容易受政策环境的影响,当国家采取银根收缩政策时,金融机构会缩小对中小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授信额度;提高企业融资门槛;缩短融资期限等,这都有可能导致物流企业或中小企业违约,引发供应链上的经营风险。其次,据调查,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在百人以下,受规模和资本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在员工素质、信息管理能力、风险防范和物流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现状,这将给物流金融运行带来市场运作风险。

  5.质物风险。质物的风险来源于一是质物选择不当,银行没有选择市场需求量大、易储存、市场流动性强、价格变化小的质押物,导致发生风险时,质物不能及时变现。二是监管机构即物流机构保管不善,在质押期间,物流机构对商品性质认识不清,保管设备使用不当,温湿度控制不力,防偷防盗机制落实不到位等等原因造成质押物在数量和品质上发生变化,影响变现。三是评估体系不够健全,对质押物的合法性缺乏有效的识别,对质押物数量变化时价值的判定失误等都会产生质物风险。

  6.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指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如设施设备陈旧、功能单一;信息网络技术落后,信息不完整,工作效率不高;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造成质物不足和落空;标准化程度低,在货物的仓储、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缺乏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等等。

  三、物流金融风险应对策略

  1.加强信息化管理。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后,其客户的数量更多、客户的地理位置分布更广、客户价值识别难度提高、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导致服务方式变得更多元化等,这些变化迫使银行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信息以保证决策的可信度,对此,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将有效的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控制经营风险。同时,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利用内部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协调各个部门和环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防范和减少内部操作失误。

  2.加强信用管理。对融资企业,通过对客户资料的收集、客户档案的管理、资信的调查实现客户信用分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用额度稽核制度、合同与结算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等,对客户实现全方位的信用管理;避免和杜绝质押对象为走私、违禁物品、产权不清物品,防止质物风险。对物流企业,考虑其作为物流金融中的中间角色,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物流网络、质物评估能力、物流技术使用开发、信息系统完善情况等建立信用评价机制。

  3.拓展物流金融的融资渠道。对银行,可以运用资产重组、资产并购、IPO、票据融资、产权置换、参股控股等方式扩大实力和市场规模;采取多种融资业务,增加资金利用效率,如针对物流经营相关的大型设施设备和关键技术进行进行实物型租赁和技术型参股。从物流金融运营的整体上,建立风险损失补偿基金,通过资金池,对物流业务中发生的风险承担赔偿责任。资金池可以通过物流企业面向出质人,对每笔融资业务收取一定比例风险补偿金形成,也可以通过上市的方法获得,不上市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企业多元化投资形成。

  4.完善政策法律法规。随着金融物流业务的快速发展,参与到金融物流的当事人会越来越多,各当事人的利益诉求也会不同,政府部门应该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如市场准入机制;质物接收流程和监管监察机制;金融业务服务流程和收费标准等,从而理顺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同时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加大执行力度,严查违法违规行为,逐步完善物流金融经营风险的防范体系。

  5.加强人才培养。人的因素是影响物流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业务中,需要员工识别和评估风险、监管质押物、向客户设计物流金融方案、进行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创新等,员工的素质将决定物流金融的风险,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和吸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能从整体上规范物流金融业务,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四、结论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使得“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它在拓展了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小企业与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多赢性的金融服务产品。但是,对于这种创新服务形式,需要多方的配合,统一的业务标准,这不是一家之所能,需要多家企业、全行业、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

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策略 风险 物流 金融 分析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