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论文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4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笔者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即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业务发展定位偏低;二是尚未建立起一套符合小微企业贷款特征的贷款经营方法;三是小微企业贷款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商业银行加快小微企业贷款发展的对策。即:一是要提升业务发展定位;二是要转变风险控制理念和创新风险控制方法;三是要有效降低成本;四是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一、对小微企业的基本界定

  本文所称小微企业包括小企业和微小企业。根据2003年2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四部委联合发表的我国《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含微小企业)都有明确的规定。主要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来认定小型企业,但不同行业有一定差异。例如:1.工业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2.零售业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人以下或销售额1000万元以下。[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6月印发了《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文中称“小企业授信泛指银行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资产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或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年销售额3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各类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授信。”[2]银监会给出的标准,增加了授信总额的上限500万元,因此更适用于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界定。

  二、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

  小微企业融资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其中,内部融资包括企业主自筹和企业积累,而外部融资主要是间接融资。具体表现为:

  (一)内部融资。内部融资的企业主自筹,主要指启动或创业资金来自于个人储蓄,或者来源于家庭或亲朋好友的捐赠或借贷,这种资金具有自主性、便利性、长期性的特点。但是自有资金金额一般比较少,导致大部分小微企业注册资本偏小甚至难以全部到位;内部融资的企业积累,主要来源于利润的再投入,这部分资金要依靠企业长期盈利、不断沉淀和积累,无法满足企业突然增加的流动资金需求。

  (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小微企业融资的另一渠道。目前,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等,但实际融资状况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银行贷款资金覆盖面小且期限短。另一方面民间融资,资金成本很高,同时运行秩序较差。民间融资大多以半公开、半地下的方式运行,信息不透明,潜在风险大,经济纠纷甚至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综合上述分析,小微企业内部融资资金量小,所筹资金量无法满足其日益壮大的需求。外部融资中的民间融资操作不规范,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加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确实是势在必行。

  三、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发展定位偏低

  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愈加意识到小微企业贷款在提高收益、优化贷款结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快了业务发展的步伐,但是由于小微企业存在前文所述的管理规范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等特征,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业务发展定位较低,仅仅是作为商业银行一种补充型信贷产品。一旦遇到国家收紧货币流动性、信贷规模紧张的情况,商业银行往往限制小微企业贷款,力保大企业贷款,造成小微企业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长期稳定的信贷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同时,在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严格实施不良贷款问责制背景下,出于对风险及自身责任的考虑,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对小微企业贷款往往也持谨慎态度,在有其他可选择的大中型客户的情况下,不会首先选择小微企业。

  (二)尚未建立起一套符合小微企业贷款特征的贷款经营方法

  主要表现在:1.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贷前调查方法传统、单一,尚不能摆脱财务报表、税票等工具。

  2.对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方式较为单一。

  3.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贷后管理简单粗放。

  4.对小微企业其贷后他需求的服务尚停留在初级阶段。

  (三)小微企业贷款的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内部管理机制也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信贷审批授权制度还不健全。一方面,审批效率还不能满足完全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审批人的审批尺度把握不尽统一。

  2.整个业务流程缺乏管理系统支持。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小,笔数多,贷款从受理、审核、审批、办理担保、发放到贷后管理有多个操作环节。仅靠电子表格等传统工具,无法满足业务管理要求。

  3.缺乏合理的责任认定机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发生损失,应对从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责任认定。通过责任认定,既对从业人员形成约束,同时也避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四、商业银行加快小微企业贷款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业务发展定位,将发展小微企业贷款提高到事关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高度。近年来,国内主要大型商业银行都提出了战略转型的目标,即要做国内一流的零售银行。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对大行业、大企业的依赖和青睐,对小微企业发展暧昧。商业银行要想实现真正的战略转型,应当把小微企业贷款定位为事关战略转型的重点发展产品。在信贷规模配置、在机构和人员配备、在考核激励等各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和扶持。尤其是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收紧货币投放的外部环境下,仍然要确保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优先投放。

  (二)转变风险控制理念和创新风险控制方法

  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之所以发展缓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风险的惧怕和担忧。因此,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上必须提升风险控制理念和创新风险控制方法。

  1.转变风险控制理念

  (1)利用小微企业贷款数量众多、小额分散的特点,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小微企业贷款每个客户贷款规模都在500万元以内,而小微企业数量足够大,足够分散,就能将银行经营的风险成本尽量降低,这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管理适用大数法则是一致的。

  (2)优选行业,选择抵御经济周期强的行业投放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应选择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高度相关,从能够有效抗拒经济周期增长和衰退的行业开始入手。如服装、建材装饰及家具、电子产品、农产品及餐饮等。这些行业受经济发展周期影响小,需求的持续性较强,可以较好地规避行业性风险。

  2.创新风险控制方法

  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就是要用符合小微企业特征的方法认识和管理小微企业贷款。

  (1)用“三品”的非财务信息取代传统的财务数据。一是看“人品”,从人出发,不从抵押物出发。首先,相信客户是好人;第二,相信客户是有本事的人;第三,相信客户都是充满善意的人,是借钱愿意还钱的人。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重点了解小企业主的从业经验,主要经历和业绩,个人及配偶的信用记录和诚信意识是否良好;二是看“产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不属于国家法律法规或产业政策明令禁止发展或属于关停并转范围的小企业,不属于生产技术和工艺属于国家淘汰和限制发展的小企业,不属于“两高一剩”的行业;三是看“抵押品”,住宅、商铺、写字楼、标准厂房等都可以作为贷款抵押物。

  (2)用银行账户流水取代财务报表。一般而言,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但银行账户的使用却很普遍。因此,商业银行可根据企业的性质有效使用银行账户流水判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如:对以合同为单位发生购销事项的企业,可核对主要购销合同的资金进出与银行账户流水的关系;对每日发生营业额的企业,可排除银行账户流水中无关项了解企业的销售收入和成本。总之,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银行账户认识和判断小微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同时走访生产经营现场和上下游企业,形成对小微企业的综合判断。

  (3)用灵活多样的担保取代传统的抵押方式。对小微企业贷款除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外,商业银行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贷款方式。一是专业担保公司担保模式。商业银行可选择与资本金实力较强、内部管理规范、担保放大倍数控制在合理范围的专业担保公司合作,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二是小微企业之间的联贷联保模式。商业银行可在商圈、行业协会内选择经营规模相当的同行业优势企业、上下游企业等数个小微企业之间实行贷款联贷联保制度,即每个借款人均对其他所有借款人因向银行申请借款而产生的全部债务提供连带保证责任;三是核心企业提供保证的模式。商业银行可向核心企业上游的若干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由该核心企业提供担保;四是市场管理方加商铺承租权担保的模式。商业银行可在大型专业市场,与市场管理方合作,采用商家的商铺承租权担保的方式,向商家提供贷款。

  (4)用过程管理取代对资产质量的结果管理

  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应实施有效的过程管理。即在贷款发放后,针对不同的检查要素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和检查频率。如:贷款发放后,每月应核查小微企业的人行征信情况、资金结算情况,每3个月上门核查生产经营状况,查看水、电、气使用,订单变化情况、产品库存变化、员工工资发放情况等。每6个月调查抵押物价值变化、是否存在被拆迁、查封等风险情况等。通过过程管理,商业银行可及时掌握小微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有效控制风险,确保资产质量。

  (5)从经营单一产品提升到对客户的综合性服务

  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这仅仅是一项产品。要密切与小微企业的关系,了解并促进企业成长,降低信贷风险,实现银企“双赢”,还必须从单一的产品服务提升到对客户的多层级综合性服务。针对普通客户可以提供的基本服务,包括存款、人民币结算、单位存款通存通兑,代发工资、顾问咨询等;针对从事国际贸易的客户还可提供贸易融资、国内信用证、国际结算、单位结售汇等服务;为提高客户办理业务的便捷程度和节约费用,商业银行还应推荐小微企业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非柜台渠道服务。

  (三)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同样资金规模的贷款,微型企业贷款成本远远超过大企业,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是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关键。

  1.采取批量营销。批量营销就是商业银行要与行业协会合作,与商会合作,与专业市场的市场管理方合作,由单个的客户营销变成对一个行业客户、一个商圈客户、对一片市场客户的批发型销售。

  2.实现标准化操作。即对同一行业、同一商圈、同一市场的小微企业贷款,要抓住其共同的特征,打包成同一类产品,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来降低成本。

  3.用一次授信多次支用取代单笔贷款。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征之一是对融资效率敏感度极高,通常希望较短时间内获得贷款资金。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可采取额度授信方式,即一次授信后,可在额度内多次循环使用。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客户需要,另一方面降低了单笔贷款的调查成本。

  (四)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要提升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服务,除了在产品经营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之外,内部管理机制也必须同步提升。

  1.完善信贷审批制度。商业银行应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的金额大小、担保方式等进一步完善审批授权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应定期分析被拒绝的贷款案例,统一审批人的风险偏好。

  2.加快现代化的流程管理平台建设。建设流程管理平台就是开发全面的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精细化管理。一是实现对任何一笔小微贷款在流转环节的查询,准确了解其在生产流程中的状态,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如一笔贷款现在是处于审核、审批还是等待办理抵押登记,在审批阶段共耗时几天等等;二是实现对业务流程中的各贷款环节任务总量的统计,如处于受理环节的贷款笔数、处于审核环节的贷款笔数,帮助管理人员判断某环节是否长期存在瓶颈或空闲状态,及时优化业务流程或调整人员配置;三是实现在贷后管理中的自动提示和操作。小微贷款在贷款发放后的贷后管理中,每月、每3月、每6月都需要开展不同的贷款管理动作。系统在每个时间点将自动提示工作人员每笔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任务,并自动完成非上门类的贷后检查工作。如:征信查询、销售结算占比计算、电话有效性核对等贷后检查工作。

  3.实施尽职免责制度。为促进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商业银行应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尽职免责制度。即对从事小微企业贷款的工作人员,只要其全面履行了其岗位职责赋予的各项要求,没有个人违规、失职、渎职行为的,本着尽职合规可予免责的原则,可免于认定责任。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融资 融资 难题 企业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