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大企业集团、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论文

大企业集团、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7

大企业集团、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339(2009)05―0074―03

  

  一、大企业的资本组成一种社会关系

  

  大企业集团作为金融资本或集中的货币中心的全面发展,使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大企业在社会经济关系的中心地位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积累的金融与货币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在运行中具有两种形态:一方面以生产资料等物质形式存在;另一方面由所有权和债权构成。由于资本似乎具有了法律的和经济的双重存在的意义,巩固了货币资本的统治地位。资本是以生产的货币经济形态运行的,因此,体现在货币中的资本增值的一般形式是,货币持有者的积累资本量在生产过程之后,要高出其生产过程之初投入的资本量。这种增值并不是来自货币固有的或天然的所有权性质,不是因为货币自身就能增值,而是由于资本组成了一种社会关系。正是这种社会关系,使资本得以占有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部分价值。

  自金本位制度瓦解以来,美元在全球经济中占居了统治地位。美国国债的无限制发行,成了今天国际金融交易中美国人巧取豪夺的手段,再加上由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名目繁多的金融工具都属于美国玩弄金融霸权的种种工具,因此这些由美国操控的工具,可以在流通中实现增值。然而,这类资本的衍生并不仅仅意味着它在金融范围内的自主化和自由化,而是由于这类衍生和所谓金融创新完全解除壁垒和放宽管制。这些名目繁多的金融工具所创造的资本收益,最终还是建立在产品生产范围内所创造的价值基础上的。今天由美元垄断的市场专制,只意味着那些集中握有货币资本的人(美元资本),有太多的权力去窃取全球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由美国大公司所组成的金融集团,其资本结构已成为今天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形式,这种资本结构有时把创造价值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同占有和获取这种价值的过程相分离,这种形式极具欺骗性和垄断性,使高居全球经济利益之上的美国金融公司,获得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财富。

  披上没有化身的资产形式出现的货币资本,不论这些资产代表的是工业分公司用于增长的所有权和债权所组成的资本,还是在全球经济中形成一种强式的整体战略,从工业经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随着经济按照美国所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方向发展,美国的大公司都是从全球的角度考虑公司的发展。应当指出,这种战略是以集团多种多样的资本增值形式为基础的。它有两种极为不同的资本增值形式,一是通过子公司进行工业投资,二是在市场上进行纯金融投资。近二十年来美国大公司资本用这种方式布署在全球各地,集中了不同性质所有权和债权的大集团,可以用这些工具控制全球各地创造的部分价值,与实力较弱的伙伴签订合作协定,采用分包的方法也可以给大集团提供这种可能性。这样美国的大公司的建立及其开拓发展,也往往为美国大集团提供了扩大或变换它们对价值链条的控制,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过去世界货币资本增值的不同形式,常常定义为生产性的。而在如今金融自由化的市场上,在美国大公司获取的收入中,与纯生产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价值创造的收入,同依靠持有所有权和债权来攫取一部分别人在生产中创造的价值收入之间的界限已经很难分清了。此外,由于这些所有权和债权在各种交易场所谓链环的整个自动化交易过程中的不断流动,它们实际上成为市场进行纯粹金融增值活动的基础。生产形式与金融形式的不断交替变换构成了资本的运动形态。在这种情况下,进人自由化使得美国大企业集团将其资本的增值转向金融市场,而财务的集中管理则使大集团提高了资本流动的水平,从而形成干预外汇市场的一种金融打击力量。在金融管理上,大集团对资产实现集中管理,由于它们和分公司组织资源的资金的内部流通手段多种多样,美国政府与国际金融机构以金融自由化为名放弃对资本流动的监管,这些资本活动就更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公司运用国际间的分公司之间的红利分配、内部贷款与拆借、内部转让价格等方式、手段,逃避其他国家的监管,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大公司还利用国际间汇率不稳定捞取了巨大的利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大集团,普遍注重集中管理财务,大公司财务管理的极权化与许多生产活动的放权背道而驰。大公司财务集中管理有三种主要形式:集团的货币记账、短期财务集中及外汇财务代理中心或公司。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使大集团更有实力干预国际金融市场,操纵市场价格;而且也降低了向银行支付的交易成本,因为集团财务部门自行从事各种划账业务;此外,还可从与结账有关的资本运动和期限获得利益,利用分公司的财务部门,照顾有望走高的“长线上市”外汇。尽管这些技巧并不新鲜,但所涉及的金融资本与系统性组织手法已经表明,其具体方法比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流行的期货交易手段要高明得多。尤其是美国的企业集团,它们集中了巨额流动资金,这些流动资金以美元或其他高收益金融工具的形式,每天晚上离开美国,第二天早上重新转账流回,以此获得了太多的好处。这就是金融自由化美国大企业集团构建的一种社会关系,在这种新型社会关系中,只有美国可以为所欲为,其他国家经济活动的手脚则被捆住了。

  

  二、大公司变成金融市场的主角

  

  现在全球经济被卷入一种联动之中,大公司不断扩展自己的职能,强化自身的金融力量,更深入地卷入到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之中,在金融和外汇市场上翻云覆雨。与银行和机构投资者一样,大公司也成为了金融市场的主角。它们的参与使国家货币几乎变成了简单的金融资产,加剧了金融的不稳定性。大企业集团的工业投资水平和投资方向日益受这种态势的影响,并反过来加剧了经济的动荡。

  近年来全球经济在美国所倡导的金融自由化的主导下,工业集团的大公司也越来越多地围绕外汇交易市场组织金融活动,外汇交易市场日益成为跨国集团谋取巨大利益的舞台。全球产品和服务市场从未像今天这样与金融交易的链条结合得如此紧密;而且随着金融触角的不断延伸,这个链条拉得越来越长。外汇市场上的机遇与风险往往大大高于工业活动。对许多跨国集团来说,任何一项决策,即使是短期前景决策,都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金融变量,诸如根据期限、国别考虑汇率变化、比较利率等等。这些变化对集团营业额与业绩的影响相当惊人,也影响着数额巨大的日常交易和跨国资金运动。

  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许多跨国公司受到参与纯金融活动的巨大利益的诱惑,成为金融变革的先锋。尽管金 融衍生产品市场风险极大,但是耐人寻味的是,《财富》杂志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被问及的美国主要200家企业的大多数领导层,仍不打算放弃衍生产品市场。他们认为,这类市场依然是美国大企业长期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其中83%的人对衍生产品带来的成就感到满意。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美国金融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金融交易构成了银行成长的重要基础,美国银行的技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水平。近年来美国金融业着力促进工业集团对金融市场的参与。这次金融危机,美国一些工业集团,都在抱怨美国银行业只是对他们施加压力,金融危机时企业面对运作的复杂性和迷离状态却很少得到银行的帮助,使他们被置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大公司,特别是工业公司参与金融市场的投资与投机活动,会导致经营管理成本上升,过高的费用又会促使参与者增加在市场炒作的数额,这一切也就持久性地抬高了依靠借贷和多种保险进行融资的各种工业方案的经济收益的门槛,也相应地鼓励了持有流动资金的集团把资金投放到金融市场上,以期在选择的期限到来之时获得一笔收入。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大工业集团都深深地卷入到金融市场的投机之中。当今社会,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向金融资产倾斜的程度极高。

  事实上,我们看到,近年来美国经济正以越来越奇特的方式变化着,美国的大企业正在一天天地远离制造业和商品生产。美国的决策者和经济学家们称这是发达经济进程中所谓正常自然的转换。目前,美国的出口额占进口额的51%一60%。对于这样的全球经济大国,生产性投资不断下滑,而金融投机资金的比例不断上升,但似乎美国人并未感到这是非常危险的。但也有一些美国人认为这是企业的全新的行为方式,即先扩大资源,再把它们变成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人们不该低估这种行为方式造成的长远影响。根据这种行为方式产生的债权和所有权的广泛流通,使债券和所有权的价值膨胀,大公司资产负债表上金融资产不断增长,资产的流动与纯生产性资本运动极度脱节。目前,金融资本运动的广度已覆盖了现代经济活动的任何一块领地。

  

  三、中国的大企业要在金融危机中强化自己的地位

  

  由于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完全接轨,要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化解危机,在危机中因势利导,把风险转化为对中国经济有利的因素。我们要抓住时机,转“危”为“机”,强化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在金融危机面前,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培育核心竞争力,即提高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发明专有技术的能力、创造先进营销模式的能力。主导产品是竞争力的精髓,创新是竞争力的灵魂,合理的财务结构是竞争力的保障。企业应从短期的问题发现深层次的矛盾,认真地、适时地审视和调整公司战略。要全面分析和考察公司的组织制度、财务制度、财务结构、市场定位、市场结构、生产能力、产品类别、营销体系、品牌建设、投资方向、技术方向、技术研发能力、抗风险能力和风险管理体系等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积极、妥善地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

  要致力于强化软能力。增强软实力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真正源泉。技术创新能力、营销能力、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融资能力、系统集成能力等软实力是抵御风险的最有力的武器,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欠缺的。面对金融危机,徒有庞大的生产能力,没有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是脆弱的,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随着金融危机向中国传导,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没有营销体系、没有研发能力、完全靠订单“吃饭”的代工企业,是有庞大生产能力但没有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企业。中国企业必须注重建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软实力,形成软硬实力相匹配的竞争力结构。

  要抓住时机,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发展。并购有利于充分激发存量资产的活力,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协同效应,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以增强。金融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已经有能力实现跨国并购。可以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良机,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品牌,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完善营销体系,使制约企业竞争力的某些结构性问题得到解决。当然,并购重组具有较大风险,必须审慎决策,避免掉入“并购陷阱”。

  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次金融危机,在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失势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加强国际合作的大好时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需要中国企业以广泛合作的方式化险为夷。

  

大企业集团、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论文搜索
关键字:金融 自由化 企业集团 危机 自由 集团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