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策研究论文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1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196-02

  

  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因此必然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本文主要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出几点参考性对策,以期为培养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微薄之力。

  一、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的主渠道,它在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不强,如何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意义重大。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高修养并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也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的骨干力量。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教导学生怎样做人。教师担负着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双层角色,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在教学、科研、师资培训、师德等方面建设上的力度,造就一流的师资队伍,真正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

  (二)教学内容要增进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亲和感

  1、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主体实际需要。大学生最急切的就是克服成长中的迷茫和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要不断关注并帮助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满足学生汲取知识的需要。要适当进行情感渗透,因为“从价值发生学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个体发生联系,期间要经历一个接受过程。这一个过程并不纯粹靠理性因素的支配,还要受内心世界的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这启示我们,在信仰教育中,把情感、渗透到理性的思索中,可以更好的达到理智―情感―意志的心理结构的平衡进而在理智和情感发生冲突时不至于走向两个极端”。

  2、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这要求教学内容要体现明确的政治方向,突出鲜明的时代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开放的眼光,将理论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大方向的内容相结合,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各种先进的思想纳入授课内容中,摆脱失去现实基础上的理论说教,体现出远大理想的现实性和合理性,让大学生感受时代脉搏、时代气息,体会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教学形式要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吸引力

  1、课堂教学形式要实现板书和电化教学的艺术性结合。注重理论灌输下的多种形式的丰富、补充,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科学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等,把理论教学根植于社会实践的土壤中,从而激发大学生更进一步学习、理解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体会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助于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和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信仰教育深入人心,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继而升华为崇高的理想和信仰。

  (四)考核形式要反映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实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追求的是目标与过程、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应提倡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考核,转变单一的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着眼于学生实践、思想和道德水平的真正提升”。因此在学习评价中,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也要注重课外实践,既要考察理论知识也要考察实际能力,建立一整套闭卷与开卷、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操行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试形式。这样可以改变传统考试形式一纸定成绩的不合理性,弥补终结性考试的不足,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大学生理论学习、工作实际、思想实际三者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加强大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自我完善。

  二、发挥学生马克思主义社团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德育的生力军,是第二课堂的不可轻视的重要补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如何发挥学生马克思主义社团的作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加强日常理论学习,提高社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1、研读原著是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与基础。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选定必读书目,要求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读懂、读通。针对难点问题请专家、顾问或指导老师做专题报告,加深成员的理解。培养他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分析现实问题。

  2、利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掀起理论学习高潮,提高社团成员理论水平。重大历史事件和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是理论和现实容易出现冲突、混乱的时候,也是社团成员思想最活跃、求知欲最强烈的时候。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突发事件,掀起理论学习高潮,帮助他们提高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学生的思想难题,帮助他们把满腔热忱化为学习的实际动力,在理论上逐渐成熟。大学生在事实面前变得成熟稳定,并逐步坚定了他们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念。

  (二)鼓励社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认识国情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在实践活动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社团要积极同社会相关方面多渠道多形式联系,积极带动和组织社团成员走出校门,到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中经历风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深入工农。社团应该要求学生每次实践带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回。每次实践结束后要进行实践总结,在调查报告中提出问题、发表看法、结合具体的事例分析问题,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社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实践中加深对国情的了解与认识,在实践活动中深切体会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重任,树立起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在实践中成长、成熟、成才。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有能力组织社员自发实践,要比课堂上硬性规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更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优越性。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马克思主义社团的管理

  为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发展的长期性,为更好的发挥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定要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学生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学生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1、建立领导机制。各高校社团管理体制不同,没有统一定论,但不论哪种管理模式,只要能更好的发挥社团的作用但必须明确它的指导机构。鉴于这样的独特的理论组织,高校团委负责全部社团活动,给予一般管理,便于整体把握社团发展状况,但同时在一般管理的基础上,再明确一个指导机构,对他进行指导。

  2、健全大型活动审批制度,虽有手续上的麻烦,但指导机关可以从理论上把关,帮助学生判断活动有无积极意义,也可以是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全校的活动情况,合理调动校内外的资源,保证全校活动一盘棋。对于小型活动等,不需层层批准,而是给予一些适当的规范,给学生多些信任,多些自由空间,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

  3、完善经费、档案管理。社团经费短缺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通过很多途径争取的经费,要合理管理和使用,完善适用、审批制度,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再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很强,又分布于各年级、专业,而理论学习又需要一定的系统性、长期性、制度化,因此,管理好历年来的社团档案,可以更加系统的了解它的发展,学生的人员构成。有的社团没有自己固定的IP地址,因此校外的用户不能浏览到社团的资料,限制了社团的影响力。因此,进一步健全档案管理、建立成员档案、活动档案、资料库,并积极探索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为社团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4、建立奖励、违纪处罚制度。建立评价和奖惩机制,对优秀社团给予奖励,对管理不善、组织活动不正常的社团制订相应的纪律,及时敦促其整改乃至解散,利于社团的长远发展。对社团内部成员进行考核,彰显勤能,淘汰堕劣,对成员起激励警醒作用,保持了成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

  三、利用网络资源,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交流

  网络是把双刃剑,对高校信仰教育带来了冲击也提供了机遇。高校应趋利避害,利用网络优势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其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监督网络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中不健康、不科学甚至反动的信息日趋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一个不能在网络社会中确立并捍卫自己独特网络利益的地域国家,将只是一具空壳”。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高新科技,挖掘技术潜力,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与手段,做好网络信息监控,对毒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进行有力的监控与反击,最大程度减少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让正确的思想在网上生根发芽。

  (二)限制学生网络行为,培养其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

  网络是个自由的空间,这更需要高校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管理规范,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对校园网络行为的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严格规范网络管理,保障信息有序性。除此之外,高校要面向大学生积极开展网络法律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教师要教育学生增强网络上的法律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他们网上自律意识和道德素质,使他们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三)建设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网站

  真正建设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网站,就要不断提高它的质量。网站要主题鲜明,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鲜明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园地。内容要健康,能够反映时代气息。网页设计要新颖美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打造自己的品牌网站。网站技术要可靠安全,有专人负责网站信息维护、安全维护和技术开发,为网站的长远发展做好规划和部署,为学生架起互动交流的有效平台,极大增强信仰教育的渗透力和感召力。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肖宗娟(1981-),女,山东诸城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0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马克 对策 信仰 高校 研究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