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5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306-02

  实践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设职业情境,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可供操作的实践教学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通过对国内多所院校的考察以及国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总结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的“一?五?二?三模式”(表1):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构成图

  即一个培养目标、五块实践教学内容、二次实践教学循环、三种实习基地合作方式。

  (一)一个培养目标

  张金霞认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很多业界专家学者也感同身受,高素质,何种程度为高素质,比较抽象,应用型和复合型相对较好理解,笔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管理、技能、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二)五块实践教学内容

  1、课程实践。现在大多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四部分组成。汪京强认为这四部分课程体系其比例结构大致为公共课约占15%,基础课约为30%,专业课约为40%,实习与技能约占15%。(见表2)

   表2 课程体系比例

  现在的高等学校开设的旅游院系中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一般相对偏少。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2009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下:课内总学时2432,课堂讲授2062学时,课内实践370学时,课外实践444学时,课程实践总学时814,占总学时比例28.48%。实践教学累计学分数占总学分数32.83%。(见表3)

   表3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所占比重

  明显修正了实践课程较少的问题。但是国外很多同类型的高校中,旅游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基本持平,中国的旅游实践教学的革新之路则任重而道远。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结合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选取周末或者假期等时间段在老师的带队和指导下到相关景区或者企业见习。旅游行业实践性和变化性较大,要求新生对旅游行业进行调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等非常有必要,首先产生关注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素质,随着对行业的调查了解的深入,形成对旅游行业动态变化的敏感性。其次,通过第一学年有组织的实践安排使学生养成关注行业发展的良好习惯,并在以后学年中能够比较主动地进行自我安排,比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法等。最后,通过行业调查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旅游行业,对学习的重点与努力方向以及择业、就业忠诚度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3、校内实训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时应优先考虑学生最能受益的实训项目,并且要优先考虑专业课的实训。比如餐饮摆台、形体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导游等。校内实训,既便捷又易于操作,还节省教学经费。其不足是不能提供真实的工作场境和氛围,且许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设施、设备老化,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张龙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形体实训室、餐饮吧台以及客房实训室六个实训室。本人认为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有校内旅行社或旅行社门市部,以及星级或快捷酒店。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旅游策划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市场推广中心、旅游表演中心、艺术设计中心、旅游产品设计中心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3D实景模拟实训室等现代电化教学设施。

  4、社会实践

  在国外,很多旅游高校对社会实践环节极为重视,对社会实践的考核都有极为严格和具体的要求,如美国康纳尔饭店理学院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必须有800小时在服务行业实习的工作经历才能中请学士学位,还鼓励学生在每年5月底至8月底的假期内中请暑期工。再如,瑞士洛桑酒店理学院要求所录取的本科生必须要有1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如果学生之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学院会对其进行半年以上的学前培训。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学校安排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安排的形式。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二年级主要在旅游景点;三、四年级在宾馆、酒店或旅行社。学生自主安排的专业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一些旅游企业或相关单位兼职,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和磨练自己的职业个性,了解企业的各工作环节操作情况和社会动态,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5、综合实践

  综合性旅游实践不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旅游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手段。综合性旅游实践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一是毕业论文写作;二是专业实习;三是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过程中,一直采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就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延展指导。实习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如旅行社、酒店宾馆等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实习方式一般是在旅游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与到宾馆酒店、旅行社的整体工作中去,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系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些同学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目前毕业实习迫切解决问题是:实习也大多沦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实习岗位较为固定,缺少轮换,内容较为单一,很少能接触到更高级别岗位的管理实习,如旅行社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对导游带团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到旅游线路设计、旅行社计划调度、旅游产品营销等关键岗位;很多酒店接纳实习生主要分配客房部、餐饮部、宴会部、前厅部的一线工作,实习生担任熟练工的角色,并且很少轮岗,更没有让其担任领班、主管等更高级别的工作,很难深入到各实践环节的管理流程中去。

  (三)二次实践教学循环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技术平台按“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两轮循环进行组织和合理衔接。第一轮循环: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奠定学生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二年级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和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并进行基本业务技能和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其中穿插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我们院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于第四学期进行第一次集中企业实习,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第五学期开始第一次企业实习,此为第一轮循环。第二轮循环:三年级学生进行新一轮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应用能力提高训练,对第一轮循环所取得的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年级进行综合实习训练,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感受,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此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并完成毕业论文,完成第二轮循环。此循环主要贯穿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技能竞赛、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

  (四)三种实习(训)基地建设方式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实习(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自建、共建和他建。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有一所80间客房的4星级实习宾馆,实训条件一流。自宾馆开业之日起,所有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要在这里见习一个月,很多饭店实训课也在这里进行。更为特别的是,宾馆对外营业,但一线员工均为见习学生,高层管理人员均为专业教师,真正实现了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也是全国为数极少的拥有国际旅行社的院校,在建的120亩地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是由学院提供土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出资建设的校企合作项目。建成后将对外经营,同时供学院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教学使用;2010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后沟景区委托学院经营,标志着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正式接管榆次后沟景区,开启了山西旅游院校与景区深度合作的先河,是山西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携手重庆中旅集团成立重庆中旅集团工商大学门市部,让在校生经营运作,积累工作经验。除门市部经理由熟悉行业运作的专业人士担任外,具体业务、导游服务以及各项实际操作均由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运作。门市部设立了门店经理、销售专员、行政助理、导游等职务,除门店经理,其他岗位均为该院校在校生设置,并可轮岗、换岗。总之,无论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共建、自建或企业自建,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当然好的实践教学模式还需一定的保障条件: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足够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有旅游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步,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杨俊博(1974.12―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经济学。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旅游管理 教学模式 本科 实践 模式 教学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