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浅析商业银行资产重组后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论文

浅析商业银行资产重组后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5

浅析商业银行资产重组后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使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机制、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迫切需要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如何着眼于银行资产重组、股改上市后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信贷资源枯竭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调整和战略转型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资产重组后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不良资产剥离后,为银行业务发展创造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随着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等的不断深化,信贷资源枯竭行在信贷资产管理、资产结构、客户结构、收益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

  1、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信贷资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产重组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效益明显提升,发展基础得到改善。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由于大量不良信贷资产剥离,在目前的信贷管理工作中,一方面,现有信贷资产质量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被清晰地反映出来,个别客户贷款的劣变都可能对整体资产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并直接体现为风险与收益的调整。另一方面,现有的信贷管理水平并不会随着不良资产的剥离而自然地得到提高,信贷管理薄弱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科学的经营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2、银行的区域经济环境和有限的市场资源制约着业务的发展空间

  例如:工商银行传统的信贷优势集中在城市大、中型国有工业、商业企业。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许多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为市场所淘汰,而这部分企业所产生的大量不良资产已通过两次不良信贷资产剥离而转到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而银行的资产业务不得不依靠剩下的少数几户公司贷款客户作为支撑,存量贷款结构十分不合理,优质信贷资源有限。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又都将主要的信贷投向集中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上,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直接融资渠道拓宽,部分优质客户以其资源为依托,游离于各家银行之间,与银行展开“利率价格战”,同时,借助于直接融资渠道与银行逐步脱媒,大大降低了对银行融资的依赖度,对银行贷款的稳定性和收益率都造成了直接冲击。

  3、资产结构单一,有效资产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生存能力受到挑战

  一是资产重组后,银行剥离大量的不良资产,存在着信贷业务萎缩、人均单产过低的不利局面,人均有效信贷资产低,在提高资产质量的同时,也凸显出有效信贷资产不足的严重问题。二是信贷结构比例不协调。信贷结构比较单一,公司贷款业务占比较高,个人信贷市场发展相对乏力。三是潜在风险贷款释放压力较大。资产重组后银行还存在部分潜在风险贷款,如果这部分潜在风险贷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导致贷款质量下降,清收转化工作依然严峻。四是股改完成后,银行建立了全新的绩效管理体系,考核重点由原来的经营利润调整为在提足风险拨备后的账面利润,突出风险调整收益后的资本回报和经济增加值,加强了人均指标特别是人均存款、人均贷款、人均中间业务收入、人均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有效信贷资产规模偏小,将影响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4、客户结构过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营风险

  一是受剥离因素的影响,银行法人信贷客户骤减,贷款的客户、行业分布过于集中。二是对公存款客户主要集中在少数系统大户,占银行存款的比例过大,客户资金的任何变化对银行效益的影响都是很大,对优质客户的依存度过高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5、收益结构单一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加以解决

  银行收入来源结构比较单一,利差收入依然是银行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利息收入在经营收入中占有决定性地位。在银行的经营收益中,传统的贷款收息仍然占各项经营收入的重头,中间业务以及新兴业务占比较低。从资金运作情况看,资金运用的渠道比较少,收益相对较低。特别是不良资产剥离后,存贷差不断扩大,资金运作形势更加严峻。

  

  二、资产重组后经营转型的策略

  

  推进银行的收益结构调整,转变经营管理方式,追求多元化的收入与利润来源,是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业务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立足于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策略,加快推进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经营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加速构建有利于公司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经营新格局。

  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改善收益结构

  根据银行经营转型的需要,要从提升银行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制定中间业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从单一性经营向多元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一是从竞争战略出发,发展中间业务战略要重视的是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进而在客户群中形成坚实的信誉基础和品牌基础。银行所提供的中间产品最大的差别就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和为客户创造的便利,只有适合客户需要的产品才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而银行也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产品才能赢得客户,通过市场营销来使客户理解新产品,并实现金融产品“供给创造需求”的途径。二是努力推进产品创新。通过业务创新,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渗透力,提升中间业务的价值含量和赢利水平,并形成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联动效应,逐步打破收息占经营收入绝对份额的局面,多渠道优化收入结构,实现中间业务地跨越式发展。三是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健全科学的中间业务考核管理办法,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可兑现、可预期的原则,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加大绩效挂钩力度,真正体现“谁创造效益,谁受益”,切实调动全行员工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金融业务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平台,更是提高服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促进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除了加快品种、服务创新以外,更应强化风险管理工作,根据产品特性,制定严密科学、操作性较强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2、努力改善资产质量与贷款结构

  应通过加强各类风险限额、资产负债比例指标管理及内部利率调控、产品定价政策等手段,合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配比,降低资产组合的整体加权风险,促进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运作。

  一是优化信贷品种和期限结构。完善分品种的信贷计划执行情况监控,对流动资金类贷款中贸易融资、票据贴现等要单独管理监控,加快新市场领域和成长型信贷品种的开发和培育,努力扩大优质企业的短期融资比重,注重提高中长期贷款的流动性,保持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结构的合理匹配。积极应对银行流动性过剩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资产边际收益递减的挑战,调整优化信贷和非信贷资产组合,稳步推进长期资产证券化,分散风险,降低资本消耗,在风险可承受及流动有保障前提下实现资产收益的最大化。积极促进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经营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加速构建有利于公司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经营新格局。二是改善信贷行业结构。在贷款的投向上要与国家产业政策相衔接,增强行业信贷政策在信贷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和约束力。在行业信贷投向上,逐步退出效益不佳的传统行业,重点拓展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和个人类业务,推进短期融资票据化、探索长期融资证券化,积极做好短期融资债券承销业务,合理摆布信贷期限结构,持久保持信贷竞争力。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机制,增强竞争和开发优质中小企业市场的能力。总之,应把风险识别能力的大小作为信贷投放最重要的约束条件,不仅在信贷投放“量”上做文章,还应在信贷投放的“质”上努力。三是在保持信贷资产合理适度增长的同时,提高非信贷盈利资产的比重,努力实现非信贷盈利资产营运的多元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要把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转化为资金业务转型和多元化发展的机遇,在保持合理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大力压缩非盈利和低盈利资金占用,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和效率,不断拓宽投资渠道,有选择地增加短期融资券、公司债、资产支持债券等信用类债券的投资

  3、在保证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壮大资金实力的前提下,注重对负债结构的调整

  扩大活期存款在整体负债结构中的所在份额,提高低成本资金的比例,合理调度资金,减少内部无效低效资金的占用,分品种制定存款成本控制线,严格控制高成本负债增长,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发展主动负债业务,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努力将更多的负债业务转化为能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其他金融工具。积极推进产品组合、营销渠道整合和客户结构调整。通过对现有公司和机构业务种类和产品进行全面梳理和综合评估,创新发展各类理财等负债替代型产品,制定业务发展规划,以产品创新为平台,提高同业合作深度,提供个性化、高技术含量的增值型综合金融服务,全力竞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和系统客户。

  4、细分客户市场,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

  面对资产重组后,银行客户资源和客户结构的变化,必须进行科学的定位,切实做好客户的维护和管理,充分利用银行在资金、机构、网络、信息、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现代化、精细化的营销手段,推动各类业务联动发展。一是加强对客户市场的细分。根据需求同质的特点,将客户划分为若干个消费群体,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向选定的目标客户群体提供独特的金融产品、服务和营销组合,使客户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在维持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不断延伸和连锁占有新的市场。要逐步完善和改变抓大行业、大企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大企业为中心辐射出去,形成网络,要重点发展业务资源丰富、综合贡献度大、交叉销售业务广泛的优质客户。把业务延伸到投资、消费领域,从而壮大资金规模,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二是积极开展对客户的增值服务。高附加值的理财服务产品具有收益高、成本相对较低以及竞争对手短期难以仿效的优点,同时还能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依赖感和忠诚度。就目前银行的而言,对公司客户应重点开展代客理财、财务顾问、项目融资、企业年金、中小企业套餐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积极协助公司客户制定理财方案,充当客户的理财顾问。

浅析商业银行资产重组后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论文搜索
关键字:商业银行 银行 资产重组 重组 资产 模式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