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南、匈市场社会主义的创新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南、匈市场社会主义的创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南、匈市场社会主义的创新

  

  一、引言

  

  100多年的社会主义运动和70多年的社会主义政权实践,孕育了两颗璀璨的理论明珠。一颗是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市场社会主义,一颗是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探讨将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20世纪苏东剧变之前,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社会主义提出了很多模式设想,如以“个人社会所有制”为基础、被称为匈牙利经济思想史上重要里程碑的里斯卡模式、波兰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计划可行性和资源配置有效性问题的“兰格模式”、捷克经济改革设计师奥塔?锡克提出的一种被称为“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市场经济”的模式,即“锡克模式”等等,都各有其独到之处,对以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认真探讨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借鉴和创新,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理论界在探讨市场社会主义问题时,大都集中在其特点、理论模式、发展阶段及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影响(甚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社会主义的成功范型”)等几个方面。考察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仅仅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的一个方面,还应该包括政治文化等领域。进一步讲,目前理论界拿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比较的参照物往往是整个笼统意义上的市场社会主义或者是其某个或某几个理论模式,这也有失偏颇,上文提到的几种理论模式、发展历程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二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可比性。从现实经济体制层面上讲,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则主要指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匈牙利的“新经济体制”,也正是主要在这两个国家,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才得以实践。因此,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南、匈两国市场社会主义进行比较才较为恰当与合理。但由于各种原因对于南、匈两国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却很少。文章就从这个角度着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南斯拉夫、匈牙利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践

  

  1、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第一次作为对命令体制的挑战而出现,是在斯大林与铁托分裂之后的50年代初期的南斯拉夫。1948年,斯大林把南斯拉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此后不久这个国家进行了一次群众性的新实验。它抛弃了苏联中央计划模式,从基层通过工人管理企业网络组织生产,走上了一条独自探索的市场社会主义之路。1950年6月27日,南斯拉夫议会通过了著名的《工人自治法》,规定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把生产资料交给劳动者集体支配,在企业内部实行“工人自治”,企业可以按社会计划的基本比例,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行制定生产计划。这标志着从指令式经济开始转入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一步。1965年6月27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通过,标志着从“工人自治”走向“社会自治”。这次改革还宣布实行市场经济,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之间是市场关系。结果南斯拉夫在其市场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取得很大发展,从1949年到1970年,其经济增长率在欧洲国家处于最高行列之中。但从80年代开始,却出现了低增长高通胀的危机和萧条。南斯拉夫的实验的失败并非由于市场社会主义本身的无效,而是有其致命的内在原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罗默认为“南斯拉夫实验的失败应归因于那些控制联邦和共和国国家机器的人不愿意允许企业自治和鼓励竞争”。罗斯?吉廷斯却认为:“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中央计划经济的尝试失败……这主要归咎于它们未能在整个过渡时期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些分析都是不无道理的。

  南斯拉夫的这场市场社会主义“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却最早在实践领域突破了苏联的计划模式,尽管经济成效并不明显,但却为后来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构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2、匈牙利的“新经济体制”

  1968年,匈牙利在“新经济体制”名义下,实行彻底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中央集权管理体制,走上了市场社会主义道路。匈牙利改革设想包括决策分权化、导入市场机制以及充分利用经济调节手段三方面。决策分权化,即以废除原有体制的核心-下达指令性指标和由行政分配生产资料(物资、机器设备)的方式来放宽企业的经济活动自决权;所谓导入市场机制,即是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分配。但改革设想中不是废除中央计划,而是变“集权计划”为“分权计划”,市场也并非自由市场,而是“用计划加以控制的社会主义市场”。充分利用经济调节手段即是政府和中央当局依靠间接的经济手段完成各项计划指标。以上述设想为指针,匈牙利于1968年1月1日开始转人“新经济体制”。就企业制度、利润和工资调节制度、价格制度以及投资制度等,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

  匈牙利的这些经济改革是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下进行的。鉴于这种情况,匈牙利在70年代的情况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国内呈现出市场繁荣、供应充足、人民消费增长速度加快,对外贸易也增长迅速的景象,特别是它保持住了国内市场的均衡,在农业领域改革的效果尤其明显。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无疑要归功于市场社会主义的实验。但由于匈牙利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再加上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的不彻底等多方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目的,80年代末东欧剧变宣告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失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南、匈市场社会主义的创新

  

  鉴于南斯拉夫、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的教训,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既吸取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又根据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突破了其理论的局限,从一开始就注重对传统国家所有制进行根本改造。

  “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理论上论述了这一新体制的各项重大原则,其主要内容有:一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既有计划又有市场的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不再是无所不包的计划而是市场,即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述,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探索的科学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而“十五大”的召开,又在所有制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突破,概括起来主要有:第一,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十四大”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那么,“十五大”就解决了“姓公姓私”的问题,这是“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第二,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并且在不同地方、不同产业和不同领域可以有所差别;在一定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十五大”在所有制方面提出的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不仅是对传统所有制观念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它深刻地回答了长期以来在所有制问题上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认识问题,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而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在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内在有机的结合,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关键。1999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今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仍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不搞私有化。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提倡要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努力探索公有制实现的有效形式。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发布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此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一个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协调社会重大利益关系为目标的深层次攻坚阶段。上述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探索,对促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以及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内在有机的结合,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它是在借鉴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又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了理论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中国正是依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使中国在整个社会主义世界普遍不太景气的国际背景下,“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南、匈市场社会主义的创新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主义 主义 社会 市场 中国 市场经济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