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现状论文

浅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现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6

浅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校教育局面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以前万马奔腾挤独木桥的局面已不再有,各高校正已自己独特的校风校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也有些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尽人意,甚至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给我们高校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一、高校崇高地位受冲击,学府形象有危机

  

  高等教育是国家教育形式的最高等,是家长对孩子最终期望的神圣领地。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名校在教育措施方案上屡屡有经典之作,在社会在有良好声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扬叔子教授在华工时就推广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当时华工一片诗书之声,在高校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2005年清华大学科研经费突破13亿元,居全国高校之首。1978年至2000年,清华大学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星火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279项,居全国高校第一;从1985年我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累计申请专利1929项,授权专利1116项,成为我国第一专利大户;承担“863”项目(民口)占全国的1/10;设立在该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占全国的1/10。这些举措和成绩使这些名校在国人心目中犹如皎皎明月,令人神往不已。高等学府的浓厚学习气氛,学子孜孜不倦的进取状态,学校不断创新的学术氛围,为高等教育树立了光辉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扩招提上了日程,高等学校在校生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长到2002年的近1600万人。其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年增长率均超过1%,2001年接近2%的水平。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比1998年的计划目标提前8年实现了政策目标。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于是不可避免地带了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同时又表现为学生质量的良莠不齐。有些学校甚至一些名牌学校全国各地有各种形式的教育办学方式。当然,以资源共享形式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本是造福人类的好事,可是不可避免地招进了一些素质达不到其基本要求的学生。

  同时,非重点院校乃至近几年兴起的各高职院校迅速膨胀,速度之快,无与伦比。仅就湖北高职院校,教育厅统计的数量增加了48所。就凭如此快的速度,不能不令人怀疑生源质量,(如湖北,2005年高考分数线中第四批高职高专(二)理工、文史均为:200分,2006年均为220分。)当然,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是社会国家应该做到的,我们也有这个条件,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指出,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应该允许有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存在,不能用以往的精英化教育来看待目前的教育模式。但学校自古以来传授解惑神圣之地已是黄鹤已杳,物是人非了。不少学校已无学子求学气息,只剩一些现代化教育的标志,实习基地,多媒体教室等。

  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大力抓学校评估工作。据悉,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从2003年到2007年为一个周期,共有592所高校参加评估。目前已经评了171所,已取得良好收效,今年要评130多所。笔者认为评估要加大力度,加大透明度,评的结果不仅仅是优秀,合格,还要有不合格,禁止不合格学校招生。湖北在2005年就对5所高职院校亮起黄牌,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重还国人一个真正的大学学府形象。

  其次,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要提高。高等教育的低层是高职院校,高考大浪淘沙,一些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毫无选择的冲进了各高职院校。比起名牌大学来说,二者虽不属同一档次,但在国人心中,学院也叫大学,它也代表了大学形象。在国家的高职战略里是这么说: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到“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加强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上,但事实上,国家招生政策中,先本后专,高职高专属第四批专科。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说得好,我们既要培养一个职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培养一个公民,人才不能只是工匠,这点睛之语告诉我们,高职教育也要提高档次,学生也应是以技术为主的全面发展人才,也应是本科型的人才,这样通过合理设置,提高学生生源的质量,强化的学校的管理,使整个高职教育上一个档次。

  

  二、校园爱情观及道德教育

  

  随着国家文化与国际文化的迅速接轨,学校内学生的爱情观发生了根本变化,强调一方对另一方承担责任与义务的爱情观已被学子嗤之以鼻。取而代之的是学府内男女关系的自由化。有人作过这样的调查,该问卷调查从去年6月开始实施,抽取某大学各院系大一、大二学生共计527名,年龄分布从18岁-23岁,平均年龄20.28岁。调查共发放问卷527份,收回有效问卷508份。此次调查,强调匿名和保密原则,校方协作人员也要回避调查现场。

  调查结果显示,75.2%的学生有过恋爱经历;26%的在校大专生有过性交经历,其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8.7%和12.6%,结果高于南京(16.1%)、北京的调查数据。在有过性行为的88名学生中,35.2%回答有2个以上的性伴侣。虽然有些学者专家认为这是发展的必然现象,笔者对这现象不感苟同,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二点:

  1、改革开放,外国文化淹没本土文化

  改革开放的政策无疑是英明的,数十年我国的巨大变化即可为证,但是就文化方面,我国大学教育在固守本土文化,突出本土文化的教育上尚有欠缺,甚至有些学者为突现自我,发表文章对我国本土文化前人学术思想做出的不切实际令人担扰的曲解,如有学者对孔子思想的另类解释等,这就使我们意识到强化本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了。不久媒体上称杨叔子院士规定1998年入学的研究生要背《老子》,1999年入学的研究生不仅要背《老子》,还要读《论语》。这个发人深省的现象一方面说明杨院士的高人之处,另一面从侧面说明现在大学里本土文化教育的贫乏。

  2、学校制度不完善导致学生行为不检点

  拿学生的话说就是:学校在堕落,导致学生在堕落。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尚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无用思想,如教师考前的考题辅导,唯恐学生不及格,允许学生在校外租房,思想道德教育缺乏专题讲座等使得学校在教育约束学生行为方面显得苍白无力,记得九十年代初台湾学者高震东到我国各地师范院校作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巡回演讲,在当时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这就使得学校要想真正地抓好这些工作,就得自上而下地正本清源地从领导做起,从教师做起,再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目前,不少男女学生在学校成双成对,租房读书,亦不知是为了成家还是为了读书。甚至有的女学生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被社会大款包成了“二奶”。某大学的学生王某家境很好的,经常受其父的朋友之托,请他帮助介绍几个女朋友。据说是因为学校女学生除了素质高外,今后分手时因学校关系女方一般不会纠缠不休,因此赢得想包二奶的社会男士的一片青睐。看来当社会不良风气的魔爪主动伸向大学校园时,校园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具有免疫力。

  

  三、校园学生消费的高标化

  

  学生消费的高标化这是目前各高校一个比较显眼的问题,从踏入高校校园之始,不少学生就要求家长至少配齐三大件:手机,电脑、MP3,三者加起来大约1万元;不少学生吃饭上餐馆,喝的是饮料,穿的是名牌,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金钱味,这些让经济条件差的农村学生在这方面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为了维护所谓金钱上的自尊而出卖人格,这不能不说是经济飞速发展贫穷差别的迅速加大在校园里产生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少饮料可以摆在课桌上,甚至因为人手一机导致有些老师上课时有铃声一片的“奇怪”现象。

  当然,教育在改革,校园在发展,上述现象或许是我国高校里的个例,但教育制度的健全应该以消灭此类现象为前提,为了维护我国高校的高地位和美好形象,国家政府与各高校在校园文化思想教育上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浅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现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发展现状 现状 高校 我国 发展 教育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