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莆田、晋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比较研究论文

莆田、晋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比较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8

莆田、晋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比较研究

  

   1、引言

  

  城镇化或城市化(Urbanization)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是农村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过程,同时也是人口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对农村的影响力增强的过程。对城市化最简单的定义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从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不同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存在很大差异。在福建,这方面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莆田市与晋江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上的差异。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莆田与晋江的城市化进行了不同的研究,甚至将晋江的城市化道路作为一种“晋江模式”进行研究[1], 对莆田的研究一般以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状况为主[2],对城市化的研究很少,只有少数学者提出了自己对莆田城市发展概况的看法[3]。但纵观这些研究,都是对单一城市所作的工作,缺乏城市之间的对比性分析。而晋江与莆田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其他的发展条件相似,甚至是莆田的发展条件要优于晋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莆田却落后了,并且与晋江的差距日益扩大。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需要在对比的过程中予以解释。本文利用莆田与晋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对比两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来分析以下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莆田与晋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差异?差异有多大?由此引起的城镇化差异又是怎样的?产生差异的原因又有那些?最后以晋江为借鉴,为莆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所指的莆田包括莆田市区、莆田县)

  

  2、莆田、晋江的发展过程

  

  2.1 莆田、晋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2.1.1 在改革开放初期,莆田、晋江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很小,有的年份莆田的经济发展要优于晋江。

  

  在改革开放初期(1985-1990年),首先莆田、晋江两区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农民家庭人均收入间的差距并不明显,而且增长速度也趋于一致。如1985年(见图1),莆田、晋江的经济结构都是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农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绝对优势,莆田的工业化水平略高于晋江,人均工业产值略高于晋江。如1985年莆田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4%,高于晋江的21.5%。从1986年开始,莆田、晋江都开始重视工业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得到提高,由图1中可以看出,从1986年开始,晋江、莆田的工业化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虽然晋江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要略快于莆田,但发展速度不稳定;莆田的工业化发展虽然较慢,但较稳定,同时,两地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其差距也基本保持不变。总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莆田、晋江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拉大,尤其是2000年以后,两地的差距更加明显 从图3中可以看出,1990年-2005年,莆田、晋江两地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虽然都显增长趋势,但两者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很明显的。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等指标看,晋江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莆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62倍(1990年)增长到1.4倍(2005年),人均GDP水平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5倍(1990年)增长到3.81倍(2005年),显然,晋江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莆田。

  2.2 莆田、晋江城镇化发展过程

  

  城市化或城镇化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概念,它包含的内容相当多,如城市人口(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城市规模(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功能的转变、城市质量与城市文化的增强等。但为了简化对城市化的指标衡量同时又能体现城市化的特征,一般主要采用人口比例指标(城市人口比重)和土地利用状况(城市用地规模)[5]。在本文中,由于土地利用状况资料的缺失,因此仅采用人口指标作为莆田、晋江城镇化的水平测度指标: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从图4中可以知道,从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开始,晋江的城市化水平就要高于莆田,但两者差距不大,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过程中(1982年-1990年),两者的城镇水平都显增长趋势,但晋江的城市化过程较快,八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进程远快于莆田,到了2000年以后,晋江城市化水平要高于莆田城市化水平11个百分点,就城市人口比重单一指标来说,晋江的城市化水平高于莆田。

  

   但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数量过程,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其它性质,如非城市型景观向城市型景观的转化过程,更不能反映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5],为了说明2000年后晋江与莆田的城市化水平差异,笔者列出以下辅助指标

  

  表1列出了2000年~2002年莆田与晋江地区主要的城市化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中,除了卫生指标莆田优于晋江外,其他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如: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莆田与晋江之间的差距都相当大,尤其是人均GDP,从2000年-2002年,晋江都是莆田的4倍以上;消费方面,莆田的恩格尔系数比晋江要高,虽然有所降低,但系数的下降水平明显慢于晋江,这就说明了莆田在食品以外的其他消费品方面的购买力要低于晋江,消费能力的提高速度也要低于晋江;从上述几个指标来看,两者的城镇化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晋江的城镇化水平要远高于莆田,并且差距有愈加扩大的趋势。改革开放前同是农业大县,且同在一个省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速度却日益加大,其原因值得我们深究。

  

  3 、莆田、晋江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差异原因分析

  

  导致莆田与晋江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方面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问题,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经济区位

  莆田、晋江都位于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隔海相望,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且都是著名的侨乡。位于晋江市区-- 青阳以北15km的泉州市鲤城区,目前已成为泉州市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晋江的经济发展,与鲤城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晋江主要的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均极大地依赖于鲤城区。此外,在青阳东面12km处,还有一个以服装、鞋帽等专业市场驰名于世的商品贸易中心--石狮市。尽管行政区划人为地使原为晋江县经济中心的石狮与其腹地(晋南、晋东)分割开来,但两地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仍一如既往。迄今,石狮市场上的大宗商品,如服装、鞋帽、雨伞等近一半产品均来自晋江.青阳西南与厦门经济特区隔海相望.厦门特区所享有的独特优惠政策及其投资环境均为晋江所不及,因而其对外资的吸引力远大于晋江。近来,多有晋江藉的台胞到厦门投资,因此,晋江也必然会受到厦门特区的拉力作用[8]。而莆田虽也紧邻泉州,但距福州、厦门的距离太远,受到大城市、特区的拉力作用很小,而且晋江历史上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晋江人具有良好的商品经济意识,而且晋江的侨眷、侨属占全县人口70%以上,在海外的晋江人与在国内的晋江人的数量大体相当,在300万晋江人当中,国内有100万人,港澳台有100万人,海外还有100万晋江人,海外华侨保持着晋江的文化传统,经常与家乡联系,热心于家乡的建设事业,侨汇收入居全省第一,是振兴晋江经济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对晋江发展外向型经济十分有利。而莆田虽也是侨乡之一,但全市在外的华侨只有30.5万人[9],在数量上与晋江相差甚多,而且在侨汇收入上也与晋江相差甚多,所以,晋江的经济区位要优于莆田,这对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2 外商投资是莆田、晋江外向型经济发展差异的关键

  晋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外向型发展战略,而这与其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分不开的。晋江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金门仅一水之隔长三角,邻近厦门,交通便利,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人文环境、公共服务、政府办事效率等软硬环境优越,深得海外企业的青睐。近些年来,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图4所示,晋江的外商投资情况要比莆田好的多。莆田的投资环境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与晋江相比,都还有相当的差距:如图5,在2000年-2002年间,莆田、晋江基本建设投资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晋江在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方面的投资要比莆田的多。另外,改革开放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晋江领导班子十分注重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相继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城”、“全县实施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市”、全省双拥模范城等光荣称号;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百佳公安局”之一;使晋江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同步发展的喜人成绩,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10]。同时,晋江为了招商引资,在全国各地举办晋江侨乡商品展销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界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吸引了各界外商前来投资,而莆田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足,招商工作主要集中在几场招商会上开展,没有形成全市招商、全元招商的格局。

  

  3.3 晋江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推动了城镇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逐渐拉大了与莆田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大力推进商品经济和农村工业化进程,乡镇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至1993年,晋江的乡镇企业已从1979年的近干家猛增至近万家,乡镇企业总产值122亿元,比1992年增长109%,比78年增长289倍,翻了八番,占福建省乡镇企业总产值1102亿元的l1%,从1990年起晋江的乡镇企业开始进入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92年跃居第28名,并居福建省乡镇企业十强县榜首[11]。成为晋江城市化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市场的形成、经济及就业结构的改变,从而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转非”就业。大量增加的劳动力和外来人口,提高了区域内的人口密度,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集,需要扩张城镇空间提供载体,形成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和推动,进而推动了城镇建设;反过来,城镇建设使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更加完善,产生对发展要素的聚集,创造了更多的就业,从而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而莆田撤地设市后,虽然城镇数量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但整体规模与晋江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1993年,晋江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个,超千万元的企业125个,而莆田到2000年,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达到500万以上的企业)也只有111个,而晋江在这一年的规模以上企业数已达到222个,规模以下企业数晋江为9768个,这些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为3656759万元,而莆田仅有6699个,创造的工业产值为388316万元[4],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

   3.4 产业结构调整、名牌战略的实施突显了晋江经济发展的优势

  如何把产业做大、把企业做强、把品牌打响是像晋江、莆田这样乡镇企业居多的地区所追求的目标,晋江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做得更为突出,有些方面是值得莆田借鉴的。就如陈埭的鞋材市场,在那里,与鞋有关的任何材料应有尽有,鞋类机械都近于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被称为全国三大鞋业原辅材料市场,他们重点是组建鞋业同业工会,把鞋博会升格为中国轻工总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提高国际知名度。同时在品牌战略中,晋江闯出了一条新路。企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培植品牌,以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到2004年,晋江有安踏、恒安、七匹狼、劲霸、雅克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占福建省28.6%,创福建省著名商标34个,占全省13%,是国内品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12],相比晋江,而莆田的品牌公司几近空白,只有才子、沃特等少数几家,能够形成拳头产品的企业屈指可数,竞争力不强。

  

  4 、推进莆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对策

  

  莆田与晋江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不应是永远存在的事实。在晋江经济飞速发展之时莆田如何正视现实和差距,寻找对策,发挥后发优势,奋力追赶,逐步缩小差距才是当务之急。莆田与晋江两地的差距不是一日形成的,有着各方面的原因。当前不仅要认识到差距的存在、正视差距的存在,更要统一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莆田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4.1 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从晋江发展经验上看,大力发展其特色的区域经济是促进晋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莆田要开展新一轮的创业,必须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从而达到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效果。其一: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在产业调整上寻找新突破,把发展壮大纺织、鞋业两大支柱产业作为产业调整的着力点,在大力抓好原材料生产,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莆田行业优势,形成莆田特色的经济新体系。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创新上,全面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充分激活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其二:打响品牌,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它是一个地区壮大经济竞争力的捷径。晋江在近几年内知名度的提高就是归功于品牌的打造。晋江有“中国鞋都”、“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等称号,莆田企业的终端产品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自己的品牌,应根据自己的产业特色,做大品牌规模,扩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影响力。

  4.2 改善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在近几年莆田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软环境不佳,现今要使莆田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优化现有的发展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当前贷款难、担保难是制约莆田乡镇企业发展的在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建立银行等相关企业与政府财政部门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企业贷款基金。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吸引第三方投资建立为乡镇企业提供融资的专门金融机构,增加对乡镇企业的银行贷款份额;同时,加快建立莆田地方信贷担保体系,从而为乡镇企业提供可靠而方便的融资渠道[2]。其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上,可参照晋江,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合作,努力培养人才。最后,建设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是政府机构或者民办性质的培训机构,充分发挥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适当举办一些针对企业发展的服务活动,主要是提供对乡镇企业的创业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人才支持等,以满足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学习晋江,加大招引莆田籍华侨回乡投资的力度,并通过举行各种符合莆田发展的招商会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外商真正落户在莆田。

  4.3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科学规划现有产业发展

   目前,晋江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鞋类、建材、陶瓷石材、食品、玩具(文具)等为终端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商贸企业进驻晋江原辅材料市场,派生出一批专门为生产型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企业,提高了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原辅材料年交易额已超过300亿元,大部分企业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升了晋江经济发展质量,引跑晋江经济发展,还促使部分规模企业引入虚拟经营模式,走委托加工路子,以大带小,分工协作,互利互惠,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安踏、利瑶、华闽等企业分别带动了100多家中小企业定点生产[13]。综观晋江经济的快速发展,遵循或者说创造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莆田要提高自己的工业化水平,增强经济竞争力,应该学习晋江的发展经验,通过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创新组织形式,推进公共资源共享,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促进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莆田、晋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比较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莆田 晋江 城镇 经济发展 社会 研究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