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论文

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8

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

  

  管理理学认为,激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动机,使之产生指向需求目标的动力心理过程。激励机制就是指一个组织为了某种激励目的所采取的体系和制度。[1]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培养质量日益成为高校教育中的焦点问题。现代管理价值观认为,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研究生是主体,针对其内在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激发和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的内涵

  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是一种全面的激励机制。研究生教育激励的出发点是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奖励方法,来满足研究生各层次、各类型的需求。研究生教育激励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全过程,研究生培养单位对研究生进行激励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其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在提高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的同时实现研究生的个人目标。因此,研究生教育激励必须以研究生的需求为基础。只有准确了解和把握研究生的需求,进而满足和发展研究生的需求,才能够达到研究生教育激励的目的。

  综上所述,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准确了解和把握研究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奖励方法,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措施,来激发、引导和规范研究生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培养单位及研究生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和运作机制。

  

  二、构建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的现实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大幅增加,仅2006年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就达40万人之多。[2]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数量大国”,但往往数量与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是一对难以协调的矛盾。研究生扩招无疑对解决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增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同时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让这些高学历人才也开始饱受争议,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负面评价层出不穷。

  激励机制可实现明显的目标导向功能,帮助研究生确立价值最优化目标,满足其个性化要求,使个人理想和现实追求相一致,达到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教育阶段目标,在实践中使价值目标具体化,并对目标不断延伸和扩展,从而提升研究生的素质,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目前,各高等学校对研究生管理虽然已有一些激励措施,但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这些还远远不够。尽管绝大多数研究生都有着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奋发努力的钻研精神,但也有少数研究生在科研及论文工作中追求享受、拈轻怕重;有的研究生主观能动性不强,个人独立思考少,对教师和管理人员有较强的依赖性。要解决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除了教育观念亟待变革外,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势在必行。综上所述,对高校研究生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进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关于研究生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需求是人的心理动力的源泉,只有当管理上的激励措施符合被管理者需求时才能诱发其行为动机,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研究生的需求是健全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的前提条件。

  我们将行为科学研究中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导入研究生培养中。运用需求层次理论,通过实证的方法从其自身的需求出发对研究生的现实需求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后,得出了目前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不同层次的主要需求。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943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需求基本上反映了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人类共同的特点。另一方面,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求。

  (二)调查显示的研究生层次需求。

  本调查依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依据研究生的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方面的需要设计了研究生需求现状调查问卷,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学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回收率为96%。根据调查和分析的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研究生在各层次上的主要需求:

  1、生理的需求方面。调查显示63.5%的研究生认为满足日常生活的生活费标准为每月400元到800元,而目前近一半的研究生每月生活费低于400元。大多数研究生表示会参加“三助岗位”和家教等社会兼职。据了解,大多数贫困生家里负担不起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希望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完成学业;而家里能负担起自己学费的研究生,又觉得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不愿意向家里要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生活学习费用。目前研究生来自生活上的压力越来越大,研究生大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

  2、安全的需求方面。本次调查的范围是研究生在其学业过程中的需求,所以我们重点调查了研究生学业过程中研究生自身的安全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研究生阶段您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其中同时选择“论文通过,顺利毕业”和“找到满意的工作”两项的高达96.7%。由此可见,研究生学业中的安全需求可延伸为研究生对毕业保障和就业保障两个方面的需求。

   3、情感的需求方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情感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在其培养过程中“导师的关怀和指导”和“科研团队的接纳和认同”是最重要的情感需求,其次是班级集体的认同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调查中发现,研究生与导师每周见面时间少于2小时的达到71.4%,83.2%的研究生希望导师能给自己更多的指导和关怀,86.2%的研究生希望能融入科研团队中参加科研课题。

  4、尊重的需求方面。在调查中,80.2%的研究生希望自己在科研团队和班级集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并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只有7.6%的人认为无所谓或不在乎。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处在与社会相对隔绝的校园里的没有工作与收入的学生,但他们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较高文化素养,其年龄和心理已经到了成人的水平,所以他们自尊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研究生阶段已经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阶段,他们更追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82%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阶段获得“学术成果”和“科研创新”将体现自我的价值,而相应地81.3%的研究生表示需要“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完善的创新机制”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己的能力,以实现自我的价值。

  

  四、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

  

   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研究生在其培养过程中既有低层次的需求,也有高层次的需求,而且在不同层次其需求也存在着差异。通过对研究生需求的调查分析,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应该换位思考,即从研究生的视角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使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一)完善研究生帮困助学激励机制。

   研究生的帮困助学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和研究生“三助”制度。[3]高校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审批制度,规范助学贷款的管理,为一些家庭困难的研究生提供学费贷款或生活费贷款,使这些研究生能安心完成学业。研究生“三助”制度中助教指研究生通过参与协助学校的一些课堂教学等活动来获得一些报酬,补助研究生生活和学习。助研是指研究生参与到导师课题中,从导师科研经费中得到一些报酬。助管是学校一些管理部门设立的岗位,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参与部分管理工作。研究生参与“三助”活动,不但可以得到一些经费资助,改善生活待遇,也可以提高研究生科研、工作及管理能力。只有做好研究生“三助”工作,切实帮助研究生解决生活问题,才能保障研究生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二)改革课程体系,完善毕业遴选激励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培养中的安全需求已经延伸为研究生对毕业保障和就业保障两个方面的需求。目前研究生就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生就业形式并不乐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目前我们的课程体系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要求,致使研究生在找工作时候遇到了很多阻力,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改革教学课程体系,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需求,要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研究生将来的就业问题,要将符合社会最新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技能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他们掌握实用的和工作要求相结合的知识,进而增强研究生的学习动力,满足他们对工作保障方面的安全需求。

  毕业遴选激励机制即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激励研究生努力学习特设立的一些毕业条件,其中最主要是学术论文要求。调查显示对于学校规定的毕业要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高达74.9%的研究生认为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同时又必须充分重视。调查中大部分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阶段应该发表学术论文,但80.1%的研究生认为学校不该把发表学术论文有数量规定并与学位证挂钩。对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改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遴选激励机制,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一些“硬性规定”应该适当取消或者加以改进,例如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以导师为指导,结合研究课题的数量和内容而定,避免应付学术论文的情况。

  (三)正确发挥激励机制中导师和科研团队的作用

  在研究生培养阶段,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论文撰写、德育都与导师息息相关。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促进研究生全面素质和能力提高的领航者。[4]导师的学识、言行都深深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导师应该主动指导和关心研究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况,通过和他们沟通进一步消除导师和研究生的心理距离,在科研课题研究上,导师要增加和学生的讨论机会,给与研究生更多的指导。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使研究生凝聚起来,找到归属感,共同为完成科研课题而努力。因此,在研究生的激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导师和科研团队的作用,满足他们情感方面的需求,这样,研究生的激励机制就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优化研究生学术氛围和创新机制

  研究生需求除了基本的生理、安全和情感需求外,更多地表现为期望通过深造得到更多的尊重;通过汲取和积累知识,在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研究生认为研究生阶段获得“学术成果”和“科研创新”将体现自我的价值。研究生的学术氛围对于研究生科研态度的树立和和学术精神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5]学校、院系和各实验室应该通过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研究会和课题组学术例会,并经常邀请国内外的专家进行专门的学术讲座和交流,促使广大科研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以此激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积极性,进而使研究生获得学术和科研上的进步。此外,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科研项目立项制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题向学校提出项目立项申请,从而获得部分科研经费,开展一些有益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一些学术刊物,最终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完善的创新机制”能够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潜力,体现他们的能力,从而满足他们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激励机制 导向 研究生 机制 需求 研究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