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住宅小区设计应考虑住户心理论文

住宅小区设计应考虑住户心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9

住宅小区设计应考虑住户心理

  

  “建筑师应该探索适合人的居住心理要求的居住环境的营造”。在人性回归的今天,“家”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港湾,其归属感、舒适度及功能性,被赋予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将以南京一高档小区“半山花园”为例,浅谈住宅小区设计中的空间组织、绿化景观及细部处理等和住户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

  

  1小区概况

  

  半山花园位于南京城东,与风景秀丽的东郊风景区仅一墙之隔,历史人文景观汇集,交通方便快捷,闹中取静。

  小区仅容纳住户400多户,属中小型小区。起建于1999年,发展至今,区内绿化景观、周边服务及配套设施完全成熟,住户生活也已规律化, 小区设计中的优缺点也就更加明显。

  

  2小区的空间组织

  

  2.1空间类型和层次:小区以公共的活动广场为中心,渗透至一系列组团空间,形成半公共空间,进而过渡到半私密的楼梯空间,最后进入各家的私密空间。空间类型由公共到私密,形成秩序性的过渡,使住户由城市的喧嚣中缓缓过渡到家庭的安静氛围。

  

  2.2空间的过渡方式:公共空间与半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采取了隔而不断的设计手法,主要采用矮墙、植物标识、高度变化等手法,暗示了空间的不同类型。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过渡则更强调围合性,制造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迎合居住的氛围,因此门或高墙的隔断方式成为首选。

  

  3公共空间的设计

  

  3.1中心花园:中心花园主要划分为两个区域--休息区与戏水区。

  休息区以绿化为主,并有蜿蜒曲径穿插其间。然而设计时未注意布置停留空间,且存在穿行便利,使用几率较小。

  戏水区以人工水池为设计主题,结合人的“亲水性”,布置石桥,假山,地灯和座椅等小品,环境优美,随处可见长者带孩童来此休息玩耍,为邻里之间提供一个熟识交流的场所。美中不足之处是部分座椅布置距离道路太近,使用者寥寥。

  3.2中心广场:中心广场以不同材质划分区域,秩序中体现变化。但整个空间以低矮的装饰为主,除了中部点缀了几棵树木之外,在视线平面上缺乏有趣的设计元素,使整个空间略显单调。

  

  4半私密空间的设计

  

  组团空间:设计利用道路的凹入,以花坛限定区域,或利用铺地材质的变化划定空间,布置休憩场所。然而使用率很低,就其原因,首先是这种空间距离住宅太近,缺乏私密性。其次,进入组团空间的住户更愿意在家中休息,而有交流或户外休息需求的住户则选择公共空间(例如中心花园),这使组团空间的休憩场所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其实际性质应该更像一个个小品。

  

  5细部处理

  

  5.1绿化:设计利用每一寸空间布置绿化,形成了良好的社区环境。除了对环境的贡献之外,植物的灵活应用也可起到其他的作用:

  5.1.1柔化边界:无论是道路与路崖,道路与墙面,人行道与挡土坡,交接都是直角碰撞,两种材质生硬地交接在一起引起人视觉上的不安,于是设计师巧妙地运用植物将边界适当的遮掩,以天然的石材代替水泥质感,造就一种自然生长的感觉,也使界面的交接更具人性化。

  

  5.1.2加强底层的私密性:一层和地下室的使用者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状态不要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广泛使用的落地窗令底层住户的私密性往往得不到保证,于是人们不得不用厚重的窗帘遮起大窗,这倒使落地窗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然而植物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低矮的冬青树使人的视线无法直接到地达下室的窗户,距离建筑稍远的区域则则布置一人高的树种,既在视线上起到阻隔作用,又不会影响一层住户的采光。

  5.1.3空间的点缀:对于一个空旷的或是没有趣味的空间来说绿化是最好的点缀手段。在转角处设置一颗造型美观的树木,配上一点绿地,空间就有了生气。

  5.2水面处理:中心花园的水面处理十分巧妙,设计师将水道的尽头藏于桥后,避免了水道嘎然而止的尴尬,这很像苏州园林的处理手法,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6居住心理

  

  6.1私密性:人需要自我认知,自我评判,自我呈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1] 任何人都希望在安全,私密的环境里与人交流,休闲,没有人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休息,谈话。

  设计应注意在布置停留,休息空间时,可利用绿化植物、或围墙栏杆,适当进行空间围合或半围合,切不可处于楼中人家的视线之下。

  6.2舒适性:包括趋阳性、亲水性等。在进行建筑布局时应尽可能使两楼长边相对的空间保证一定的日照时间(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考虑使建筑与正南北方向产生一定的夹角从而引进阳光),为在这些区域产生活动提供可能。

  6.3归属感(安全性):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学习紧张快节奏,渡过繁忙的一天后,安全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无疑成为人们渴望已久的归属。[1] 这就要求小区周围有明确的围合,小区内不应存在视觉死角。提供足够的玩耍休息场所,诱导人们通过交往逐步建立邻里意识,强化一种社区的归属感。

  

  7总结

  

  人是社会的人,小区是社会的基层细胞。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更是一个社会环境。[2] 小区应该使人们产生亲近感、亲切感,促进人们的精神愉悦,减轻由于社会和技术进步等引起的压抑。

  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更应该包括心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及社会学等,各门学科相互渗透,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住宅小区设计应考虑住户心理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住宅小区 住户 住宅 小区 心理 设计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