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论文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9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也随之加强,我们培养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对我们高职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能把我们的高职教育打造成真正具有职业特色,我想,再大的经济危机我们也不怕,只能是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比照国外一些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体制不顺、办学特色不明显等,这些因素大大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当前的形势,研究制定对策并加以解决,借鉴先进国家的职教经验,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1世界各国成功的职业教育

  

  1.1日本的职业教育

  日本大学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视为一项涉及全局的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教育环节,进行统筹计划与安排,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4年求学、求职始终,并建立完善的指导体系和职能部门; 所有学生都要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并要求学校所有教师、家庭、企业社会视之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给予积极配合。

  1.1.1日本的职业教育组织机构

  在日本职业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由学校就职委员会负责,就职委员会委员长一般由教学副校长担任。就职委员会下设各系部就职委员会和职业中心(career center):各系部就职委员会负责职业教育科目的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常务理事由职业中心的职员兼任;职业中心由职业办公室(career office)和职业教育学习中心(extension center)组成。职业办公室主要负责就业体验活动(internship)、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项目;职业教育学习中心也叫延长教育中心,主要负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为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开办各种讲座和培训。

  1.1.2职业教育的内容

  为保证四年后理想就职的实现,职业教育的内容从新生入校开始,分阶段有步骤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一至二年级也就是低年级学生,为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培养专业学习目标和增强学习本专业的自学性,学校通过提供经验交流会、业界说明会、社会现场实习和互动,以及与职业咨询师接触,促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评估和确定职业目标,希望的就职方向、想发展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关于未来职业的基本问题,促使其考虑4年间如何度过。针对三至四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开展和提供基本就职支援和行业就职支援,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

  1.2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TAFE)。国家训练局负责制定全国性政策,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目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表现出以下一些显著特点:

  1.2.1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能力标准制定中的作用。

  在国家训练局的协调下,澳大利亚设有21个全国性行业培训咨询组织。这些组织进行本行业的就业需求预测和职业分析,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向TAFE学院和其他教育和培训机构提供专业、课程和教学依据。

  1.2.2建立国家统一的证书、文凭和学位框架,使职教成为国家教育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为10年制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证书体系。这种统一的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沟通;使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相联系,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1.2.3按照职业能力标准和证书框架开发课程、组织教学。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具体内容和安排由企业、专业团体、学院和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不断修订。TAFE学院能否开设某一专业,须经过地方教育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严格审核。职业教育的教学普遍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教学组织方式极为灵活。通常,学生从TAFE学院毕业后,立即可以上岗工作。

  1.2.4特殊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TAFE学院的教师一般至少有3-5年行业专业工作的经验,而且全都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例如,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师是从注册会计师中招聘的。在澳大利亚,没有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职业教育教师的现象。新招聘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须到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为期l-2年的部分时间制学习,由学院资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在应聘之后,同时也是有关专业协会的成员,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接受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

  1.3德国的职业教育

  德国的产品质量闻名世界,这与德国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密不可分。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了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成功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颇具特色,而这些特色可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建设所借鉴。

  1.3.1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1.3.2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各专业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1.3.3经费来源。

  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的。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律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

  1.4美国的职业教育

  美国长期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带有明显的市场竞争的特点。职工教育的积极性来自职工本人与企业(公司)两个方面。为适应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及本人追求升职、提薪、良好的工作环境,许多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专业学校、企业或社会举办的各种专业、文化技术培训,以适应和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为职工组织的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完全是从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满足本企业总目标需要,为提高竞争能力而进行。

  1.4.1美国职业教育讲究实效。

  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企业办的职业技术培训,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都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生产和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学习和应用结合,吸引力大,效果好。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的教学内容都是先进的实用性技术,立足于基本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实践性强,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模拟训练、电化教学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重点是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着重技能的培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1.4.2面向市场办学,引进竞争机制,注重德育教育。

  在美国,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企业办学,都特别重视市场需求,面向市场办学,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美国社会和企业用人充满竞争,人才选拔聘用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常把培训、实践、考核、晋升一体化。美国的职业教育还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强调职工的工作态度,认为训练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比训练技能更重要。企业特别注意教育职工树立为顾客服务的思想,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并贯彻于人才选拔的竞争机制中。

  1.4.3普教、职教、成教相互渗透贯通。

  美国的普通中学都开设职业技术课程,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大规模向普教渗透。培养中学生具有初步的专业技能,以利分流。学历性质的工艺院校,又是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一校两用,一师两教,师资设备可充分利用。各州政府都有法律规定,青年从业之前必须经过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上岗前的必由之路。职后教育(即成人在职教育)是职工争取自我发展的必经阶梯,也是取得晋升的必备条件,又为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发挥作用。

  1.4.4教师高标准、严管理、高待遇。

  在美国,不论是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还是成人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都很高。教师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并经过教育学院和实践环节的专业培训。教师每两年半还要参加一次教师资格考核,并取得任教合格证书。对教师的管理考核非常严格,教学不负责任或教学质量差,不能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要解除聘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薪待遇也较高,经济收入仅次于医生。

  

  2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2.1部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效益偏低、发展缓慢、招生较难。

  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却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发展慢等问题,现有的办学规模与规划办学规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受传统旧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影响,社会、家长、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全面,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特点不清楚,误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差的学校,差的老师,招差的学生,办低水平的高等教育。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所带来招生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

  2.2管理体制不健全。

  根据国家规定,高职学校应实行行政上归市政府、行业(部门)领导,业务上归省教育厅指导的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高职院校特别是市属院校行政归属不明确,有的市政府直接领导,有的沿用以往的模式归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领导,还有的由市政府代管,甚至少数院校上级政府已发文批准成立却仍然是学校筹建时的筹建领导小组管理等等,像这些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不规范,导致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办学单位的职责、权限在实际运作中不清晰。加上有些学院是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有些是成人高校改制而来,原来的类型不一,但现在作为高等学校具有的办学层次、特点、性质与原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设置机构、人员编制得不到批准,学院没有事业机构代码而成为黑头户,只能沿用原有的建制,级别不明,内设机构不能按高校标准建立,严格影响学院的人才引进和正常管理、建设与发展。

  2.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匮乏。

  近几年,经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相比仍存在着:(1)数量不足,观念落后。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人数明显不足,面对新形势多数教师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育方法、教学手段陈旧;(2)学历层次偏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加上一些历史原因,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很难适应高职发展需要;(3)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匮乏,基础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一专多能教师奇缺;(4)补充渠道不畅。现高职院校师资补充主要来源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他们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成长起来需要时间;企业优秀人才进事业单位严格受控,“双师型”人才很难补充进来;(5)职务评聘不规范,队伍不稳定。高职教师职务评定没有自己的系列,其标准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系列,由于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迫使高职教师必然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科研或理论研究,使他们失去了自身应具有实践能力强的特色。

  2.4高职教育培养特色不鲜明。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对人才的社会需求没有进行定量分析,缺乏前瞻性;二是人才培养方案或多或少带有学科式痕迹,教学内容和课程整合力度不够,体现不出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特色,有些还仅仅是内容的删减或课程的叠加,没有真正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大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三是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工作尚未真正起步,大多是在解决实验、实训等浅层次的结合上,而校企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深层次机制上的结合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3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发展我国高职教育。

  

  3.1加大高职教育投入力度,迅速提升其办学实力。

  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资金是个硬道理。广开财源固然理想,但在目前人们对职教存在一定偏见的状况下,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政府应对高职教育切实重视起来,将其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切实承担起发展高职教育的重任,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扶持高职教育,使其尽快打破维持生存的僵局,迅速成长起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3.2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规范高职教育。

  鉴于目前高职教育遍地开花、竞争无序、职教特色不明的现状,教育管理部门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设定高职教育规模,对适合开办高职教育的本科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做出限制性规定,保护现有的纯高职院校,一方面避免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集中力量研究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使高职教育步入正轨,突出特色。

  3.3构建灵活有效的教育调节机制,形成开放型办学格局。

  打破自我封闭的现行办学模式,多渠道构建教育调节机制,与社会接轨,与企业结成亲密联合体,一方面可以共享企业的资源,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还可以通过企业反馈,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略。

  3.4加大内部改革力度,适应高职教育要求。

  3.4.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用高职办学理论指导各项工作。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先导。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办学理念,树立特色意识,根据高职的特点和要求,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以培养出素质高的合格人才。

  3.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群体上说是专兼结合的队伍,应能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从个体来说,多数教师应既有教学能力又有该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是从企事业等单位选调符合要求的人员到学校任教;二是选派部分专职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三是聘请“双师型”兼职教师;四是在高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3.4.3以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内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社会需求原则、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设置专业;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要占到50%左右,减少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增加技能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生源的学生,因材施教,追求实效。

  3.4.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要实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方式。在校内建立实训车间,模拟生产真实环境,让学生在校内进行最基本的训练。在校外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以满足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开放式教育的实训要求。

  3.4.5准确定位,形式多样,力争办出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改革与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从教育类型看,有两个方面要明确。一是服务面向。《决定》明确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培养人才。二是培养规格与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必要”一方面指用于指导实践、培养实践能力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指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以及人文方面的知识。对高等职业学院或普通高校的高职专业来说,还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使培养的人才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并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4结束语

  

  纵观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可以认为,高职院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办学的伙伴关系,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模式办学。一是管理委员会模式。由专业行业协会、企业管理层与工程技术人员等组成专业管理委员会,对高职专业建设、发展,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等提供咨询、监督、指导,以及协助解决实习训练、兼职教学、指导学生就业等问题。二是合作办学模式。由用人单位与学校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商定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组织实习,企业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享受学院提供的技术成果与服务。三是产学研合作模式。由学院与企业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的全方位合作,企业参与教学、提供科研经费与条件,提供生产基地,学校参与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教学、开展科研,共同享受科研成果、生产成果等。四是合作培训模式。由学校与企业进行职业培训,为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提供教育支持;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提供技术保障;同时,配合再就业工程为社会培训下岗职工等。

  只有更好地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才能把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工作的发展落到实处,才能帮助我们的毕业生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发展更加稳定、有序、和谐。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高职 职业教育 理念 国外 先进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