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深入系统学习《江泽民文选》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论文

深入系统学习《江泽民文选》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3

深入系统学习《江泽民文选》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 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7)04-0008-04

  

  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江泽民文选》,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1]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江泽民文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动教材,为我们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鲜活典范。

  

  一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江泽民指出:“全党政治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信念上的坚定,是全党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和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而这种政治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信念上的坚定,只能建立在全党同志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的基础之上。”[2](P285)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要求我们党必须结合实践发展的新特点,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实践证明,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我们基本上找到了一条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种艰苦探索和伟大成就,无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矛盾凸显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在这一关键时期,解决经济建设面临的这些新问题,同样要求我们党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把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过程,转化为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新契机。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南,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虽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必须承认,2000多年来封建主义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肃清,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对我国政治的影响不容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我们政治体制改革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面对这种考验,不是要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是要脱离社会主义道路解决新问题,而是要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努力探索解决政府自身改革的新思路,不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P558)解决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新问题,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中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指导作用,在人民群众思想活动复杂多变中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在各种理论学说相互交织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人民奋勇前进。

  总之,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才能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才能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

  

  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是,必须警惕一种不良的倾向,即脱离对社会经济状况的科学分析、对现实政治斗争实践的直接参与,依据西方某些所谓的新思想、新学说,一味地追求理论观点的新颖、思维方式的特异和语言表达的思辨,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向“纯学术”的回归,使马克思主义日益思辨化、烦琐化和隐喻化。这种不良的学术倾向,表面上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质上是宣扬西方的思想学说即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从而消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使马克思主义远离社会现实,远离人民群众。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在学者们的书斋里,也不是在大学里的讲台上,而是在人民群众改造现实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因此,我们坚持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并运用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所谓回归“纯学术”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认真学习研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江泽民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2](P12)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起来,与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我们才能更为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

  理论是抽象的,但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科学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实践,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指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不是“热情的理性”,不是纯粹道义上的批判,而是 “理性的热情”,即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过冷静而深入的思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深刻的批判,指出资产阶级灭亡与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这种科学的、坚定的立场,体现在他无情揭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背后的残酷,体现在他深刻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体现在他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精辟论证,体现在他批判资本主义永恒论的思想观点,体现在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是指其体系如何完整,其语言如何华丽,而是指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趋势,始终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立场,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要时时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处处从如何代表和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P9)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并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也不是教条式的思想宣传,而是社会实践的理论升华,革命导师毕生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际上是对人民群众社会实践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的尊重,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尊重,它代表了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思想发展的客观趋势,代表了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活之树常青,把理论真正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灰色的理论就会变得鲜活起来,经济社会发展也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变得更加符合人类的意愿。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指导社会实践的科学指南。历史表明,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烙印,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会变得陈旧过时,但蕴含在其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则具有普遍意义,能够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因而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值得继承和发扬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决不是思想自身演变的方法,不是由原则到原则的纯逻辑推理过程,而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探索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强大理论武器,是认识规律的集中体现,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方法论。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研究的成败得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江泽民指出:“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如果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最后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那就不是真正的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3](P339)

  

  三

  

  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基本原则,在结合上下功夫。我们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证明,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重大损失。江泽民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要紧密结合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己,更好地进行实践,再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论。”[2](P305)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人民群众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主体,是思想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最了解自己的现实利益,最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向,具有最丰富的创造能力。江泽民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大课堂,人民群众是这个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向实践学习,首先就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甘当他们的小学生。要善于总结和提高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2](P305)当然,人民群众的创造需要理论的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需要理性的提升,这就需要通过理论工作者的辛苦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加以集中提炼,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方式新途径。这就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即时刻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场上,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科学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实现对人民群众思想的提升,集中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目标。

  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认识还不成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还处于探索之中,必然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新情况,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应对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5](P801)当前,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样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解决好如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前进的过程,是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能力的过程。

  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每个党员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是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需要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需要千百万共产党人在不同岗位上具体工作和不懈努力。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是有分工的,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遇到的事情不可能仅仅依靠专业知识来解决。在不少情况下,专业以外的知识,特别是哲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说,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多方面能力,既需要工具性知识,如数理化等,又需要素质性知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工具性知识相比,素质性知识更难掌握,它与现实生活联系更为密切,不但需要克服私心杂念,而且需要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面对人类社会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与人类的实际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它不是教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逻辑的理论反映,是我们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现实的,和社会的生产生活都密切联系在一起。江泽民十分重视对人们思维方式的改进,他提出:“有必要在干部中开展正确的思维方式的教育,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6](P45)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但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而且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科学指南和强大理论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日常生产生活,是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能力的现实方式。

  

深入系统学习《江泽民文选》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论文搜索
关键字:江泽民 文选 马克思主义 马克 能力 学习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