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几点思考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几点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6-008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原理”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下简称为“转化”),而实现这一转化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抓“重点”确立转化切入点;根据教学经验抓“难点”构建转化突破口;根据学生思想实际抓“热点”寻找转化结合点。实现“原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选择转化切入点

  

  从教材内容来看,《原理》由绪论加七章总计25节组成,约20余万字,横跨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领域。按照新课改方案,课程设置通常需要50个课时左右。而实际授课时间由于教学过程中的其他原因(比如教学实践、课程考核等)可能会更少一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充实丰富的教学内容,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叙述基本原理,还是阐述基本观点,都必须认真把握《原理》每一个章节的内容,突出主线,把握重点。这是有的放矢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选择转化切入点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明确哪些内容应该重点讲述、详细展开,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哪些部分应该略讲,或者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理解。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切入。[1]对于一些知识点要归类、整合,突出教学重点,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且也是缓解“原理”课程课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的现实需要。[2]

  以第二章为例,在讲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时,需要把握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第一,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师通过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及其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第二,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教师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地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教学重点,并以此统摄这一章的其他内容,才能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原理”教学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既需要以教材为基础,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吃透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规律和教学规律,选择好切入点,从而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3]

  

  二、根据教学经验抓住“难点”构建转化突破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教学除了抓重点之外,还要抓住教材的“难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要抓“难点”一定要解决好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上下功夫,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二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大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3]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等问题。所以在讲授“原理”课的时候,要把与之相关的知识加以讲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辨别各种社会思潮,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目前一些学生学习“原理”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修学分拿到毕业证,有一部分则是为了考研究生,因此只关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采用的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所以这门课开设的时候,有些学生关心的问题就是这门课怎么考试?笔者认为“原理”课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尽快适应新一轮课改教学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专业的差异,联系实际问题把基本理论讲清楚,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关注“热点”寻找转化结合点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关注政治,具有较为坚定的政治信仰。新一代大学生,对我国政治局势和经济形势总的看法持积极乐观态度,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较为关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其次,价值判断标准日趋多样。身处社会大变革中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观既有时代的共性,又有他们自身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增强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由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再次,独立自主能力增强。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离开了家庭的呵护,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社会,在与各种矛盾的碰撞中,他们开始走向自主独立,走向成熟稳健,自立自主能力不断增强。最后,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得大学生由传统的注重知识积累转向了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4]

  针对当代大学生以上思想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内局势,认识我国已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为大学生分析社会矛盾和反思思想困惑提供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在课堂语言表达方式上,教师要善于引入一些新的理论术语,这既能反映出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对问题认识的深化,也能使我们的理论教育富有时代特色,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同时,教师还要把教学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问题上,让他们学会运用理论来分析认识现实问题,最终做到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提高其自身素质的目的。

  “原理”教学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应该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考虑他们当下的所思所想,考虑他们的接受心理和思维特点,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学生自身关心的热点问题,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困惑和矛盾,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5] 理论只有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才会更具说服力、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

  新时期新阶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要充分发挥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发挥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功能。

  作为“原理”课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进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真理、相信真理、为真理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几点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体系 教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 马克 概论 原理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