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传统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论文

传统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5

传统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6-0074-02

  

  诚信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丰富的诚信思想,使古老的中华民族拥有了相对和谐的人文生态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秩序。因此,必须努力汲取传统诚信思想的精髓,批判地继承这一道德文化遗产,从而全面建构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

  

  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述要

  

  诚信是整个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是道德修养中最关键的一环。中国传统诚信思想既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规范,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其要义主要有两方面:

  (一)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之本

  诚信是个人修养的基本原则。一个人能否做到诚实守信,是检验其是否为君子的基本道德标准,是关系到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大事。

  对个人而言,诚信是为人之本,是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他事矣。”(《荀子?不苟》)《中庸》在阐发“诚”的内涵时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礼记?中庸》)意思是说,诚是客观世界的本然状态,达到“诚”是做人的奋斗目标,天生诚实、信守诺言的人,不需勉强就可做到适中,不需思考就可做到恰当,从容不迫,符合中庸之道,此乃圣人也。孟子更把“诚”看作是人应走的正道,认为“思诚者”是“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诚作为最高的价值本体,付诸于道德实践就表现为“信”。孔子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之一就是“信”和“守信”,他认为作为君子的基本道德标准――“信”是自己对别人、对社会的一种承诺,若想成为君子,决不可以失信。因此,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忠不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说话做事不诚实守信,可以行万里而无难;说话做事不诚实守信,则寸步难行。墨子则强调 “言必信,行必果。”(《墨子?兼爱》)十分重视言行一致。

  对个人而言,诚信又是处世之本,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道德保证。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乾?文言》)宋代朱熹把忠诚、守信看作是个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惟在忠信……人若不忠信,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更有甚的一身都空了。”(《朱子全书》)陆九渊则把诚信看作是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陆九渊集?主忠信》)王安石断言:“人无信不立。”(《辞同修起居注状?第四伏》)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只有严格遵守诚信才能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所谓“信以立之”就是这个道理。诚信是做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没有诚信则无以立足于世。

  概而言之,“诚”是人的德性内化,包含着对自己良心的不欺,在无人监督或可以不受舆论谴责的情况下,仍真心实意地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存善去恶,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是德性的表征,人诚于内必显于外,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对他人不存诈伪之心,不说假话,不办假事,开诚布公,取信于人。“诚”是“信”的依据和根基,“信”是“诚”的外在体现,二者相互贯通,互为表里。

  (二)诚信是国家长治久安之基

  诚信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一个国家能否立信,从而取信于民,赢得天下太平,是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和谐乃至兴衰存亡的大事。

  对国家而言,诚信是稳定之基。晋文公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他将诚信、信德看作治理国家、庇护人民的法宝。《论语》中子贡问及孔子统治者应该如何治理政事,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孔子的这一主张,虽然有偏颇之处,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处理好政事、治理国家的基本条件,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不失为历史经验的有益总结,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对国家而言,诚信又是发展之基。中国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既要使国内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又要保持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实现天下太平。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呢?这就要求国与国之间以诚信相交,信守承诺。只有这样,才会带来天下太平,百姓才能真正享有安静祥和的生活。管子后学认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意思是说,诚信是天下人团结一致的根本,有了诚信,天下人就团结好了。而且中国历代都把与周边部族结成同盟、建立信任关系,视为谋求民族繁荣兴旺、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古人将诚信视为自然和谐之道、社会和谐之道、是天人和谐之道,诚信是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共生的道德纽带,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只有恪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才能维持相互间的稳定与和谐。诚信是和谐的必然要求,和谐是诚信的最终归宿。因此,传统诚信思想对于全面建构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全面建构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前我国社会由于诚信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全面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势在必行。由于现代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各系统互相支持、有机配置的完整规范复杂的体系,因而只有汲取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才能全面建构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

  (一)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需要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密切配合。主要内容有:第一,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诚信道德奠定坚实的经济关系基础。诚信道德通过教化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软约束,它需要市场体系、市场关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制度性”和“规范性”来规范经济活动,从根本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第二,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为诚信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诚信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加强公民的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使诚信真正成为公民的道德自律。如果缺乏对失信者惩罚的法治体系,或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诚实守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失信违法的行为可以不受法律的惩处,诚实守信的道德风气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的。第三,必须把诚信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建设诚信社会,要加强社会管理薄弱环节的建设,逐步完善诚信教育与社会管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长效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有效地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规范人们的行为。总之,诚信既是道德建设,也是法制建设;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程,也是完善经济制度和社会管理的任务。加强诚信建设,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综合努力。

  (二)培育公民诚信人格

  培育公民诚信人格,需要大力加强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道德建设。包括:第一,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诚信道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人人讲诚信,给他人以信任,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形成。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以诚为本的经营宗旨和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有利于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而且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本,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根本。第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以诚信道德为重点,调整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相互信任、互敬互爱、长幼有序、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社会的微观基础。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建设,最终是要塑造具有诚信道德的公民人格。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公民有了诚信这种高尚的道德人格,社会也就有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必须建立个人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个人信用查询体系,从行为上进行控制,从正反两方面塑造诚信个体。

  (三)推进政府信用建设

  推进政府信用建设,需要充分发扬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第一推动力的作用。政府信用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确定“法治政府”理念,必须依法行政。要建立健全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将权力运作的各个环节确定下来,增强政府行为的程序化,减少其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使政府能够依法行政。与此同时,还必须大力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在执法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二,确定“责任政府”理念,建立健全政府责任制。责任政府意味着行政主体必须对自己的行政行为承担责任,政府若没有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其应履行的职能和义务,就是失责,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在和谐社会构中的的榜样和指导作用。第三,确定“有限政府”理念,健全政权公开制度。政府权力的范围及运作都是有限的。没有政府职能的严格界定和政府权力运作的有效监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诚信政府。同时,政府要信息公开、政务公开、“阳光”作业,避免暗箱操作。尽量做到民众与政府间信息的对称,以减少民众对政府行为目的性和行为方式公正性的种种猜疑。第四,确定“市民政府” 理念,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政府应重视公民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群众参与议政的作用,积极引导公众与公务员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渠道,加强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和理解。

  总之,诚信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伦理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为此,必须大力汲取传统诚信思想的精髓,充分重视和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培育公民诚信人格,推进政府信用建设,使诚信逐渐沉淀为中华民族国民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道德元素,以诚为本、以诚立信,努力建构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传统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

论文搜索
关键字:谐社会 体系 传统 思想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