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依据论文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依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5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依据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6-0023-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并对这个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科学界定,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它强烈地冲击着封闭保守、盲从附合、小富即安等传统落后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形成讲究实效、平等竞争和发扬科学民主等价值观念。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经济给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和蔓延。

  拜金主义是主张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钱本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把人的价值与商品的价值相混同,以拥有金钱的多少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从而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持这种价值观的人把赚钱当作人生终极目的和意义,其基本的人生信条是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者为了追求金钱,往往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非法活动和不道德的活动,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并由此导致腐败和丑恶现象的发生,从而使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受损,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和满足个人的感官刺激、肉体需要和物质生活的享受。享乐主义者一般也是拜金主义者,因为享乐主义者为了寻欢作乐,过上奢侈的生活,必然狂热地追求金钱来挥霍。而拜金主义者拼命地追逐金钱的目的,也往往是为了贪图享受,过腐朽奢靡的生活。享乐主义者忽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不仅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扭曲,陷入精神空虚的危机,而且还直接败坏了社会风气。

  极端个人主义是指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之上,专门谋取和扩张个人的利益,甚至为了不正当的个人利益不惜违犯、损害和牺牲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使人变得贪婪、野蛮、失去人性,使人变得自私自利、惟我独尊、它消磨人们的意志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动摇人们美好的理想信念,导致道德虚无主义和纵欲主义。

  总之,这些消极的价值观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确保市场经济体制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保证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状况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总体态势是好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进一步唱响。但是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与多元价值观的冲突。

  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价值观的指导作用。社会转型造成了社会成员利益的分化与社会地位的升降,使他们对传统的、单一的价值准则有了新的见解。由于新的利益群体产生,而出现的新的价值观念,以及伴随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或外来的价值观念,得到了不同阶层社会成员的认同,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但在多元的价值观念中明显地伴随着无序和含糊不清。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理想、人生价值彼此相互冲突、对立,致使一元主导价值观的地位遭受质疑。

  其次,新旧价值观的碰撞。

  传统价值观中有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两个部分,而新生价值观中同样有良莠之分。这种新与旧、合理与不合理因素的相互冲撞,使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处于一种失范状态。社会成员既感到传统价值观的飘移与不确定,又感到新生价值观的不明晰与不成熟,人们无不体验到一种两难选择的烦恼,在行为上必然出现无所适从,大量无序行为、越轨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增多。这与价值观念和道德的模糊、错位、晃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次,多样化价值取向之间的对立。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群体与个人关系上,五六十年代倾向于重群体而轻个人,当时倡导的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人们更多地主张 “公私兼顾”,个人利益在张扬。第二,在现实与长远的关系上,与过去一味强调理想的取向相比,当今重现实、轻长远的行为倾向在社会各个方面扩展,表现出大量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第三,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出现了重利轻义的倾向。五六十年代,“一不为名,二不为利,甘当人民的老黄牛”,成为主导文化所倡导的重要的价值观。而现在这一价值观念开始倾斜,由重义到重利。其特点就是希望取得、占有更多的金钱和物质利益。

  针对我国当前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就是针对这样的现实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三、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客观要求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要追求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既要靠雄厚的经济基础、坚强的政治领导,又要靠科学的理论指导、先进的思想道德等。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无法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没有广大群众道德水平的提高,没有明确的是非、善恶的标准,不但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的思想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体现一个社会文化本质特征的是核心价值体系。确立反映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社会主流思想文化先进性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和人类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选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才能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保证方向,更好地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总之,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也是和谐文化的根本属性。

  

  四、应对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压力的客观要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时代结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束。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直接指向了社会主义中国。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毫不掩饰地说:“如果我们在思想意识战中败北,则我们所有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关系都将毫无用处。”〔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及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多方式、多手段地加大意识形态渗透力度,极力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出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体制,扩大其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图谋始终没有改变。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用武力和强权都无法“遏制”和“围堵”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下,改变了手法。从1946年凯南第一次提出“和平演变”构想,到杜勒斯将其作为美国政府的战略目标正式提出,再到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和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和平演变”理论。目标是使共产主义从内部解体,特点是利用综合国力的比较优势诱压兼施、以压促变。

  另一方面,加强文化扩张和渗透。在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实力,不仅要从整体上建立统治全球的经济政治“新秩序”,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同样要统治全球。目前,世界各地的娱乐界充斥着美国制造的产品,流行文化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入世后,随着电影、音像制品、出版物、艺术品、演出、旅游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文化思潮、各类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一些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垃圾也乘机而入和蔓延,这对于我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是巨大的。

  此外,网络加速了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传媒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渠道大大拓宽,正在挑战传统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因特网的开通,扩大了受众接收信息的自主权,拓展了受众对信息的发布能力;网络宣传主体、客体更具分散性、随意性、开放性;网络宣传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直接。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资金、技术上的巨大优势牢牢掌握着网络建设及信息发送的主导权,将他们的意识形态灌输到我国部分人民的思想意识深处,使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境遇中,我们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更加要警惕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这就需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和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评价和价值观念,这是社会主义建设能沿着健康道路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依据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主义 依据 核心 主义 现实 体系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