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当下中国的流行音乐生产论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当下中国的流行音乐生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6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当下中国的流行音乐生产

  [中图分类号]B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4 ― 0050 ― 02

  

   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看看有没有不变的诺言

   喜欢的时候啊快点见面

   不喜欢的时候就改天再见

  

  这是流行歌星黎明的一首歌《HAPPY 2000》中开始的一段歌词,在黎明的很多歌曲中都出现了这种当代性特征的词汇,比如DNA等。《HAPPY 2000》 出自他的1999年的专辑《眼睛想旅行》,同年,他出包括这张专辑在内的5张专辑,其中有新作,也有集结其既往歌曲的“精选集”,不管如何,一年5张专辑的速度(即便包括了精选集)都不是一个讲究唱片质量的歌手作为,(一个讲究品质的歌手通常保持一年一张专辑的速度)。黎明的歌曲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是表现出流水线产品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不是只在黎明这一个歌手身上多有体现,在商业发达的香港、台湾地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而在中国大陆,虽然几乎没有歌手可以做到一年5张专辑的速度,但流行音乐以流水线方式生产的情况已经初见端倪:比如去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的比赛过程中,制作单位在选手比赛的过程中就为她们创作单曲,并制定包装策略,这样在比赛结束之后,选手将会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

  以上关于流行音乐的生产情况,我们都能在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写就相关著作中找到理论支持。那么,什么是艺术生产?流行音乐与现代的机器大生产有着怎样的关系?作为艺术生产的流行音乐创作又有哪些弊端?

  什么是艺术生产

  把文艺创作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而与一般的物质生产相区分是马克思的首创,于是我们有了将文艺创作在社会生活领域内作为精神生产、一种艺术生产来研究的宏观眼光。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理论主要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剩余价值论》等著作,在其中,马克思对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艺术生产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①。一般而言,我们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对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作考察。

  1.关于艺术生产的界定②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有多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比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的”。第二种意义: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属性,这些意义是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论》中经常提到。马克思认为:“一切所谓最高尚的劳动――脑力劳动、艺术劳动等都变成了交易的对象,并因此失去了从前的荣誉”③从生产角度对艺术进行考察,这样就破除了对艺术的神秘化理解,也使得艺术价值在某个范畴内成为可量化的对象。

  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问题

  事实上这是艺术生产的第一种意义所引申出来的问题,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考察:首先是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决定着精神生产:“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多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④“物质生活的生活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另一方面,精神也存在着相当的独立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有着不平衡关系,从时间上说,当代的经济虽然优于任何一个过往的时代,但在艺术上未必如此。从空间上说,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艺术水平不一定比发达地区的弱,甚至会产生出比发达国家更优秀的文化。精神存在独立性,还表现在,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还表现为对现实的反抗。在这一点上,考茨基作了阐发,“精神并不总是心甘情愿地服从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不试图反抗这些需要…….”①考茨基认为,艺术是经济、技术的直接对立物,因为“精神本身的需要,它的天然愿望是同生产的需要相矛盾的,如果生产的需要导致单调化,那么精神本身的需要却是趋于多样化的”② 因此,虽然经济对艺术生产具有最根本的决定作用,但现代化的生产与艺术创作在根本上相抵触的,因为前者是标准化的,而后者是多样化的。而事实上,作为生产的艺术,却又与机器大生产呈现出相似性。

  3.艺术生产的规律

  马克思指出,艺术“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这里,马克思指的是艺术生产同样受“生产――消费”规律的支配,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论述了生产决定消费,即“生产生产消费”,表现在: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即生产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状态,消费也必然达到这样的水平和状态。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也指出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和生产的目的,这个理论对艺术生产尤其适用,在这里我们把读者的阅读欣赏活动视为消费,这样的话,只有当读者阅读作品时,也就是消费之时,作品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也就是说生产才算是完成。艺术生产不仅满足了消费主体的欲求,也影响着消费者的素质:“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生产着消费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③

  除此之外,在整体上,艺术生产的生产力状况也与物质生产的生产力状态保持一致,同时在生产方式上也有这种一致性。比如在前工业时代,艺术创作作为生产还不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真正意义的艺术生产才开始出现,应该按照马克思的定义,那种以消费为目的的创作才能被称为生产,比如狄更斯在报纸上连载小说,巴尔扎特与出版社签订小说出版的合约,他的不少小说都是在出版社的催促之下写成。小说也开始成规模的生产,比如大仲马就有自己的创作团队(虽然不是以公开的方式)。

  流行音乐开始艺术生产之路

  当下关于当代流行音乐生产方式的相关资料并不多见。目前对流行音乐的研究多从社会学、美学的角度考察,而从经济角度考察的也只是流行音乐的商业化经营,具体的生产方式极少有涉及。在此,作者根据上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有关艺术生产的理论来分析中国当下流行音乐的生产方式。流行音乐作为艺术生产,港台地区比大陆要发达。在唱片公司方面,完全是一整套的流水线生产体系和以消费为导向的生产模式。以香港当红女子组合twins为例,公司对她们的包装事实上就是对产品的包装:无论是在形象上还是在性格的塑造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公司想要她们呈现在公众面前的结果,她们会参与公司安排的各种训练,包括演唱、表演等等,这种训练使得她们成为更优质的产品。在演唱方面,虽然她们出道已六年,但唱功只是差强人意,但这并不妨碍她们有强大的人气。在歌曲质量上,多是些带少女风格的欢快歌曲,或是些温柔情歌,朗朗上口却在韵味上乏善可陈,她们每年出4张左右的新专辑,这些还不包括演唱会录影带和精选集。总之,我们看到的twins是英皇公司为消费者打造的一件产品,其音乐只是为增加twins的附加值而生产,在效果上为满足消费者快感,无深刻内涵。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理论家阿多诺对当下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流行音乐的特点有精彩的论述。作为音乐造诣极深的德国理论家阿多诺对流行音乐有着深刻研究并且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传统,他的研究主要针对爵士乐,也可以代表流行音乐的特征。

  正如我们前面所言,物质生产的生产规律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的一大规律就是标准化,为的是让产品在市场上畅通无阻。这同样也影响了艺术生产,流行音乐事实上就是一种标准化生产:“只要仔细注意一下流行音乐基本特征――标准化,我们对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便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判断。流行音乐的全部结构都是标准化的,甚至努力阻止这种标准化发生时也是如此。从最普遍的特征到最特殊的品行,标准化的特征无处不在”④。阿多诺举例说爵士乐看似以即兴表演为其基本特征,但这种即兴仍然是在一定的框架之内,阿多诺还从乐理上分析了爵士乐创作的框架,比如几乎所有的流行音乐都包括32小节,其范围限定在一个八度和一个调性之内。对当下流行音乐比较熟悉的听者也能感觉到,流行音乐市场虽然有众多歌手,但音乐的格调都大同小异,虽然偶尔能有极富个性的歌曲和歌手出现,但这种个性很快会被淹没或同化,比如周杰伦,他的第一张专辑确实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他的专辑越来越雷同也越来越“流行”。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的个性是伪个性:“流行音乐的必然关联物是伪个性化……。它控制消费者的手段是让他们忘记自己所听的歌曲早已被听过或已被事先消化”。听众是这种伪个性化的真正受害者。因为听众对流行音乐控制得越严重,他们注意伪个性化的能力就越弱。听众对艺术优劣的辨别能力也下降了。

  流行音乐在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拼命强调自己的个性化,而这个性化是它根本没有办法实现的。因此流行音乐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困境,这使得流行音乐永远处于”创新“之中,而这种创新又那么容易腐朽。

  结语

  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了经济基础。由此说来,流行音乐作为对经济状况的表现物是非常忠实地完成了自己的反映功能,但是与此同时,艺术,应该作为对单调化的社会生活的反抗,从这个角度上说,当下的流行音乐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为它们同样是单调和乏味的。笔者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强加流行音乐其社会批判的任务,因为轻松和通俗应该是它的最基本的属性,我们当然需要对社会有批判意义的艺术作品,但这些作品从根本上说不应该是流行音乐。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当下中国的流行音乐生产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马克 中国 当下 流行音乐 指导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