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论文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6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99(2009)05-0133-03

  

  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实际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倡导者和推行者。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内涵非常丰富,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具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毛泽东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普及宣传教育,目的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普及,作为推动中国革命第一位的政治工作,并亲自深入工人、农民中进行宣传讲解,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在他的著作中也强调:“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他还强调:“在现时,毫无疑义,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各级干部、人民群众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他认为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为群众所掌握,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才能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中就明确指出:“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该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因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了“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视,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

  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一旦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就能为中国革命的成功起到积极的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融会贯通,创造中国化和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进程的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所在。

  毛泽东自己就较早地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怎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反对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样三个方面,强调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研究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首先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巨大力量:“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然后指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是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这里明确提出了“马克思在中国具体化”的论断。最后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另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也批评了那些“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态度。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必须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毛泽东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说得非常清楚。他认为:“如果我们身为中国共产党员,却对于中国问题熟视无睹,只能记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的结论和个别的原理,那末,我们在理论战线上的成绩就未免太坏了。……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假如要作这样的理论家,那就要能够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领会列宁斯大林关于殖民地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学说,并且应用了它去深刻地、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找出它的发展规律,这样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理论家。”

  第三,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会束缚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发展。教条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对此有所警示:“如果我们今天不反对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则中国人民的思想又将受另一个形式主义的束缚。至于我们党内一部分(当然只是一部分)同志所中的党八股的毒,所犯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不除去,那末,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 不能启发,拿不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恶习就不能肃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三、了解群众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之处

  

  毛泽东认为了解群众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之处,只有了解宣传的受众,才能有的放矢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内化于群众,以增强宣传普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认为主要从研究群众,学习群众语言,在思想情感上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三个方面来了解群众,以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一,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研究宣传的对象――群众。“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 ‘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毛泽东深刻地阐述了要面向广大群众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必须研究宣传对象的思想,认为这是宣传活动取得预想成果的关键。

  第二,毛泽东认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学习群众的语言。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肯定了“大众化”的提倡,同时指出要注意学习群众语言:“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有些人则连‘少许’还没有实行,却在那里提倡‘化’呢!所以我劝这些同志先办‘少许’,再去办,化’,不然,仍旧脱离不了教条主义和党八股,这叫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没有结果的。例如那些口讲大众化而实是小众化的人,就很要当心,如果有一天大众中间有一个什么人在路上碰到他,对他说:‘先生,请你化一下给我看。’就会将起军的。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同时,毛泽东在该文中以季米特洛夫的报告为材料,要求大家了解宣传的对象,学习群众语言。在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方面,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大量运用生动活泼的人民群众语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普及。

  第三,毛泽东认为要推进大众化必须在思想情感上和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进一步强调,“大众化”就是与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眼睛向下,走进群众的心里,体察群众的需要,虚心向群众请教,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才能真正做到让群众欢迎,收到效果。

  

  四、宣传通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力工具

  

  宣传方式通俗化可以减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式障碍,增强理论的吸引力,让大众产生对理论的亲近感。在宣传的通俗化方面,毛泽东自己就身体力行,既从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理论家那儿学习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并与马克思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散发出新的光彩;又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丰富的养料,运用了许多民谚俗语,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通俗化的特点。

  毛泽东主要从宣传的内容、宣传的语言、宣传的形式这样三个方面强调宣传的通俗化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他指出宣传的内容要简单浅显才易于普及,“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因此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因此也比较难于生产,并且往往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第二,他还指出宣传语言还要避免枯燥无味,“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对于这样的宣传家,毛泽东谈到,“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毛泽东认为宣传要能够起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效果,在人们轻松愉快的心境环境里,在人们自发的笑声和掌声里,完成马克思主义传递的过程。第三,宣传要注意宣传形式要“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毛泽东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论文搜索
关键字:毛泽 毛泽东 大众 马克思主义 马克 思想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