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论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7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江西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并不发达的江西,如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成为全省各级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本文在分析“十五”期间江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成就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政府如何在加大推进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

  

  一、“十五”期间江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经过各级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从2000~2005年的“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全省三产结构由2000年的24.2:35.0:40.8调整到2005年的18.9:47.4:33.7;粮食近两年增产80亿斤,占全国8.1%;稻谷总产居全国第2位。

  2.农民增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2000~2003年全省农民收入一直徘徊不前,后两年持续较快增长,其中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9元,“十五”年均实际增长6.3%,比九五高0.7个百分点。

  3.劳动力基本实现双向转移。“十五”期间江西农村劳动力改变了由过去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基本实现了城市向乡村、农村向城市双向流动,如2005年在本省城镇务工经商达460万人,约占全省乡村劳动力就业总数的60%。

  4.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仅从乡村公路建设来看,“十五”期间,全省改造农村公路3.4万公里,是“九五”时期的5倍,兴建了农村道路4万公里,硬化农村公路突破1万公里。

  5.农村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和城市低保户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使全省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贫困家庭和农村特困家庭以及城市低保户家庭共计120万名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到此政策的好处。同时,阳光培训工程的积极实施,仅2005年就对全省22万农村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6.全省各地初步建立了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初步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农村救灾、救济、救助制度。江西省政府颁布了有关法规文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使千万灾民和100万农村特困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

  

  二、当前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江西省在“三农”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正确面对和分析目前的困难和问题才有利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1.农民增收的内生长效机制正在成长,但是基础还不牢。正如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指出的那样,从江西的情况看,近两年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靠政策优惠和粮食增产,而如何让农民长期稳定增收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完备的促进农民长期增收的有效机制。

  2.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停留在低级层次,自发性、盲目性问题突出。多年来,江西农村外出从业人员主要是自发性的,靠亲朋好友的拉扯和自己寻找打工之路,而由地方政府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劳动力的机会和数量很少。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在江西省外出从业人员中,92.75%的人员外出是靠亲属、朋友和个人找到工作的,只有1.07%的人员是由各级政府组织输送的,还有6.18%的人是经过中介组织介绍的。同时农民工也存在维权意识较差,竞争力不强导致就业面不宽等方面的问题。

  3.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多,农村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农业科技事业发展滞后是目前江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的集中表现。我们以农业科学技术为例,全省农业科技人员仅有4.5万人,占全省科技人员总数的5.7%,与农业发展速度和农业经济规模极不相称;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产值的0.1%,不仅远低于国外2%的比例,也低于全国平均0.2%的水平。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民居住环境不尽人意。在交通方面,江西还有17.1%的行政村不通公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8%的水平,大多数行政村基本没有硬化路,自然村依然是“羊肠小道”。有600万左右的农户还在使用简陋的厕所,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健康。

  5.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安全网”还很不安全。我们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江西实施情况来看,目前,全省试点县占县(区)总数的12%左右, 试点县参合率不高,少数地方群众积极参加意愿还不强,主要是农村医药市场比较混乱,药价虚高问题突出。由于药品的差价,农民得到的实际补偿可能等于零,甚至是负数。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对在“十一五”期间江西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目标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在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共同发展的新路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及“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我们认为在“十一五”期间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各级政府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强思想上的认识和制度上的创新,为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一,思想上高度认识“三农”的重要性。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省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省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全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第二,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特别是要定位好政府职能。“迄今为止,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经济职能方面,这是政府职能的片面发展。”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必须切实真正把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上来,转移到以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需要上来。

  第三,充分发挥政府自身的主导作用,构建政府、社会和农民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又长期的工程,但是“我国当前只是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因此,政府应该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农村建设,整合包括企业、公民、社会中介组织在内的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成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四,大力支持农村社会自治组织的发展,重点是要定位好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关系,培养、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加强农村的民主管理。

  2.充分发挥农民作为建设主体的作用,切实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为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第一,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据统计,2005年全省年末总人口为4331.24万人,其中有62.9%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民既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只有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相信农民、依靠农民,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发挥其主体作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第二,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增收特别是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问题,事关农民核心利益,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大事。针对江西农业资源特别是山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状况,我们要把眼光放在整个全省国土资源上,做活“山、水、田”文章,“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的发展思路。

  第三,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江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500多万人,其中600万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是中西部地区的劳务输出大省,成功有序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对于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将外出务工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统筹社会教育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的质量;在加强和巩固与“长珠闽”地区劳务输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全国甚至海外的劳务输出领域;积极探索建立与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的土地、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从季节、临时型转移向长期、永久型转移转变。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向农业。江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农业基础薄弱、粮食产量不稳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性质和特点依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政府必须在农业的现代化方面下大力气。

  第一,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加快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业、水产业、畜牧业,推广猪沼果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和领域。

  第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建设。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促进农业与工业更加紧密的结合。

  第三,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第一,要让农民走平坦的路。根据“十一五”规划,全省每年要完成10000公里的农村公路路面硬化,使农民都能走平坦的路。政府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些道路建设滞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对于当地农民无法提供相应配套资金的地区,政府应该全额给予支持。

  第二,要让农民能喝上干净的水。江西农村还有大约50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难以喝上干净的水,解决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在“十一五”期间,政府要通过多元投资的办法,使还没有达到饮用水源标准的农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第三,要让农民拥有优美的居住环境。要优化村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畜分离,加快村庄和庭院的绿化、美化。

  5.加强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使老百姓能得到切切实实的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

  第一,增加投入,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阶段要普遍推行“一费制”,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第二,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按照既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建设步骤,2007年扩大到全省县(市、区)的60%左右,2008年在全省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第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新风、破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和团结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6.认真总结并吸取国内外建设新农村的有益经验。除了借鉴历史上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成果外,更要高度重视新时期全国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如南通、成都,特别是赣州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还应向国外成功典范学习和借鉴,如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农村现代化建设、瑞典的“农家人”合作社等等。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程,也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现实的需求变化而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这也促使各级政府要在实践中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不断采取灵活务实的对策和措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农村 现代化 背景 农业 建设 现代
最新农林学论文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
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北方秋葵育苗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的影响因素及改
甜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宁阳县蔬菜标准园区创建措施及成效
甜玉米新品种江甜088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
热门农林学论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与对策措施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