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8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Discusses the middle school music education shallowly to the student quality raise

  Pu Yuming

  【Abstract】The music education by its special artistic form to the student quality’s development the function which influences subtly. As teacher’s we, in the music education, should learn to choose the correct teaching method to guide the student positively to the morality, intelligence and physique, the U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Keywords】Music educationStudent qualityRaise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来源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起着美化心灵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是模仿的艺术,它模仿人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是为了表现人的本性,音乐对青少年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和谐的音乐可以使青少年的身心和谐的发展。[1]从两位大师的观点可以看出,作为艺术学科的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够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它不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宣泄,一种寄托,还能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发,提高素质。因此,学习音乐不仅有助于欣赏音乐美,还有助于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有助于激发人们追求更高层的精神享受和对美的创造力。那么,中学音乐教育应怎样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怎样用音乐引导学生向美和善方面发展,成了我们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要从思想道德、情感素质、身体心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审美等多方面入手。

  

  1.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2]的确如此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 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 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渊源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浩瀚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根据我国国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选择音乐作品更要有针对性。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应偏重歌唱祖国、歌颂中国共产党、树立远大理想、赞美家乡、歌唱学校等歌曲的教学,并欣赏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高雅音乐和艺术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音乐舞蹈诗《东方红》等,这些作品犹如历史的一面镜子,以歌叙史,它们以流畅奔放的旋律、完整宏伟的节奏、质朴无华的情感、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可以形成对学生的强烈感染力和激动人心的召唤力,使之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议教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 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 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优秀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使之领略到我国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发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2.音乐教育与情感素质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感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音乐教育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 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奉陪着流下同情的泪。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 》,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着伟大军队在 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 使人奋发。所以,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 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3.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的培养

   美国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 类智力的最好途径,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智力。”[3]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 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 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这也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 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 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 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 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4.音乐教育与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如果课间能让他们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就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他们在课堂上精力更集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具体做法可以将沿用了几十年的刺耳的铃声用播放中外名曲代替,上课、下课、课间操、午间休息、放学等不同的时间播放不同的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充满高雅音乐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工作,一定是件快乐的事情。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还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制造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种音乐课外活动。如,组建舞蹈队,带领学生跳健美操、舞蹈或其他各种类型的舞蹈,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学生的身心一定都能得到愉悦和锻炼。再如,组建合唱队,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同时优美的歌声,能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统一的声音要求,各声部的协调配合还能培养学生一种集体主义精神。

  

  5.音乐教育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主要的要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音乐教育能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都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音乐欣赏教学环节当中,它以音乐作为对象,通过聆听和其它辅助手段(阅读、分析乐谱、介绍有关背景材料)来感受、领悟音乐的真谛,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创造思维能力,陶冶其情操,并使其接受教育。可见,音乐欣赏教学除聆听为主外,还要求学生了解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记忆主题旋律,分析其调性和曲式结构,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感情内涵,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意境和情节,这就为学生展示创造思维能力、想象力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

  

  6.音乐教育与审美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它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所以,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6.1培养审美兴趣。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但是,这仅是停留于乐谱上的成果,仅仅是一度创作。演唱(奏)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二度创作。听者对音乐欣赏感受及领悟是三度创作。鉴于音乐艺术在表达方式上的特殊性,使它在“二度创作”和“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力求按乐曲所要求表达的感情和风格特点准确地范唱、范奏,使学生学习时对乐曲有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印象,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学生才喜欢。这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手势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因素。简而言之,只有老师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学生审美兴趣。

  6.2培养感觉音乐的能力。感觉音乐的能力,就是对音乐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它通过联想、反应、共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去研究由旋律、节奏、和声、风格等组合布成的音乐美。[4]音乐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从音乐作品的内容、形象中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动“情”,使他们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达到真切、深刻的程度。

  6.3培养理解音乐的能力。音乐的本质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而形式表现情感,它就是情感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非逻辑的方式认识情感的性质,即通过直觉去把握情感的形式。艺术家用符号呈现直接性所展示的正是这些形式。一部作品中,明确表达情感就是使情感客观化,从而使情感变成一种适合于审美领悟的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在音乐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 理解音乐艺术表达思想感情所特有的手段和形式,包括各种音乐语言,如乐句、乐段、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等,必须要学生牢固地挖掘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否则,是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但是仅仅掌握和熟记音乐课本上的一些音乐知识和术语,还不能算是能力,只有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分析、理解音乐作品中,才真正具有理解音乐的能力。

  6.4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以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表现等特点,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范围内,适时地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优劣、情感的健康与否,具有鉴别的本领。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就可通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艺术情操,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音乐教育 素质 中学 学生 教育 音乐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