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31

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0)05―0059―04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院校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带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难题,让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在这次挑战中,民办高校面临着两种抉择:一是把握良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站在市场经济的主战场,采取“双主动”,即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需要,拓宽办学功能,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服务于社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二是立足眼前,保守办学,坐等生源,侥幸生存。

  实践证明:学校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外抓生源、内抓管理为切入点,坚持以特色优势参与人才培养和市场竞争,以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才能增强学校的办学生机和活力,才有民办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民办高校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将主要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一、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民办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其他社会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有所下滑,就业过程中呈现出很多问题。诸如,过于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地域倾向问题比较明显等等,迫切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就业心理辅导。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高等教育扩招因素

  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生源,毕业生的数量也随着逐年剧增。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8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7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而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余人。由于高校毕业生增量过多,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二)我国国情决定劳动力供大于求

  据估计2009年我国新增加的劳动力人口约2600万,而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1000万,供大于求的情况是非常明显的。所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与我国国情息息相关。

  

  (三)金融危机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冲击

  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一些高新企业、私企、外企及制造业、IT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相关用人需求明显降低,这将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这两年就业困难。民办高校设立的专业大多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所以不少毕业生就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

  

  (四)民办高校部分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部分专业人才相对过剩

  我国过去基本是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民办高校虽然办学理念与市场结合紧密,但仍然有部分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学生的学习不够刻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足。许多企业反应,现在的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本人又不能虚心、踏实地学习,解决不了行业中的相关问题,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造成部分专业人才相对过剩。

  

  (五)用人单位的因素

  近年来,人才市场出现一些用人单位提高门槛、盲目追求高学历现象。有的用人单位只看眼前,只重视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不注重人才长远培养。有的单位思想观念陈旧,还不认可民办高校,在选择民办高校优秀毕业生时还有所犹豫,使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和公办大学的毕业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些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存在重男轻女现象,认为女性属于家庭而不属于事业的思想观念依旧存在。

  

  (六)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因素

  择业思想准备不足。随着求职择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大学生择业思想准备不足,在择业中,或者过多地怀疑或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准确自我定位,在求职中显得有些消极被动。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就业观念未改变,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近年来的扩招,学生质量相对有所下降。有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实际操作能力差。有的实际操作等能力较强,但学习成绩不过关,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

  

  二、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仅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及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样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一)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1.就业指导工作不被重视。

  很多民办高校重招生、轻就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生源和扩大招生规模上,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表现在不少民办高校没有设立就业指导机构,有就业指导机构的也不够健全,而且就业指导工作没有贯穿始终,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才搞几次讲座,指导对象只局限于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时间仅仅是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甚至几个月,所以缺乏长期、有效的就业指导机制。

  2.就业指导模式单一且内容简单。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大多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和民办高校学生特殊性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因此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3.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当前民办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老师。民办高校人员配置一般较简单,日常事务又比较繁多,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忙于应付杂务,难以有固定时间和充沛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而且他们很少接受过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培训,距离就业指导工作的职业化要求相差甚远。

  

  (二)加强民办高校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1.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错位的问题。

  首先,企业的岗位和学校的专业本身存在着错位,专业设置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一个过程,而用人单位所需岗位必须紧跟市场变化,大学所设专业和社会用人需求岗位存在“时滞”。虽然民办高校紧跟市场脉搏,但仍然存在稍稍滞后的现象。其次,高校人才观和企业用人观存在差异,学校的人才观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业、在校的表现。如果你品行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在学校你就是好学生。而对于企业,为企业做出贡献、创造利润的就是人才。正是这样的 教育培训的错位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并且目前来看这种错位短时间内还难以解决,就业困境仍将延续,正是这种客观事实决定了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它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困境,但至少能够在这种错位中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而发挥这种作用的主要就是大学里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民间力量成立的衔接式教育培训机构。

  2.解决学生择业和企业用人之间存在错位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在大学生选择就业的所有制结构中,选择三资企业的学生最为集中,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学生次之,而选择去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者则非常之少。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被调查者认为这两种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不确定性较高,个人的专业知识难以发挥或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但事实上这和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不相称。而企业注重人才效率,一般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短时间内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更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毕业生。所以高校学生和企业都急切需要就业指导来转变择业观念和用人观念。

  3.民办高校学生的自卑心理需就业指导来引导。

  民办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向大企业推销自己的勇气。主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信心不足,很容易使用人单位怀疑其能力,从而失去就业机会。另外,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普遍不够扎实,在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竞争劣势很明显,调查中有79.3%的用人单位认为民办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性很强的领域需要经过专业上长期系统的培训。多数研究机构的招聘负责人说:“我们只招收公办大学的毕业生,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而且具备更强的科研能力”。所以,民办高校学生需要专业的就业指导,尤其是在就业心理指导方面,这是个长期的指导过程,需要更专业的指导队伍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满怀信心地走入市场、走入社会。

  

  三、加强就业指导,促进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努力创新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形式

  提高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必须将授课、讲座、报告、讨论、调查走访、咨询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实地参观、考察相关校企合作企业,在实践中创造新的指导形式,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

  1.从新生入学就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便对自己的专业、自身情况有一定的认识。

  2.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情况、认清形势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通过对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专业水平、思想表现、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了解,掌握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社会对专业需求的趋势,这些信息不仅是就业指导的良好素材,而且可以作为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参考和决策依据。

  3.努力搭建民办高校学生实习锻炼的平台。民办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穿针引线,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帮助。这种形式可以同实习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结合起来。大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可以锻炼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而且在与实习单位的直接接触中,可以发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自身的不足。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在实习锻炼过程中,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可能被实习单位“预定”,提前就业。

  4.实行对学生的分层职业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选择考研或出国留学等进一步深造,或鼓励他们去考公务员;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则要引导他们根据兴趣爱好确定职业方向,为毕业就业奠定基础。

  5.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就业思想道德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引导和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加强就业渠道的拓展。首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互动,培养民办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采用“订单式”培养方案,学校与企业订立长期的实习基地合同,保持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毕业生对口参加实习实践。其次是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委派就业工作人员奔赴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优秀毕业生,使用人单位了解学校,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为毕业生的就业开辟广阔天地。强化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实行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二)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转变毕业生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念

  在大学生求职方面,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摒弃不切合实际的择业观,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指导。目前,全国大学生就业已进入低起薪阶段,而大学生就业的低起薪表现了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不再唯学历,而是唯能力,这是用人更加理性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民办高校毕业生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客观趋势,降低择业期望值,通过就业后努力工作,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待遇。走“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道路。树立竞争观念,正确认识自己,主动谋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积极参与竞争,勇于“推销”自己,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惑,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求职心态,从容面对挑战。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积极宣传国家相关就业政策,鼓励民办高校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中西部艰苦地区就业。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帮助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发展创业,具有开拓精神、能够吃苦耐劳的大学毕业生的发展机遇会更多。

  

  (三)加快专业化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对现有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努力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职业指导教师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层次和水平,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民办高校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在缺乏就业指导人员时,可以从外界招聘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专业化指导人士。

  总之,通过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形式的创新,就业指导内容的夯实以及就业实习实训的加强,培养优秀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高校的教育水平,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民办高校 就业指导 对策 现状 指导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