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市场经济条件下“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研究理路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研究理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01

市场经济条件下“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研究理路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4-0048-05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社会群体政治参与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是充分发挥青年"智库"作用、促进决策民主化及科学化的重要路径,也是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客观需求。从历史上看,“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的学生运动都表明,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他们政治参与的程度和力度影响着整个时代思想意识启蒙的进度,左右着社会制度变迁的程度。

  早在中共十四大上,党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这就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已经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并且深入人心。如今,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及其意识正逐步走上良性循环与科学发展的新轨道。“90后”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生力军,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力量,这些受过高层次教育、富有智慧的学生群体,其政治参与意识如何,不仅是衡量高校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尺度,也是衡量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参数,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政治问题。

  从学术界总体研究情况来看,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意义、影响因素、解决对策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研究缘起、核心概念、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为今后深入开展系统化的调研活动做好理论铺垫。

  一、研究缘起

  1.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对国家政治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社会各阶级、阶层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治生活,通过民主政治推进国家全面走向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国家的经济建设,还是现代化发展,归根结底要回归到建设的主体――“人”。“我们所关心的是回到对人的考虑上来,我们感觉到,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因素是个人,除非国民是现代的,否则一个国家就不是现代的”。且不论该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怎样,其本身都是外在的形式和空洞的躯壳,一国人民需要一种能赋予现代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普遍的心理基础,他们必须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经历现代的转变以具有某种程度的现代性,否则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为此,需要人们在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之间寻求一个制衡点,保证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是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一个国家民主程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大学生作为公民中最具朝气的群体,其政治参与意识是不容忽视的。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请看今日之校园”。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曾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涉国家的政治文明进程和发展趋势,参与政治生活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重要方法和现实路径。

  2.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是对市场经济的深刻反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在深刻反映着市场经济条件的变迁。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构成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社会矛盾统一体。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推行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了大学生政治观念和行为特征的深刻变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关心政治生活、投身政治改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新格局。

  3.“90后”大学生是关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整体的年龄结构发生着显著的变化,“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主体,是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90后”一代的思想与理念同老一辈人有较大差异,尽管他们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但“90后”的社会价值亦在渐渐凸显,这特殊的“一代”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影响高校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这种意识的缺失即表现出来的政治参与冷漠是当前制约高校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的重要因子。“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状况究竟如何,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乃至社会的发展,能否实现如同马克思所提倡的那种“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值得人们深入探究。

  “90后”大学生相比“80后”大学生而言,具有更加鲜明的自我意识,更加多元的发展方向,以及令人难以捉摸的个性特征。研究“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陈贤鸿、阙霄认为,“90后”大学生时代感强,但是功利倾向却十分明显。例如一些学生积极入党,虽然从一方面显示出“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但是他们入党的动机却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如今,只要有社会现实的需要,一些“90后”大学生就认为自己的各种做法都是“言之有理”的,这种个人道德缺失的现象,容易造成“有才无德”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占据主要阵地。因此,“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成为我们必须也应当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

  1.“90后”大学生

  “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本项目中,“90后”大学生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在校大学生。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多为独生子女。

  2.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是近现代政治学的一个概念,是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政治参与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学术界存在一些分歧。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将政治参与定义为:“参与制订、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动的任何人,无论他当选的是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成过程。”美国学者尼和伏巴在《政治参与》一书中指出,“就政治参与这个术语来说,我们指的是平民或多或少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或)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 《辞海》这样界定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影响公共权力的行使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的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认为,政治参与定义是“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国内学者王浦劬在《政治学基础》中把政治参与定义为“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上述定义都强调了政治参与行为在“合法”与“制度内”运作的前提,因此,政治参与必须是试图影响公共政策且为政治体制内的合法行为。但一些学者有别于“合法性”和“制度内”的定义,认为抗议、暴力等行为也属于政治参与的范畴,如国外学者蒲岛郁夫、尼?诺曼和西德尼?伏巴。国内一部分学者也认为政治参与应包括制度范围以外进行的参与行为。杨光斌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吴志华、程同顺等认为,政治参与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既有合法参与,也有非法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民众通过各种途径介入政治生活,试图影响政治体系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则,特别是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

  笔者认为,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以一定的程序与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治体系运行与决策的政治行为。这个概念认为政治参与的主体就是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既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政治参与是试图影响公共政治生活的决策的政治行为,不包括政治态度等心理活动,也不包括政治学习这些与政治相关的概念。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的行为,其主要方式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

  3.政治意识

  学者就政治意识(political consciousness)的涵义存在着诸多意见。吴大英、杨海蛟认为,政治意识作为政治领域的精神现象,是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反映,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习俗和政治价值的复合存在形式。有学者把群众或公民的政治意识称为“过渡型的意识形态”,认为这种过渡型意识形态的方法较为切合实际,对于意识现象的评价也可能较为接近现实。文小勇主张政治意识包括五个部分,即政治心理意识、政治信息意识、政治舆论意识、政治道德意识和政治信仰意识。政治心理意识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非系统的自发反映形式,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倾向”。政治信息是“政治决策的基础,是沟通政治部门的纽带和政治协调、监督与控制的依据”。掌握政治信息是进行科学政治决策的基础,它将有助于“减少政治主体对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完成政治目标的可能性的东西,或者说是提高为达到政治目标而操作政治环境的有效程度的要素之一”。政治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是制约人的政治行为的无形工具。西方国家把大众政治舆论看作是信息时代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政治道德是“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道德,是社会化的公众道德观在政治生活中的推广和应用。当社会公众用自己的道德观来分析评价一定的政治现象,并依据大众政治道德的原则与规范来调整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时,就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结合,就出现了政治道德”。政治信仰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柱,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与发展的始终,并随着文明史的演进不断变化”,而“政治制度、过程、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信念或价值观,往往表现为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或政治主观形态,它为人们指明政治方向,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范畴”。

  政治意识是一个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有机体。政治意识主要指政治民主意识,包括民主选举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民主决策意识、民主监督意识等内容。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政治意识左右政治主体的行为,影响社会的政治面貌,促进或制约政治发展。人们受一定意识的驱使或支配,政治意识作为政治的精神形态,如果内化为人们的某种观念、意志、情感,便会产生相应的动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驱动政治主体做出一定的政治行为。如果这种包含人们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的政治意识符合政治发展的规律,就会形成一股统一且巨大的社会力量,通过政治活动推动政治发展。政治意识不仅驱动人们施行政治行为,而且指导和规范政治行为。不同性质和内容的政治意识,所指导的政治行为的性质和效能也截然不同,文明的政治意识导向的是文明的政治行为,相反,愚昧的政治意识将导致落后的政治行为。

  4.政治参与意识

  基于上文对“政治参与”和“政治意识”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政治参与意识(consciousn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应当包括人们对于政治参与的价值评判、效能感、满意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政治参与的价值评判,指人们对政治参与功能的认知,即肯定政治参与,抑或贬低甚至完全否定政治参与的作用。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指人们对于自身政治参与行为的信心。有较高效能感的人相信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会有效地改变结局,因而会积极地行动,而效能感低的人则信心不足,怀疑甚至否定自身政治参与的作用,产生冷漠的政治心理,由此不去参与政治生活。政治参与的满意度,是指人们对政治参与行为的看法、评价以及态度,主要是基于对以往政治参与行为的认知,进而影响目前以及今后的政治参与行为。如果满意度高,则会认为先前的政治参与行为起到了效果,就会积极参与如今和未来的政治活动,反之,则会产生冷漠的政治心理,从而“不行动”。

  三、研究现状

  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渐显露出更为重要的地位。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涵,更是吸引着无数学者和社会人士的普遍关注。作为公民中的一个重要群体――“90后”大学生,有义务也有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大业中,为实现我国民主法治的伟大蓝图贡献一份青春和热情。

  目前,学术界关于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关于我国大学生政治心理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论文,但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研究的专著成果很少见,特别是针对特定群体如“90后”大学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经总结,笔者对当前学界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原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梳理。

  1.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客观因素

  (1)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体制逐步从原有的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社会需要的狭窄专业性人才,转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高校加大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提高了广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问题的积极性。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进大学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政治参与的能力。

  (2)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励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青春热情,他们对市场经济的概念比较敏感。 “90后”大学生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直接受益者,市场经济中的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务实观念等观念直接影响着“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此外,市场经济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提供了直接参与政治的机会,这也使得他们的政治理想较以往有了更多实现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猛发展对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主观因素

  (1)政治参与的价值评判赵晶宇、蒋霞、张健等认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调动他们的政治热情,吸引他们参与政治生活。沈旭红认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政治文明进程和发展趋势,大学生应该主动接受国家倡导的政治文化的熏陶,提高政治参与的自觉性。高旭认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

  当前主流的价值观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首先,在中国历史上,青年大学生一直走在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前列,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和强度影响着社会民众的思想观念的启蒙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比如,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其次,从现实层面看,大学生肩负着振兴民族、建设祖国的重要职责,只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才能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政治觉悟,才能尽快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社会。

  (2)政治参与的效能感陈金圣、周爱萍等认为,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渠道和层次具有狭隘性,总体效能具有局限性。大学生政治参与虽然具有多种途径和形式,但是能参与的层次比较低,大学生不能直接影响到省级、国家级等方面的决策,这表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明显较低。赵晶宇等人认为,我国政府的决策民主化程度还有待遇提高,选举制度还不够完善,处于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对自己影响政府决策的信心严重不足,因而政治效能感普遍偏低。

  对于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效能感,学界不约而同地指出,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渠道和途径还有待于拓展,相关的制度仍需完善。学校、政府和社会应当鼓励并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造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以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让政治参与更加现代化、制度化、真实化。

  (3)政治参与的满意度罗志认为,近年来,党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了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加上国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而我国经济建设却一路高歌,坚定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信心。张永强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形成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的全新格局,大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政治。蒋霞等人则认为,大学生对于政治生活中的假、大、空的做法明显感到力量不足,无法改变不合理的政治现象,导致他们对政治参与抱以失望的情绪,以至于主动放弃政治参与,或是以消极的态度来应付了事。关兴认为,对于我国不断发展的经济和日渐宽松的政治环境来说,大学生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体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政治参与特征,政治参与的意识明显增强,更加积极。然而他同时也指出,对于政治参与的情感中,除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于国家的使命感,还有一种新的因素――功利。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与政治功利是正相关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对于政治参与的动机不再局限于国家利益,他们认为个人利益更加实在,个人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对国家利益的实现越来越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对自己政治利益的过分关心,是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个目的。

  通过对比,笔者认为,当下的主流观点都认为大学生应当更加积极参与政治。首先,从客观条件讲,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日益开放的国内政治环境使得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政治活动之中。从主观条件看,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价值评判、效能感与满意度,都倾向于积极乐观的方面,即当代大学生是愿意参与政治并且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诚然,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依然有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表示担忧。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有些学者通过统计发现,目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途径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此外,大学生尚未真正步入社会,无论是心智还是社会地位都尚未成熟,因此他们的政治参与对于政治环境的影响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直接抑制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

  面对当今大学生的主体――“90后”,我们不禁发出疑问,市场经济条件下“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究竟如何?我们是否仅仅通过归纳总结先前的结论就能推论出“90后”群体的政治参与意识现状?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令人遗憾的是,笔者并未找到相关学者对此进行的专题研究。“90后”大学生在身份上和以往的大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90后”正处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治体制不断推进的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对于“90后”能否挑起国家未来的大梁持怀疑态度。面对着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局势,面对着来自众人的质疑,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开展调查来回应社会的期盼,那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他们到底是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抑或是群体的无意识,笔者期盼学界能够通过富有成效的调查,从某个侧面得出一点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研究理路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路 市场经济 意识 条件 政治 大学生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