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03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有很多人在面对家庭里的冲突、同学间的摩擦、学习上的困难及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刺激等种种情况时,容易产生困惑甚至焦虑的情绪。可见当代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之一,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笔者作为语文教师,仅就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一、利用教材中的美文,无声潜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都集结于此,所以,它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教材,也是美育、德育的好教材,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如学习王家新《在山的那边》时,可以赋予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习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时,可以使学生领悟生活中应如何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进行讲诚实反撒谎的完整人格教育……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通过指导写作,为心理保健筑起“预防线”,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广阔的空间

   众所周知,“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排泄,心中淤积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而语文课外练笔包括日记、随笔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因而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或随笔之类的文章是必要的。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及话题作文的方法使之排泄不良情绪,并通过它们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心理作文呢?

   本人认为作文写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在作文指导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界着眼,在感悟自然中体悟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提升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第二,作为语文教师,一定既要给学生营造理想的人文世界,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懂得如何正确地对待其中的阴暗面,让学生既有理想又懂得社会,绝不能让学生生活在童话世界当中。第三,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可以适当拟一些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题目。第四,通过作文与日记修改强化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体会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辩证关系。总之,写作教学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极佳途径,一定要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三、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是学生展现自我、发挥才干的舞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常常会有许多接触,难免会有摩擦,由此产生的误会也就不足为奇了。语文教师如能就事情发生的起因、本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解,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就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哨了吗?如:针对某些同学经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的心态,让学生办关于《退一步海阔天高》《小事见风度》等的墙报,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培养健康的心理。语文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就能使一些细微的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消失在萌芽时期。

   四、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是学生与老师接触的第一阵地,同时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最直接的现场。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回答,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对答中找到自信,找到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鼓励时时发生在学生的身边。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作为老师一定要为多元立体地理解运用教材而努力,让心理健康这朵小花开放出灿烂的花朵。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健康 语文教学 语文 心理 教学 健康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