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数学教学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数学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05

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数学教学

  

  过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一般表现为教师讲、学生练习,比较单调,时间长了学生就很讨厌这种刻板、机械、毫无乐趣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为课堂教学创设宽松、和谐、充满兴趣的氛围. 那么,究竟如何创设情境呢?笔者总结其中的几点如下:

  一、创设实验情境

  创设数学实验情境主要是指要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实验工具(如手工、计算机等)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七年级下学期在学习三角形这章时,首先可以设计小木棍摆三角形的实验情境,如果给学生很多一样长的木棍,学生很快就能用三根小木棍摆出三角形. 如果每个小组有六根这样的小木棍,问:学生能否摆出四个三角形?于是学生会很兴奋的进行尝试. 接着,在此实验基础上进入下一个实验环节:问学生能够用多少种方法把一个大的正方形划分为九个小的正方形. 初一的学生一般活泼好动,容易争强好胜,一般学生会积极的动手进行尝试,通过成功或失败的尝试为学生感受探究的快乐、培养良好数学学习心理奠定了基础,使我们的学生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能独立的克服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为数学学习建立了自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指教师把问题带入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学生自身知识基础之间激烈的矛盾,这种矛盾冲突会激发学生进行反省性的探索,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深入的钻研、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动力,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公理时,可以先让每名学生在白纸上面利用直尺和量角器作一个△ABC,使AB = 3 cm,BC = 5 cm,∠B = 20°,然后用剪刀剪下来与其他同学的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可以重合,这时学生发现是可以重合的,然后学生改变角度和长度,让学生再作三角形,然后剪下来看看是否能够重合,经过多次尝试,会发现都是可以重合的,此时教师就要启发学生总结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即“边角边”公理.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尝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于简单的实验之中,使我们的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提高了认知能力.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成了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通过多媒体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逼真的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实际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数学知识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就能更有效的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启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思维,使我们的学生变得轻松愉快,激发了求知欲,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奠定了基础. 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首先问学生:站在地平线上面看日出会出现怎么样的几何现象?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太阳升起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太阳升起时出现的三种不同的过程,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把地平线抽象成直线,把太阳抽象成⊙O,提问学生直线l和⊙O的位置关系都经过哪些变化,最后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关系,画一个圆和一条直线,并测出圆的半径长度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然后使直线运动,进而会出现直线和圆的相交、相切、相离的动态位置关系,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圆的半径R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这组实验观察,学生就很容易推出,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之间的关系式:相离时,R < d;相切时,R = d;相交时,d < R.

  四、创设猜测情境

  猜测是指在原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使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假设推理,是学习数学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 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创设合理的猜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再根据定义判定全等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然后让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猜测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必须是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也是对应相等,如果不是,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并说明理由. 问题提出后学生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通过这种猜测,使每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之中. 最后教师用几何画板的测量方式和让学生动手方式验证两个三角形重合的结论,同时教师要及时把学生猜测的结论命名为×××同学的×××定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巧妙的设置使新旧知识结合,引导学生探索创新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融入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五、结 语

  数学知识是很抽象的,教师要学会创设各种情境,把抽象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 因此,我们的教师要善于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殿堂,开启智慧之门.

  

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数学教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数学教学 情境 优化 数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