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论文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09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1-0094-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必然要结合在一起。但事实上,许多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都没能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甚至根本没有结合的意识,因此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文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作一具体分析。

  一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的原因

  1.对语文学科性质存在偏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专家学者指出:“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运用能力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特点。许多教师只是看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根本没有看见“统一”,主观地认为阅读教学体现了“人文性”,写作教学体现了“工具性”,完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分开进行。

  《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一篇非常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这篇文章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课标教材都被选入了。面对这样一篇文章,有的老师会着力梳理全文的结构,有的老师会全力分析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这样的思路,老套呆滞,只从文本内容出发,不注重文本精神的探讨,不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活跃。把能读懂文本作为终极目标,阅读只是阅读,根本没有深入地思考阅读背后的“工具性”知识。

  2.对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存在误解

  新课标和以前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要包括语文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能力要包含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为知识比较显性,和以前的大纲教学没有多大区别,所以有的前线老师就把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如教学《纪念刘和珍君》时,老师把文学常识、字音识读、概括段落大意、疑难句理解作为了教学重点,“穿新鞋走老路”,不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朗读能力,不去启发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特色,只是“蜻蜓点水”似的粗略了解文章内容,没有站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高度来设计问题。

  过程和方法是一个被人忘却的维度。虽然新课改一直都在强调其重要性,而老师们却一味关注结果性的东西,从而忽视过程性的东西,所以才会导致学生发现不了文章的“美”。老师引导不到位,以至于学生只得“浮”在文章表面,难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写作特色。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很难有独到的见解的,那么学生就很难从文中去发现、挖掘写作的技术和艺术了。

  情感态度,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没有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的支撑,学生是不会理解刘和珍等烈士为什么要赤手空拳地去请愿,就不会明白鲁迅先生的悲愤之情,毕竟学生所处的时代和那种动乱不堪的年代已经大不一样了。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就很难独立思考,挖掘素材的内涵,所以学生觉得能读完文章就算任务完成,至于读没读懂,读没读透,读后有没有感受,学生就不去考虑了。所以学生又怎么从阅读过程中收集写作的素材,学习写作的技巧呢?

  3.教师创新意识不到位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多么重要。

  拿到《纪念刘和珍君》,老师们根本没有从文章整体来观察它,其实,我们是可以从阅读的过程中抓出写作的点滴的。从文体上来说,《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我们可以借鉴鲁迅先生是怎样组织全文的;从内容上来说,我们可以从阅读过程中学习怎么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从语言上来说,我们可以学习文中的很多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以及犀利的语言风格。

  然而,很多老师都没有注意这些,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在阅读教学中教授关于写作技术与艺术的意识。他们只是把《纪念刘和珍君》完全当做了一次阅读教学。

  由于这三点缘由,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出现了大沟壑,那么到底怎么来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鸿沟呢?我们能不能跨越过去呢?现浅谈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二 针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提出的对策

  1.备课前:精确分析教材内容,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

  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不要忙着去确立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做的是解读教材,看看这篇文章属于哪个单元,看看单元说明,提取有效信息,定位好这篇文章的性质。其次就是啃文本,晋朝陈寿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写道:“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意思就是说多读,文章的意义就会跃然纸上。所以我们要反复阅读文本。然后才是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何为“合适”?那就是必须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要遵循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只有老师有这种目标,阅读教学时才会融合写作指导的过程。

  比如,在设计《纪念刘和珍君》的目标时,我就反复读了文本十遍以上,最后发现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文章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由“一”到“七”七个数字作为七个部分的小标题。我又联想到学生平时作文的一大现象――很多学生都在采用小标题式的结构方法来作文。于是,我把小标题作文作为了一个重要教学点。再仔细品读,我发现文章的第四部分有许多的虚词运用,而且我们作文中正缺乏这方面的写作方法,于是我又将现代文中的虚词运用作为了另一个教学点。再深入去品读文章,我发觉文章的个别语句特有韵味,饱含了鲁迅先生的悲愤之情,于是我又把感情真挚作为了第三个教学点。这样,三个教学点紧紧扣住写作教学指导,而这种指导不是独立的,而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逐一实现的。

  2.教学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搭桥铺路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教学的管理者和班集体的领导者。教师设计了恰当的教学目标还不行,还必须一一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文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纽带,要实现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指导的转变,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才能从阅读过程中发现美,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可能挖掘出写作的素材和技巧。

  我在《纪念刘和珍君》的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引导学生思考。在新课开始时,我问学生:“你们以前在初中学过哪些人物传记?作者是怎么来记叙这些人和事的?”学生马上就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作出了回答,接着我就总结出古代的人物传记的一个特点:平铺直叙地记叙一个人的生平事迹,并附加作者的评价。然后我让学生思考《纪念刘和珍君》是不是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来写作的,这样很自然地就过渡到文章写作方式的学习。

  除了引入新课之外,我还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文章的亮点。于是,我就让学生首先浏览全文,结合注释给字词注音,并谈谈他们最明显的发现是什么,这时学生有点无所适从,我又提示在文章结构方面有什么明显的特点。于是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文章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由“一”到“七”七个数字作为七个部分的小标题。这样,很轻松地就过渡到了本文预设的教学目标上来。这还不够,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来代替“一”到“七”七个数字作为小标题。发现学生有点困难,所以我又把问题转化为“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添加小标题”。每一部分我都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学生既思考了问题,又阅读了文本,还锻炼了概括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关于文中虚词的教学,我采用的是教师示例分析法,然后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其他学生合作探究。最后我总结出学生小标题写作必须注意的事项:新颖性、概括性、简洁性和逻辑性。尤其强调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逻辑性,学生就可以从阅读思考过程中吸收小标题写作的精髓了。关于语言的教学,我只是让学生自己朗读,然后体会其修辞手法及其思想感情。这样,我步步引导,学生慢慢步入正轨,完成了从阅读到写作的一个小尝试――小标题写作。

  其实,不只是《纪念刘和珍君》这样的现代文才能作为跨越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鸿沟的范例,还有许多其他的现代文、文言文都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挖掘写作的宝藏。譬如从《小狗包弟》中可以汲取对比、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荆轲刺秦王》中可以挖掘塑造人物形象和叙述故事情节的写作技巧。关键是教学实践中要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

  3.教学后:布置作文训练,强化写作素养

  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在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靠自己亲身的实践才能体会到。同样,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交给学生的写作点滴还必须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反复地练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写作知识,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才能真正联系在一起。

  为了强化学生小标题写作的能力,我在教学《纪念刘和珍君》之后让学生写了一篇名为“令人难忘的细节”的记叙文,要求必须采用小标题样式,作文收上来后,和以前的周记相比,写作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要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的鸿沟,并非易事,还需要广大学者专家和在第一线拼搏的教师们的继续探索。《纪念刘和珍君》是一次小小的尝试,我相信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我们的语文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精彩!

跨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之间的鸿沟

论文搜索
关键字:鸿沟 之间 指导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