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行动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行动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09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26-02

  德育教育既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也关乎亿万家庭和谐幸福。古今中外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都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修养先于学文。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高尚的道德是教育的核心,应当居于首位。”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职院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环节。

  一、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存在的不和谐音符

  育人之道,首在育德。然而在注重经济发展和物质富裕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的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存在忽视人文教育,尤其是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也有的高职院校能坚守立德树人之本,但道德教育理念的偏差和滞后,导致道德教育教学课程与安排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实施存在单一性和保守性。有的没有安排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课,而是被“两课”或时事政策宣讲所取代;有的道德教育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脱节,缺少与职业的结合,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应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缺乏了解;有的缺乏对道德教育隐形课程的开发,不够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的渗透;有的道德教育形式上开展,但实效性差,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保证落实,缺少相应的监管、监督机制,等等。有人就学校开展的道德教育主题活动的效果展开调查:47.1%的学生回答不见得有效;38.6%的学生回答当时见效,但效果不持久;10%的学生回答效果很差;仅4.3%的学生回答很有效。反映出道德教育表现较为低效。黄尧2008年在中国职教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的报告中说:“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必要的文化教育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教育,这三者不能偏废。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灵魂,是方向;必要的文化教育是基础;职业技能教育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本职。”但目前在高职院校却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灵魂带基础的现象。

  二、道德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学生当前职业道德水平直接体现未来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声誉,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兴衰和市场形象。如果对他们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高政治觉悟,培养优良道德风尚和品质,不仅可以保证高职院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深远影响。高职院校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样是真、善、美荟萃的殿堂,社会良知的窗口,人类进步的助推器和社会精英的孵化场。职业道德“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行为准则的要求,又是本行业人员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必须形成德行、能力重于知识、技能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单是道德概念体系或者道德知识体系的教育,更应该是一种信仰、理想、人格的铸造。“教育从重知识与技能掌握到重智能发展,再到重素质的养成与完善,是对教育本质的逼近。”

  三、重视道德习惯养成和道德情感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认识,养成道德习惯,陶冶道德情感等。高职学生已进入道德“自律阶段”,尤其需要重视他们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职业道德习惯是人们自觉地按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选择自己行动的行为方式”。并且,“只有形成职业道德习惯才表明某种职业道德的形成达到较高的境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由于有了道德习惯,社会觉悟和社会道德准则才成为一个人的精神财富。没有道德习惯,就不可能作出自我肯定和进行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尊感。”可见,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生活习惯对高职院校学生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应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提供环境和教育。同样,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切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社会的责任和重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内心得到净化和升华之后才有可能把职业美德外化。因此,需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情感教育,使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情感上关心生产质量,关怀他人和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受教育者获得特定的人格特性,使之有能力独立且富有社会责任感地生活。”

  四、重视隐性课程的建构

  隐性课程“主要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教育对象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注重显性课程的职业道德教育外,更要注重隐性课程对职业道德价值的影响。”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在实践中逐步达成的,隐性德育课程对其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潜在的影响力。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认识隐性课程的内涵,开拓形式多样的隐性课程,把隐性课程渗透到显性课程中,全面发挥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实效性。“隐性虽是隐含的,但却是确实存在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非认知心理,靠情感、直觉来体验、体悟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意习得。当然这种无意习得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隐性课程并非是无意的,也需要建构。”美国学校没有行政班,只有教学班;没有班主任,只有辅导教师或顾问,学校对学生基础道德教育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各种社团活动和社区活动来渗透完成的。英国人的观念同样如此:“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道德教育即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有目的的建构隐性课程,方能产生显性影响。

  五、创新德育形式、改进德育方法

  确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特点和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一般采取正面疏导的方针,实行传授道德知识和总结受教育者的道德生活经验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榜样激励和舆论扬抑相结合的方法。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一是“德教”与“修身”合一;二是“知道”与“躬行”合一;三是“言教”与“身教”合一。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学生,或者中专、技校与职业高中的受教育者,一般年龄在18~24岁,处于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后习俗道德期,这一时期的个体应该是凭自己的良知而非外在的约束去选择和行事。在美国,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案例教学和道德讨论,向学生灌输一些具体的、实用的、一些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同时,采用讨论、阅读、录像、表演、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学生与教师共同对某些职业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提供答案,而是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判断推理能力。有人就学校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由谁承担展开调查,学生主张由相关行业的资深人员承担的占48%;主张由相关行业管理人员承担的占32% ;主张由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承担的占20%;主张由两课教师承担的为0。在回答“你认为在校期间下列哪些活动能够在职业道德方面对你产生实际的影响”时,所占比例依次为“优秀校友的成长自述”、“职业道德小品赛”、“企业需求讲座”、“劳模报告会”。

  道德素质的提高是通过理论、课堂、自学、活动、感染、家庭、社会、学校等途径,依靠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共同实现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构建道德教育体系,创新道德教育形式、丰富道德教育内容,改进道德教育方法,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行动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道德教育 高职 道德 院校 行动 研究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