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初探论文

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1

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初探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课程的特色。而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不利于自身培养目标的实现。综合职业能力观不仅很好地体现了高职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而且体现出高职培养目标的“高等性”。其最大优点是既注重学生具体岗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又重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以综合职业能力观为导向改革我国的高职课程必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综合职业能力观的内涵

  我们可以把综合职业能力理解为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所具备的个体能力结构,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孤立的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

  具体来说,综合职业能力观主要强调以下四种核心能力:

  1.社会适应能力。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复杂无比。因此,个人如果想在这个系统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要求得良好的生存状态,个人的智力、身心、审美意识、责任感、精神境界等方面就必须全面发展,并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交往能力,具体表现为竞争与合作能力。

  2.认知能力。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应首先将学习视为一种人生手段,其目的是使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学会了解周围的世界,融入社会,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同时,也可以将学习视为一种人生目的。

  3.专门技术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包括技术要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一定的经验积累以及综合运用技术从事职业活动的熟练程度等。

  4.工作发展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职业领域的变更,职业能力的内容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随着个人职业生涯的延伸、岗位的变化,对个体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职业能力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从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形成此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综合职业能力观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一般能力,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兴趣、个性特点等因素自主地进行职业选择,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进一步挖掘其自身的潜能。同时,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也兼顾其它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精髓。另一方面,综合职业能力观旨在现实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缺陷

  1.各课程之间缺乏整合和渗透。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安排上相当教条,各个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很难形成整体培养目标服务的合力和效果。因此,必须加强高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课程结构不合理。一是存在着课程设置定位不当的现象。课程设置缺乏特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二是教学计划制定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把握不准,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存在偏差。一方面是各门课程存在着结构不合理问题,诸如课程门类不全、盲目设置课程及随意更改课程、增减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课程门类之间在结构比例方面不合理等。另一方面是各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存在着课程之间不衔接的现象。三是课程门类繁琐过多,内容交叉,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以上表现使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合乎现代科技知识之间联系、渗透、结合的特点,难以培养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复合型的实用人才。

  3.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教材滞后。一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尤其是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二是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文档规范、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很少进入教学;三是在职业素质的教育方面,如培育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举措,尚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同时,教材内容偏旧,教材滞后。

  4.对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高职课程“两张皮现象”(即理论与实践分离)仍比较严重,试验、实训课的开出率明显不足,且很少具有智力开发、创新教育的技能训练内容,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训设施也大大落后于当今企业,实践训练水平不高,难以学以致用。实践教学仍存在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少,建设方向不明确,与社会、生产一线结合不够紧密,条件设备简陋,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

  5.学习国外经验与结合国情的关系尚未处理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已注意引进国外成功的高职课程模式,但实践证明引进容易,试点难于持续,推广几乎无法实施。其原因主要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经济发展状态以及国情状态的紧密相关,决定高职的经验只能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尤其在课程领域,只能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办出特色。

  三、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原则

  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这条原则是指高职课程改革应从教育目标、教材、学生和学校实际出发,将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时刻注意总结经验。需要注意的是理论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而实践高于理论并检验理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一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实践。这要求我们不要纸上谈兵,一定要把高职课程改革做到实处,并以高职课程改革的实效作为检验课改是否成功的标准。

  2.创新性原则。在高职课程改革上一定要坚守创新性原则,根据我国的国情,创造出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课程体系。当然,创新并不是排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职课程改革的经验。一是借鉴发达国家在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关于改革本身的成功做法,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现行的高职课程模式和考察开发模式中的合理成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借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创新正是高职课程为迎接未来技术更高、更快发展的唯一源泉。

  3.渐进性改革原则。高职课程改革涉及面相当广,不仅涉及课程设计、教材编选、教学设备,还涉及教师和学生的接受心理。长期以来,师生双方都习惯于在传统课程模式下进行教与学,如果一下子改变传统而代之以彼此都比较陌生的新东西,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进而形成排斥感。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采取“渐进”的策略。这种策略的特点,一是在时间上“分步到位”地达到最终的改革目标;二是在空间上“由点及面”地逐步推广改革的方案和成果。

  四、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

  我们可以根据前述综合职业能力观所强调的四种核心能力,即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专门技术能力和工作发展能力为基本框架,构成课程体系。因此,建立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这四种能力结构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相对应的方面:

  1.人文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帮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规范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质量意识和科学态度,进入企业后,能够较容易地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

  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来看,由于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又长期受升学教育的影响,从人格养成到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的提高,都面临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上要注意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入文素质要求,具体措施有:在课程类型上注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闻的渗透和互补,除了按国家要求开设的课程外,还要注意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党团活动、学术报告等多样化形式的校园活动来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濡化学生;在教学手段上,除了传统的讲授外,还可以广泛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等方法,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理解。

  2.专业知识课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是有一定理论知识层次的技术人员,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具备生产操作技术,还需要具备比较扎实的技术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地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重视相应的理论教学包括一定的专业理论课程。

  长期以来,高职学生不能掌握好专业知识课程,以致于企业往往对高职学生有一种不信任感,或是看不上眼,觉得他们总是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低人一等,因此要改变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这种成见,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地位,必须要在注重高职自有的特点如实践性、实用性之外,还要重视其内涵的发展,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对于高职教育过程中有关技术理论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对行业必不可少的认知学习,它包括关于工艺规程的教学。直接有关的认知教学涉及操作工序的计划过程、对操作工序在理论上的理解;不同工序之间及同零部件之间的关系;专业名词、专业词汇;资料或数据的来源;以及本行业中有助于正确判断和识别的概念。有关的技术教学还应当包括适用于本行业的各个学科的原理。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把有关学科的知识应用到本行业中去,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有关学科的原理,使他们将来在职业的进步过程中能理解行业中可能发生的变革。

  3.实践课程。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不同也就是它的特点――强调实践,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获得,技术的应用水平等,因此在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综合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的实践课程必须要根据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学校或是社会条件的一些具体情况而定,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形式或是计划的控制,实践课程的设制、内容的确定、结果的评价方面要有一个开放的能动的规划。由于高职教育具有专业性强、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其实践课程就要以相应的专业性与操作性、应用性等作为切入点,加强高职实践课程的效能。

  首先,高职实践课程的内容必须要与当前专业领域中或是生产企业中正在运用的先进科学技术作为内容选择的目标。高职作为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的教育,其传授的技术必须是先进的,考虑到教育的“滞后效应”,有时其内容还需要是超前的。

  其次,推动校企合作。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服务方向上分析,高职教育是为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培养技术人才的,因此在内容的取舍上不能过于盲目地以先进作为唯一目标,还必须考虑到地区实用性因素,考虑到本地区企事业的技术先进程度。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对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开发,参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取得进展的保证。

  第三,高职实践课程还必须注意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化。要积极引入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将职业教育课程嵌入相关专业学历教育课程体系中,对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根据能力要求设计实践课程,这样就可以将实践课程与实际的操作运用相结合。

  4.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课程。高职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服务于社会的需要,而且也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有义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

  作为社会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应与“可持续发展”有两方面的联系。一方面,高职教育本身要不断改革和调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便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存在与发展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了人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它要求变换职业或岗位的人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变化了的工作,否则就有失业的危险。这就足以表明高职教育要能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打下基础。为此,就要推动课程的综合化。所谓课程的综合化,不仅要体现在专业内知识的综合上,还要体现在不同专业知识的综合上、体现在专业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这样的课程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宽广的知识。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要体现人文精神、社会科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有机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变通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贮能蓄势,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劳动者或创业者。

  五、结 语

  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要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对高职教育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而具体地如何来改革高职课程,首先是要树立明确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高职教育的具体情况,借鉴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笔者认为,综合职业能力观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非常适合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这既是我国高职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实发展的要求。

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程改革 高职 导向 能力 改革 课程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