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2

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我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文化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文化经济变化剧烈。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农业社会文化,向市场经济主导的工业文化转变,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市场经济的确立及推进,将很多“单位人”推向了“社会人”,由此,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很多人产生了社会适应方面的诸多问题。

  一、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1.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理适应能力。目前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体育运动的长期心理效益是提高自信和自我概念。国外研究也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少年比不参加运动的少年自信心及合作性提高了。体育运动能够改善人的身体形态、提高人的自控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体育运动能够改善学生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养成。

  2.体育锻炼改善人际关系。由于体育运动的开放性,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学生频繁地与教师、同伴交流与沟通,可以明显改善他们与别人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许多家庭都是一孩化,加上网络的诱惑,许多学生相对于他们的父母,交往范围和时间大为减少,这对于他们学习掌握正确的人际关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既需要竞争又需要交往合作,在体育锻炼的互动中,提高了交往和合作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更易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更强。

  3.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过程可以不断地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角色实践机会,以构建更多的或类似的社会情景,体验交流与合作、公平竞争、成功和失败、冲突与协调等,并在体育构建中构建很多社会场景以适应不同的社会情景,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培养抗挫能力、亲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从而积极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的交互性、实践性等特点,使得锻炼者在人际互动中熟练地掌握了角色扮演能力和社会规范能力,逐渐调整自己的定位与期望,提高了与外界的平衡能力。与外在环境的平衡导致心理上的和谐,从而锻炼者能达到内外的平衡。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结构方面,就是每个心理环节过渡顺畅而没有障碍。体育锻炼的生理效益、心理效益和体育锻炼创设的社会、文化互动场景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并最最终形成一定的心理特质。体育锻炼有利于形成社会适应心理特质。

  不同运动水平、有无锻炼兴趣、不同运动量、不同运动历史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锻炼对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都有影响。

  4.有助于约束规范个体的行为。所有的体育比赛都是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进行的,每一个体都要遵守这一行为规范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与延续,这样每一位参加者必须按照规则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法,以适应体育运动的要求,长此以往锻炼者在一定文化空间里,会自学接受体育锻炼的规则和社会文化的约束。锻炼中的角色扮演与互换、不断改善自我以满足他人的角色期望,都增加了参与者的角色扮演能力和对规范的理解和遵从,在内在心理和外在环境的互动中达到平衡,形成了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心理特征。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已经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广泛认同,但并不等同于只要锻炼就能改善,这其中还需要很多细致的工作和手段。

  1.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锻炼的手段、方式、内容、环境都存在着很多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着很大差异,首先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才能对他们进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培训。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力求突出“时代性、新奇性”,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老面孔,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减少以往体育教学的“功利性、目的性”过于突出的弊端,强调体验、快乐、放松,强调过程与参与,淡化评价与考试,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自我、体验快乐、找到自信。

  2.逐渐增加难度。未来的职场充满了各种风险,我们的学生不仅要随时准备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除了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需要勇于面对挑战、沉着冷静应战的宝贵意志品质。体育教学正是通过战胜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困难,从而获得技能的提高、经验的增长与心理体验来实现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各项身体素质,以适应专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强壮的身体能够进一步强化自信心,提高他们身心耐受各种困难的承受力。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他们心理品质的极好的机会。例如:定向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发展耐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野外生存能力,还能够教会他们如何冷静应对自然环境对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承受身心负荷的能力,长期练习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强化与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3.强化团队意识的培养。团队意识薄弱是90后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频繁广泛的人际交往又是商品社会十分普遍的生活现象。良好地团队意识是现代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交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个人或团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水平,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合作需要通过一定的活动或方式,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担来培养。合作能力既是体育教学参与者的必备条件,也是通过体育教学重点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

  4.培养持续锻炼的习惯。教育部长周济曾经说过:“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现代体育教育特别讲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这里的终身体育基础主要指“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与持续,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原来适应的环境经常会发生变化,需要个体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这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人提出的新问题,因此,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是每个社会人经常要面对的挑战。体育锻炼不仅是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手段,同时也是个体融入社会和陌生团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此锻炼应该是终生的、持续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手段也不是万能的、包治百病的良方,在实际实施过程还需要对运动内容、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体育教学 能力 高校 教学 社会 研究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