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道德人格论文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道德人格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4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道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一.道德人格

  道德人格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具有伦理学意义,有具有生理学意义受人的遗传、教育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道德人格可以通过在人的社会性活动形成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通过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

  二.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突出学生人格培养目标

  1.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体现为课堂文化对学生的正确价值导向,教材思想内容对学生的潜在熏陶,民族精神对学生的鼓舞,感人事迹对学生的激励。通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人格培养和学生良好品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体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通过高中课程,把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发挥出来。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思维习惯的逻辑性、分析方式的科学性、人生态度的积极性、价值判断的合理性、道德人格的健康性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人文科学担负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时代精神的宏扬、基本文化的普及、道德人格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塑造等多种功能,同样也担负着以马克思主以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教育的的重大作用。对高中课堂教学来讲,培养学生道德人格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直接目的。刘基主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认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1],也就成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直接德育目标。而道德心理倾向的养成和良好人际行为和社会性行为,在人的道德人格形成的地位最为重要。

  2.课堂教学中设置道德情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各中情景材料的作用。比如,可以引用教材内容,充分运用教材中典型的德育材料。比如高一语文中屈原的爱国诗篇“离骚”。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这一爱国诗篇,突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优秀传统中华文化教育的作用。作为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他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扩展中,可以讲述到楚文化在我国的影响,以及发展历程。比如高二思想政治第十课的两个情景材料。一个是小贺与小张是好朋友,因为小张当“枪手”替别人考试,受到小贺“揭发”而疏远小贺。一个材料常明捡到一个钱包交还失主,并索要相应报酬。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告诉学生,我们必须深化道德认知,明确告诉学生,真正的朋友是要勇于指出自己错误让自己健康成长的人。而对于第二个情景材料,讲解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及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做才算是既合理又符合道德意义上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中设置的各种情景材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道德情感,又培养了其健康的道德人格。

  3.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建构充满个性特色的道德人格。

  新课程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思维的培养和良好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新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探究性的材料,这些材料要求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对教师来说,要很好地引导学生,提供探究的方法,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通过学生合作还是通过课外实践调查。教师要在学生选取文献资料、有价值的调查数据收集等方面给以指导和帮助。探究式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

  课堂教学探究,要充分运用学生即有的知识积累,立足于学生已形成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辩证性的探究材料。比如,高二《文化生活》教材给出了关于民族精神的各种观点,要求学生评价这些观点,并给出理由。再比如关于传统中国医学的正反两面的观点,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一理论来分析这一材料。同时在肯定传统中国医学的同时,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建构了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培养了证思维。通过一些道德典范,让生动的事迹感动学生,以强大的精神力量震撼学生。在这样的情景纷围中,学生能够在认同的基础上,增强其道德认知,升华其道德情感,培养其道德人格。学生在自主性探究中和情感体验下,形成了个性特点的道德人格。

  4.通过课堂集体性活动,培养学生社会性、主体性道德人格。

  中学生集体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情景是在这一集体中,并且要依靠这一集体才能完成的。在集体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合作探究、协作讨论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这一社会的缩影班集体对自身的影响和制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离不开集体的,自己知识上的不足要靠同学生老师的补充,自己行为上和人格上的漏洞要向班集榜样看齐。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能够相互协作。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的则是学生的活动圈。这一活动圈包括学生相邻的同桌、前后左右的邻桌、课间课外的伙伴等同辈群体和同龄群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认为,人的社会化要经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阶段[2]。社会化是人不断地学习,形成健康道德人格,内化社会文化,承担社会角色,成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过程。

  学校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是重要方面。通过课堂组织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不断地学习社会文化,内化社会规范,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性、主体性、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文化生活》指出了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的公民”[3]。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学生道德人格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公民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也体现了人的社会性和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角色意识、主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道德人格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教学 人格 课堂 道德 教学 学生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