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

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6

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

   随着全数字化时代、全媒体时代、全文献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从角色定位、工作职能、服务需要到外在形态都会发生变化[1]。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2010年11月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做“图书发展展望”讲座时,阐述了图书馆发展的范式转换,认为现代图书馆应该从图书馆业务为中心转换到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收藏全媒体资源,建立复合型知识空间[2]。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每日24小时服务,是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式,代表着图书馆正在从一个单一媒体时代进入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相结合的时代。

   1.国内外图书馆的现状

   最早我们是一部大篷车,其中装满书籍,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当地读者提供读书服务,这就是传统的流动图书馆,即为巡回书库。图书的数量和图书的利用率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读者不能随时随地的阅读,图书的借阅服务得不到普及和发展。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建立图书馆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006年新加坡政府铺设超高速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希望通过电子通信产业的改革,对主要经济领域、政府部门、整个社会服务体系进行改造。这时新加坡建立了基于wavex RFID的智能图书馆。这些图书馆遍布在全国各地,分别设立在商场、地铁站附近等人流量比较大的闹市区,人们逛街累了可以直接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非常便捷。还有24小时的自助还书的book drop更是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方,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技术方便读者找寻图书和自助还借。飘着书香的新加坡图书馆,已成为新加坡打造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

   厦门集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也先后建立了移动图书馆,其主要依托比较成熟的国际互联网、无线移动网络、RFID射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E-BOOK等)来进行图书馆各种数据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使人们不受空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无论是最早的流动图书馆到后来的传统的图书馆,还是现在新加坡的基于RFID的智能图书馆,都是本着服务于大众,为社会提供均等的阅读机会。但是这些形式的图书馆没有很好地满足不同人们对于图书的需求。在如今通信设备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既需要基于移动设备的电子图书,还需要基于RFID系统管理的纸质图书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阅读图书的需求,这时结合这两者的移动图书馆运营而生。它具有独特的节约、灵活、快捷、方便、主动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边远地区图书馆覆盖率不高的不足,是推进文化建设的一个创新方式;它解决了图书馆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既方便人们阅读,又营造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图书资源共享的目的[3]。但目前这样的移动图书馆还没有得到发展和普及。

   2.移动图书馆遭遇的瓶颈及原因

   2.1 分布的不均衡

   目前,由于我国地广人多、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造成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还没有普及,且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经济水平较高、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据统计,北京、上海、四川等高校的自助还书等移动图书馆数量优势相对明显,广东移动图书馆发展较为迅速[4]。据国际图联规定:在城市主要居民区,步行3至4公里就应有一个较大的图书馆,每5万人应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截至2009年底,全国只有公共图书馆2833个,相当于约50万人才能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还有3368个县没有图书馆,有600 家图书馆常年不买新书,西部地区每步行30公里至100公里才能找到一个图书馆[5]。

   2.2 财政投入不足

   图书馆本是非盈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在政府拨款的有限背景下,少数图书馆不得不通过特色的增值服务获得收入,还有的图书馆只能靠出租场地给某些机构或者企业办展览或者培训,本不宽敞的图书馆变得更狭小。建设移动图书馆需要大量的资金,从设备、购书到开发、管理以及到最后的维护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3 技术上的不成熟

   移动图书馆是基于互联网网络技术应用与RFID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一个高效、无缝、并且不受操作系统平台限制的自助式图书馆环境[6]。由于移动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存储容量大、媒体形式多、分布广、动态异构等特性,移动图书馆的资源存储问题突出[7]。目前移动图书馆广泛采用的存储方案主要由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和网格存储等。这些存储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数据存储集中和共享的问题,但是无法更好地服务。

   3.基于RFID的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是融合银行柜员机(又称ATM,是英文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自动出纳机)和自动贩卖机的设计想法,借鉴银行柜员机为客户提供存取款、转账等功能和自动贩卖机为顾客提供选择物品、交易、找零等功能,由计算机控制的读者自我服务型图书馆专用智能设备。它具备操作面板,外形类似书柜,设备与图书馆业务系统相连,可供读者凭有效证件(如,读者借阅证或者统一市民卡、银行卡)来借还图书、购书、在线阅读、和下载电子图书。

   此外,图书馆还可联合金融机构(比如银行)等把读者的诚信与诚信档案和信用记录联系在一起,实现诚信读书,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8]

   3.1 技术支持

   LIBRATM图书馆RFID 自动化系统通过将Web-base基于互联网网络技术应用与RFID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一个高效、无缝、并且不受操作系统平台限制的自助式图书馆环境。LIBRATM 系统能够实时与图书馆管理系统 (LMS)更新馆藏的流通数据,也能在后台LMS停止运行时离线工作[9]。LIBRATM系统具有良好的模块可伸缩性,可灵活应用于不同规模和预算的图书馆[10]。LIBRATM 系统通过无线射频标签(RFID)技术带来更好的馆藏管理,从而使馆员和读者都能从中获益[11]。

   云存储作为一种服务存储,应用云存储不仅能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提高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度,可实现性价比最优和资源存储效率最优。

   3.2 借、还书流程

   读者只需通过友好和简单的图形界面、触摸显示器进行借还操作。RFID标签首先由标签排序转换工作站(标签打印机)写入图书编号,并粘贴于图书资料(可以是书籍,CD/DVD光盘,录像带或磁带等)上。在移动图书馆设备上,读者首先扫描借书证或统一市民卡或者银行卡以进行身份认证和确认此读者是否允许借阅图书。借书卡中存有LMS流通系统中用于标志此读者的编码。移动图书馆可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 (LMS)需要提供虚拟键盘以便读者输入密码PIN。然后在操作界面上选取需要借阅的图书,点击确定,被借阅的图书会从柜体中滑出。操作结束后工作站打印出收据,收据上记录着本次操作的时间、书号、书名、读者编号以及还书截止日期以便读者日后核对。如读者无需纸质收据,系统可将收据以电邮的形式寄到读者注册的邮箱中。

   还书时,读者只需将书摆放在自助借还工作站的天线板上 (一次读取多本书籍)即可完成归还操作。移动图书馆上的摄影头提供了一种价廉但有效的安全机制,它可在读者进行借阅时拍照。移动图书馆可记录下每一次操作,并提供进行借阅操作时借书人的摄像影像,已备翻查。

   3.3 下载电子书流程

   读者可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手机、U盘)插入移动图书馆的接口进行下载电子图书。即使读者没有随身携带任何存储设备,移动图书馆系统可将电子书自动同步到网络存储。

   4.移动图书馆的建设途径

   4.1 合理规划布局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可以置于城市任何一个角落,图书馆资源跟随移动图书馆到达城市每个街区,全体市民拥有普遍均等利用图书馆的机会。以城市发展规划为依托,合理布局移动图书馆,方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布局规划原则如下:

   第一,布局于交通便利的区域。比如在地铁站、公交站等地方,方便读者借、还书及购买书籍。

   第二,布局于人流量大的区域。比如在火车站、飞机场、商场等地方,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第三,布局于文化设施匮乏但又人流量的区域。比如外来工集中地带,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苦于无书可读的读者群,亦可彰显国家对文化设施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4.2 建立经费保障体制

   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利用必须考虑成本。 移动图书干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单位,各级政府应承担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责任。建议围绕移动图书馆的基本智能,建立运行经费保障体制,将移动图书馆的公用经费和业务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保证每年安排一定量的专题文化活动专项经费,以保证移动图书馆正常运转和开展业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12]。

   4.3 知识产权的保护

   文献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都是我们讨论的问题,尤其是电子文献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更大。而当今电子文献如潮水一般涌入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需要这种形式的文献被我们所利用。计算机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解决的办法,我们可用计算机技术改变电子文献的权限,设置为只读权限,不能修改和复制。在电子文献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计时器,从被下载的时刻开始只有一个星期或者十天的时间存在在被下载的载体上,超过这个时间段,文献将自动从读者的下载载体中删除,这样不仅保护的文献的知识产权,也省去了读者还书的麻烦。

   5.总结

   公共图书馆从它问世以来,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13]。在现代社会,公共图书馆更加显露出了促进人类文化、世界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和优势[14]。同样,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又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向,有些方面的变化甚至带有革命性的、深刻的变革,移动图书馆应运而生。移动图书馆更好的发挥社会职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环境,使得文献资源更加直接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图书馆 公共 移动 研究 图书 服务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