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成果论文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成果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7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成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新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系统总结并认真考察这些创新成果,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今社会,文化表现出日趋增大的作用。首先,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关系到全民族文化认同以及全社会共同理想的确立。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着民族素质的不断增强,推动着民族创造力的不断提升。其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实力不仅深深渗透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之中,影响到综合国力中物质实力的发展,而且还为物质实力发挥作用提供重要条件。最后,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既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针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如下建议:第一,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二,推进文化创新;第三,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见,党和国家已经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确立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着眼点。这些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敏锐洞察和科学把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为我们今后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文化逐渐超越了传统的纯粹科学文化知识的狭小范围,广泛渗透在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之中,已经成为生产力中的一种软的竞争性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日益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文化由此表现出了生产力的形态。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新命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3]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创新,丰富了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和生产力理论。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文化生产力发展观,坚持先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时代变化发展的新趋势,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品质。其次,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始终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构建有利于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各项制度。最后,要在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以什么样的价值体系为主导引领我国当前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就成为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命题,并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5]"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6]这些重要论断显示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价值层面上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潮关系的认识更加趋于科学,为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形势下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一,要立足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以便使其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群体的共识。第二,要树立系统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相互关联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因而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系统的观点才能对其予以正确把握。第三,要发扬创新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开放性决定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绝对体系",而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

  四.建设和谐文化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新矛盾。在社会层面上表现为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格局重组,贫富分化和分配不公;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上,出现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问题,这些矛盾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为了从思想文化层面上解决这些问题, 2006年10月,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文化支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是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地位,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立足于破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难题的伟大实践。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7]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高度对其加以认识和把握。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从根本上规定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而且从整体上概括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其次,营造和谐舆论氛围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在舆论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坚持用正面的、进步的、积极的舆论去引导负面的、落后的、消极的舆论,才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形成和谐的文化局面。最后,推进文化创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路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只有与时俱进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其固有的理论品格之所在。

  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总结以往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命题,进一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9]这条道路,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一重大问题,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深化和拓展。新形势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10]可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包含着社会风尚、文学艺术、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因而它必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构想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深刻的文化自觉,展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必将凝聚起推动改革创新的强大力量,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阶段。

  纵观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成果,不难发现,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更高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项创新成果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合在一起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预示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光明前景。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成果

论文搜索
关键字:十六大 中国 社会主义 以来 成果 主义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