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全民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及普及应用研究论文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全民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及普及应用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26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全民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及普及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前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6年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在纲要第九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全面分析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治未病”方面的优势。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层面,因此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大力发展全民健康教育,改善当前居民健康状况,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对于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全民普及“中医治未病”健康理念的背景分析

  1.中国居民的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由于缺乏正确的健康指导,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少体力活动,抽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再加上城镇、工业、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使得我国正在面临着各种健康影响因素与多重疾病威胁并存的复杂局面。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2.国家政策引导与支持

  人民健康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十几年,我国的健康领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日益健全,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在持续提高。但是于此同时,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变,这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在纲要第九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全面分析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治未病”方面的优势。

  3.“中医治未病”对于实现健康中国工程的意义

  习主席一再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中医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核心,体现了中医药预防保健的优势。开展“治未病”工作,切实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更好地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事业。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

  二、“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依据

  1.“中医治未病”的渊源与涵义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明的大夫善于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将病因祛除,如果等到症状严重了再去治疗,这样做就像是口渴了再去挖井,快要打仗了才去铸造武器,不是已经晚了吗?这段话明确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三个层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三是愈后防复。它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了中医学的防治实践。

  2.中医历代医学典籍中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2.1.《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论》云“圣人不治以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指出了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注重养生,做到“未病先防”。《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强调要预防为主,有病早治。如何疾病一旦发生,其变化可能是迅速而复杂的,因此必须抓住时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将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或初期阶段。

  2.2《金?T要略》中的“治未病”思想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所涉及的范围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为在生理上,肝脏和脾脏同属“宣泄”和“运化”的器官,具有免疫和排泄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理特点。肝脏发病必然累及脾脏,因此遏制肝病的恶化,必须“当先实脾”。其中实施“实脾”的措施,就是阻止肝病恶化的治未病手段。

  3.“中医治未病”的三个层面

  3.1未病先防: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充沛与否密切相关,正气充沛则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强健,机体抗病能力强。正如《素问?刺法论》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2既病防变:指在疾病初期,正气未衰之时,就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进行及早的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与传变。疾病初期,病情轻浅,正气未衰,容易治愈。如果治疗不及时,则病邪由表及里,侵犯脏腑,使病情愈来愈严重复杂,治疗也就愈加困难。所以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3愈后防复:指的是病愈康复的人群,要做好疾病后期的调养,帮助机体恢复正气。防止疾病再一次的复发。

  三、“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普及应用

  1.在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起“未病先防”的意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医疗开支,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将“治未病”理念通过入院宣教、住院指导、定期宣教、出院随访等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防治各种疾病。

  2.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确保建档内容填写客观真实、统一规范,科学有效。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联系,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围产期保健体检、儿童保健体检、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在社区居民中进行健康知识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老百姓所关心的健康问题。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使之防患于未然,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3.在院校开展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校园普及中医药文化,大力推广健康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干预,以阻止“未病”发展成“已病”的情况。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恰当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

  大学生群体是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在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健康教育中导入中医“治未病”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而且对推广中医传统文化理念也有重要意义。成立大学生健康服务志愿者,大学生健康宣讲团等有意义的社团组织,进班级和各个社区进行健康宣讲。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四、结语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瑰宝,“治未病”的理念更是跨越千年亘古不变。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预防为主,在医疗机构、社区、院校等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健康教育通过多渠道融入百姓生活,必将能够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于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全民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及普及应用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健康教育 全民 中医 理念 意义 应用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