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试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论文

试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26

试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2

  一、高校教育生态系统构建面临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教育生态系统的观点,陆续出现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总结众多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教育生态系统在我国高等教育范畴内应当包含学校、学生、社会各要素及内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及影响,且具备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当然,这一系统在具体实践中所必然面对以下几点问题。

  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随着社会环境及家庭经济的改善,当前高校学生对学习的客观需求及主观能动都不高。根据笔者2017年对某高校300位各年级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会主动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大学生仅占1.85%,有70.37%的学生每天除课程外的学习时间不到2小时,66.67%的学生承认自己大部分的上课期间在玩手机,仅有20.37%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课。

  2.学校管理服务性不强

  学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已经提出良久,但长期形成的强制管理模式在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在高校的土壤中进展也不会得到加速。服务的关键不止于交流,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响应才是检验学校管理服务落实到位的标准。

  3.教师讲授针对性不足

  季诚钧等(2010)对某地方高校调研发现,84%的教师在40分钟的授课时间中讲授了30~40分钟,92.3%的教师始终在讲台上授课。显然,教师作为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倾听学生思想的角色还没有形成;与学生密切配合,“以生为本”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模式还没有建立。

  4.家长配合参与性不够

  尽管高校学生已经成年,但家庭教育仍不可忽视。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具有亲切性、直接性和易受性的特点,其配合参与高校学生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目前高校对学生实施的封闭住校式管理以及家校交流渠道的匮乏,减弱了家长的配合和参与程度。

  5.社会支撑有效性不实

  除了遵循自身教育发展的规律外,高等教育必定会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社会应重构公民标准和价值,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反思,重新接受公民教育。一方面,社会应为学生就业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基本的社会保障以及维护其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一个较为完整的高校教育生态系统应当包含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五大要素共同配合、共同参与的范畴。长期以来,各方面工作不够到位、不够协调,各要素间信息不对称,使得系统的构建存在上面提到的诸多问题。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互联网+高等教育”模式,为问题的解决和高校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提供了可能方案和路径。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生态系统构建

  “互联网+”带来的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思维是解决高校教育工作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而一旦解决这个难题,高校教育生态系统将迎来质的转变。“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可以设想构建如下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主要由五种要素和八条链接构成:

  1.五种要素

  在高教生态系统中,五个节点即为五种构成要素,分别为学生、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学生和教师,其他辅助要素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两个核心要素提供支持和服务,并全力配合其发展。而各辅助要素之间也会围绕高校教育工作展开交流互通和协同互助。同时,各要素相对独立并自我完善和发展,形成动态协调与静态发展态势。

  2.八条链接

  五种要素两两之间形成八条关系链接。

  一是教师与学生、学校间的两条链接。核心要素教师和学生之间以教育为链接,体现在教与学方面;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通过慕课及公开课等方式将教学资源向学生共享,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微博等与教师互动。教师和学校之间同样要围绕对学生教育的反馈进行工作调整。教师应当有向学校要求完善教学科研条件的渠道和权利,学校应定期整合教师教学科研的大数据信息以调配资源给予更好的支持。

  二是家庭与学校、学生之间的两条链接。高校虽然不能同小初高一样事无巨细地与家长交换情报,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考试情况也应当及时让家长知晓。而家长也不能一味地将学生成年后的继续成长完全交给学校,也要积极配合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和引导。

  三是社会与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的四条链接。除了知识学习外,道德和习惯养成更是决定人生轨迹的重要因素。社会作?檠?生、教师、学校和家庭存在的客观环境,天然地承担着树立良好道德标准、提供积极价值导向和塑造公正行为法则的公民教育义务,这就需要政府有效地疏导和规范,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

  这一由五种要素和八条链接组成的新型高校教育生态系统能够有效运转的关键在于彼此之间信息对称的实现,而这种信息对称离不开我们高校运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一套综合教学、管理、服务、支持的生态系统。

  三、相关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生态系统构想的实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专业人员协同共建。而不管采用何种技术手段或方法来实现这一构想,高校都必须要处理好一个概念、两种关系。   1.区别教育生态圈与教育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知网关键词“教育生态圈”及“教育生态系统”搜索结果可知,已发表文献分别为100多篇和7700多篇。显然,教育生态系统的概念在学者中的认可度更高。此外,根据维基百科,生态圈指封闭的、自我调节的系统总合。而据上文阐述,高校教育应构建的是囊括五种要素并相互包容、协调、交互、共生的综合生态系统。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使用“教育生态系统”一词更为合适。明确教育生态系统的概念后,相应的框架和关系就可以自然得出,与“互联网+”概念结合也更具现实意义。

  2.理清?v横向及内外部的关系

  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八条关系链接,如计入方向,将得到十六条路径。这些关系错综复杂,但是深入剖析后可以发现主要由纵横向和内外部两类构成。一是纵横向关系。包括由学校、教师、学生组成的横向教育管理关系和由社会、学校、家庭组成的纵向社会生活关系。纵横向的关系理顺了教育与生活两条主线在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脉络支撑作用,明确了运用“互联网+”设计实际应用系统的着力点和出发点,避免因头绪关系过多而无从下手和无的放矢。二是内外部关系。包括由学校、教师、学生组成的内部协调关系和由社会、家庭组成的外部支撑关系。内外部关系理顺了校园和校外两个区域在高效生态系统中的主辅配合机制,明确了设计系统的核心范围和支撑背景。

  3.协调动态发展与静态深造的关系

  大学生是学习性、思维性、创新性极强的群体,高校教育注定要随之不断学习、发展、创新,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协调新常态、新状况的动态发展范畴。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和关系在不断发展协调的同时,其自身又需要潜心静气地完善和深造。整合两种发展模式,在相对静态和绝对动态的交替出现下找到统一的解决路径是构建整个生态系统运行规则的难点。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为系统构建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持。通过数据发掘,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复杂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出整个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各子系统组件之间的数据关联和约束体系。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现实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传统的高校教育工作如果不进行改革发展,不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结合,则必定是没有前途的。时下兴起的在线授课、教育平台等,仅仅完成了“互联网+教育”这种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的初步工作。高校教育要焕发活力,不能只做加法,而必须要下决心经历一番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创新的解构、剖析、重组的艰难新生过程。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高校教育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结合这种新型的社会思维、社会意识,以优化教育要素、更新教育体系、重构教育模式等途径来完成教育转型和升级,实现教育生态系统新模式。

试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生态 背景 高校 互联网 互联 系统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