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脱贫攻坚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论文

脱贫攻坚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28

脱贫攻坚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77

  Abstract At present, poverty alleviation is in the critical stage. We should cultivate aspirations before poverty alleviation; we should never allow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ies to lose at the starting line and resolutely prevent the transfer of poverty between generations. Precise funding system in universities consists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aspiration cultivation as it can promote education fairness and social equity. 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ddressing the current problem that the poor student identification is not accurate enough, the work of founding education is not precise, and the funding management is not standardized, the precise funding system was proposed, including the use of big data to accurately identify poverty-stricken students, the concept of founding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aptitude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funding procedures and team.

  Key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poor student identification; funding education; funding management

  2015年7月25日??务院开发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实施脱贫攻坚战的极端艰巨性和重要性,要确保实施脱贫攻坚目标,绝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先扶志,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是“扶志”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对未来充满希望。脱贫攻坚视角下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对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助对象要精准。全方位收集信息,准确评估定位资助对象;第二,资助育人要精准。针对困难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因类施教,助力他们成长成才;第三,资助管理要规范。资助程序和资助人员要规范化管理,真正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

  1 脱贫攻坚与高校精准资助之间的关系

  1.1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是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尽快补上贫困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现有贫困人口由于家庭或地域原因,无法获取较好的资源来提升综合素质,自我发展能力弱,难以摆脱贫困,长此以往,导致贫困在代际之间传递。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教育不公平导致人们在个人技能和劳动力资源上不平等,极大阻碍了社会的合理流动。[1]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可以促进教育公平,破除贫困代际传递,是脱贫攻坚的必然需求。

  高校困难生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精准资助工作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同时也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平台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由于综合素质的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最终带领家庭摆脱贫困。

  1.2 脱贫攻坚为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提供思路

  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高校资助工作是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部分,也存在识别、帮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利用脱贫攻坚思想指导高校资助工作,切实践行精准资助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精准资助工作要精准识别困难生。[2]以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大大减少,因此,需要更精准的方法进行认定。其次,高校精准资助工作要通过因类施教的育人理念实现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仅需要“输血式”的经济帮扶,还需要高校提供不同资源平台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造血式”资助。最后,高校精准资助工作要实现规范管理。资助程序要规范管理,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保障每一个符合资助条件学生的权利。资助人员也要规范管理,提升政治高度和责任意识。   2 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认定不科学

  困难生认定程序不科学。目前困难生认定的基本程序是: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同时提供家庭经济困难的佐证材料,再由班级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这种认定流程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学生碍于“面子”,对困难生认定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提出申请;有的学生投机取巧,提供虚假材料,试图在资助中“搭便车”。因为我国目前暂时还没有完善的家庭税收系统,无法直接获得家庭收入等经济数据,部分证明材料由当地村委开具,存在村干部因人情开具虚假证明的情况;在班级评议环节,有些班干部会在情感上倾向于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

  除此之外,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缺乏统一规范的困难生认定程序、认定依据和认定标准,导致认定的困难生在各地、各高校之?g缺乏可比性,使教育部门在投放资助资金时缺乏合理依据。

  2.2 育人不精准

  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同样,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也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育人活动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推进育人精准化。[3]但是实际工作中,高校将大量精力用于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着力解决学生当前的经济困难,弱化了育人工作,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精神帮扶,引发诸多问题。

  比如,有的学生理想信念薄弱,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也使部分学生迷失在物欲横流的商品时代,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忽视了自身精神层面的追求。有的学生诚信缺失、没有法治观念,认为助学金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个别学生甚至伪造虚假材料以骗取资助。有的学生表现出自卑、敏感多疑、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长此郁结于心中,对学生的身心造成较大伤害。有的学生拥有科技创新能力,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资源平台,高校缺乏支持帮扶。

  2.3 管理有待规范

  资助工作规范化管理,才能够真正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资助程序不规范和资助人员管理不规范的情况。

  其一,资助程序有待规范。学生不了解资助政策,错过申请时机;学生伪造证明材料,想浑水摸鱼,获得资助资格;高校公示制度不够透明公开,引发负面舆论;高校公示困难生名单方法不当,令学生自尊心受损;高校资助资金没有按时发放,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压力。其二,人员管理有待规范。高校资助人员将大量的精力用于事务性工作,集中关注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的政治高度有待提升;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资助岗位,配备专门的资助人员,资助人员是临时从各部门抽调的,各方主体责任、权利和义务不清晰。

  3 脱贫攻坚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实现路径

  3.1 利用大数据精准认定困难生

  2017年3月,《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财科教〔2017〕21号)中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资助精准度,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当前大数据时代为困难生精准认定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解决困难生信息的不对称。首先,建立联通民政局、扶贫办、残联等部门的大数据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补充学生其他关键信息增强客观性,如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上学人数、父母职业等。其次,提炼核心的变量与指标,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界定标准,实现各地各高校困难生统一认定,最终实现资助资源的有效配置。比如,针对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户、残联认定的残疾人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迅速识别并评定困难等级,实现精准认定和差异化资助;最后,高校需采用班级评议公示和实地家访调查等工作方式弥补线上统计分析的疏漏,提高认定工作的精准性和严密性。

  3.2 因类施教的资助育人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资助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困难学生的关怀,资助工作者要因势利导,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个性化育人活动。

  针对理念信念比较薄弱的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组织观看爱国影片和走访红色革命老区等活动,坚定学生对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针对投机取巧、伪造证明材料的学生,要加强诚信教育,同时利用资助程序的公平公正性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针对因贫困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针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帮助搭建创新平台,引进企业资源,秉承科技成果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唱响“中国梦”。

  3.3 规范管理资助程序和资助人员

  资助工作需要严格规范管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其一,以问题为导向,规范程序管理。加强资助政策宣传,确保困难生知晓政策,正确使用申请权利;严格审核学生的申请材料,确定满足资助条件的学生;规范公示制度,建立学校纪检处、审计处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让资助工作在阳光下进行;改善公示方法,既确保学生的知情权,又保护申请者必要的隐私;规范资助资金发放,保证奖助学金按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其二,以责任为导向,规范人员管理。[4]高校资助工作者要从立德树人的政治高度,加强服务意识和业务培训;高校要设立专门的资助中心,明确岗位职责,同时,资助中心、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要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是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精准资助具体可以通过大数据精准认定困难生、因类施教资助的育人理念和资助程序与人员规范化管理有效实现。

脱贫攻坚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攻坚 精准 资助 视角 高校 工作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