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归论文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归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2-02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归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65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reform is self -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not to change the nature. The basic theory of Marx's doctrine is the theoretical purport of the socialist reform, and it is the belief support of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that guarantees the reform.

  Keywords 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theoretical purport; socialist direction; belief support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某种凝固不变的东西,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同时,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自我发展和完善,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因而,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旨归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能是其他的什么理论。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就是确保这个社会主义改革目的以及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信念支撑。

  深化改革,变革上层建筑的指导理论无非是两个,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个是资本主义的理论。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依靠什么为了什么的问题,是一个大是大非的事情。这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大局。在这方面,邓小平理论有着深刻的阐述,明确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旨归。

  (1)理论旨归: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改革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不是变为资本主义“(邓小平)。因而,我们继续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旨归就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直到今天,在这样一个基本原则问题上,仍然有人觉得好像无关紧要似的。对此,邓小平理论早有先见阐述,我们应该深刻体会。比如,邓小平说过,如果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1]“ 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2]在1989年政治风波期间,他又明确指出,现在大家都赞成改革,但“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改革方向这样的原则问题上,邓小平是坚决要争论的,而不是“不搞争论”。这关乎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

  对照我国的改革开放同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都讲改革,都搞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苏联和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政局动荡、阶级矛盾尖锐、人民怨声载道。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改革过程中的“转向”和解体,原因在于它们的改革或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或者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和背叛人民利益的资本主义,最终产生贪腐集团侵吞国家财产,社会变质人民遭殃。这从另一面证明了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性。

  (2)改革目的:为人民谋福利。改革是国家和政府的执政者为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阶层利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手段。所以,改革是执政者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目的的手段。在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上,手段的运用必须是有利于目的的实现。因而,不是说任何改革手段都是对的,要看采用的改革手段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

  邓小平说“改革和开放是手段”,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是发展社会主义改善人民生活还是资本主义化呢?这两种改革要分辨清楚。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改革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改革的受益人必须是劳动人民。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利益关系,为人民谋福利,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目的在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使人民共同富裕,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维护好、落实好人民的利益”(胡锦涛)。否则,人民的利益受到伤害,经济改革的成果也要被葬送,最终会使社会主义改革面临失败(邓小平)。[3]

  (3)坚定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4]回顾我国近现代动荡历史时期折腾和被折腾的经历,表明一个国家陷于无休止的折腾之中,可能牺牲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前途成为世界上贫穷的国家。政局不稳,战乱不休而招致帝国主义的侵略。

  2008年12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 提出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重要思想。其中,“不折腾”是对指导思想恪守与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动摇”是坚定社会主义事业,“不懈怠”是指在工作中不自满、不松懈、不三心二意。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不折腾”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走封闭老路,不走易帜邪路”。

  总之,“不折腾”,就是要必须聚精会神致力社会主义的事业,坚定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不动摇、不懈怠”,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通过社会主义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使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5]   从改革的可能方向来说,一个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另一个是违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思想理论上丧失社会主义信念,使改革变质到资本主义。这是两种信念与两条道路的斗争,[6]是不能含糊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就是确保社会主义改革目的以及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信念支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讲社会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实践是有意识的自觉能动活动,有先期理论认识的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继续进行社会主义改革,首先要在理论上明确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把理论认识与实际的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要联系实际来回答这个问题,进而制定我们的各项计划、方案,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因而,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实在是值得我们再三明确的问题。邓小平说过,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通过几十年的实践,我们至少明白了一点,就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就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以及确保这个社会变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一个坚定的理论基础和信念支撑。

  这样来说,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讨论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时,应该基于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不是其他什么阶段的认识上,应该从我们自己“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出发来讲社会主义观,不能放任某些经济学家发布所谓“权贵资本主义”的谬论,否则,就会混淆了认识的界限,会造成使人民的思想混乱不清的严重后果。

  (2)加快社会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改革并处理好改革中各阶层的利益协调关系。一是进行思想领域的变革。邓小平指出,由于封建主义的影响,宗法观念、等级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深厚的土壤;公民权力义务观念淡薄等封建残余的影响在社会各个层面仍广泛存在,要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是一个非常艰巨和长期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进行思想领域的变革就是要革除封建主义的社会传统和思想观念,培养人们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念,“要继续批判和反对封建主义在党内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种种残余影响,并继续制定和完善各种符合于社会主义原则的制度和法律来清除这些影响”(邓小平),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

  二是深入政治体制的改革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中各阶层的利益协调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中的一些有碍于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制度和环节的变革。邓小平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存在五种主要弊端(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以及特权体制和作风),这些政治体制方面的弊端不仅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种种弊端和失误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而且也是今天乃至今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障碍,严重困扰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社会主义改革的突破方向和着力点在于找到制约改革的来自体制内的思想障碍,在触及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时,制定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化解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事业。

  (3)改革的领导者要忠于共产党的事业。回顾前苏联的改革,在意识形态束缚下的改革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的制度框架,后来的领导者戈尔巴乔夫不是那个可以凝聚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的人。他在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公开性和人道的社会主义改革却背叛了国家、背叛了党、背叛了人民,成了一个拆毁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的人。这样的国家改革的领导人背叛了共产党、背离了人民,以致偏离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造成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也无力化解,当矛盾进一步激化时失去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立场,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我们应该时刻警醒。

  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矛盾都比较复杂。西方敌对势力的或明或暗的伎俩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造成巨大的威胁;国内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长期积累的许多政治、经济矛盾日益凸显。对此,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要强化对改革的政治担当,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党和国家的干部也必须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结语: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革复杂性的理解存在着直观的、简单化的认识倾向,对一些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思想观点认识不清。所以,无论在经济、政治问题上还是思想问题上,我们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指导理论和改革信念支撑的确定,就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记住“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7]在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归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马克 社会主义 主义 理论 改革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