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中原文化视角下图书馆普及传统文化的模式探讨论文

中原文化视角下图书馆普及传统文化的模式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2-12

中原文化视角下图书馆普及传统文化的模式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那么积淀的历史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然而,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年轻一代不知不觉中将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逐渐丢失,伴随遗失的还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所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是社科普及工作研究的内容之一。图书馆对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保存、弘扬和传承有着天然的职能和与生俱来的优势,而中国古代的传统书院也是将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作为基本职能来实现,因此,图书馆和书院除了在藏书功能上相近外,其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职能也比较相似。基于此,提出“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利用两者的有机结合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普及,利于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利于提升河南的文化自信和创立文化品牌,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由于“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是现代图书馆与古代书院的有机结合,推动了传统文化普及的创新性发展,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意识到该模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用。山东省、福建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省份相继开始探索利用“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开展社科普及工作,并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得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可以说中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河南省依托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图书馆与书院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职能,开展人文社科知识普及活动,将有助于提升河南人民的文化幸福感与归属感。

  一、中原文化普及的意义

  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加强民众文化自信心建设,要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所以,国民在学习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应潜心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中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应向河南民众大力普及,有利于提高河南人民对家乡的建设热情,建立归属感。利用“图书馆+书院”模式普及中原化为民众学习和理解河南传统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也将为增强民众文化自信作出重要贡献。

  二、普及对象与过程

  在免费开放的大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对象涵盖的人群越来越广,几乎涉及全体社会成员,利用“图书馆+书院”模式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则更利于传统人文社科知识的广泛传播。因此,河南省内图书馆如果利用这种新模式将更利于把河南传统文化的普及对象扩展成每一位河南人,加快中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要致力于打造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活动品牌为目标。在活动中有效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对中原文化精神的弘扬。“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的创建与完善过程可从以下几点展开:

  (一)做好宣传工作

  各种活动前期的宣传工作都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活动影响力。吸引谁来听,告诉大家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都需要前期的广泛宣传和报道。

  (二)精心组织和策划

  首先,要做好选题策划工作。选题要体现出地域的文化个性,提高本地居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要以人为本,科学策划。其次,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图书馆+书院”服务的公益性、平等性、全民性等特点。

  (三)强化多方合作

  “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的建设和发展,单纯依靠某个图书馆是不够的,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支持以及加强图书馆间、图书馆和社会各文化单位间的合作,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模式,共同普及中原文化知识,实现共赢。

  三、普及形式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厚重、多元,普及过程中内容选取要兼具通俗性和趣味性,应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与群众日常生活、工作相关联。 采用“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开展中原文化普及活动可从以下几种形式展开:

  (一)中原文化讲坛

  中原文化涵盖史前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宗教文化、诗文文化、民俗文化、汉字文化等,可开设子文化系列讲座,应以文、史类的雅文化占主流,帮助听众修身养性,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具体到每个地市,可结合所在城市文化特点,策划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讲座。将讲座做成品牌,吸引??秀的专家、学者来此传道受业,使广大听众在进一步了解中原文化与本地传统文化的同时,领略名家风采。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可将讲座内容的视频、音频向外推送,利于把中原文化普及对象的范围扩大化。

  (二)真人图书馆

  真人图书馆的灵感来自于央视的一档电视节目《朗读者》。图书馆可邀请道德模范、艺术大家、知名文化学者、成功创业人士等有故事的真人做客书院与读者面对面、零距离沟通,来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或者依据个人的切身体会为读者推荐一本好书,并提供导向性阅读。这种与“真人图书”的互动交流比读者个人阅读以及其他传统阅读模式获得的阅读体验更真切,更利于读者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启发心智和拓宽阅读视野,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也将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中原文化义塾班

  书院义塾班可在周末或寒暑假开设相关课程,吸引少年儿童前来学习,可将书法、国画、经典古籍、茶艺、地方戏剧等课程设为常规科目,将课堂的教化、引领和传承功能全面发挥出来,从小培养祖国接班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建立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河南省内图书馆则应致力于将周末义塾班打造成中原文化省内普及与省外宣传的名片。   (四)诗词吟唱团

  诗词吟唱团创建的灵感来源于央视的另一档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来解读经典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在注重时代化表达的同时,也将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为听众传授文化知识、诠释人文理念、解读人文价值观,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河南篇目,历史上更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从古至今的河南诗词名人更是不胜枚举。因此,图书馆立足河南诗词资源优势创作吟咏节目是传统文化普及过程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形式,对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微缩小剧场

  中原戏曲具有起源早、受众广、种类多、影响大等特点,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群众,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河南人爱看戏,戏曲是河南人与生俱来的精神追求之一,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生活方式,弘扬戏曲文化也是每个河南人民的责任与义务。图书馆可与演艺单位、民间院团进行合作,在书院开展豫剧、曲剧等传统艺术体验日活动,以小剧场演出与观众互动体验相结合,丰富书院的传统文化普及形式。

  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是全河南的共同责任,就图书馆而言应发挥其收集、保护、传承和弘扬的职责,吸引少年儿童生力军与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形成中原大地人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的生动局面。同时,图书馆还要学会“走出去”,利用“移动式书院”把中原文化广播到城市和乡村中去。

  四、普及方式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有4个都在河南,分别为郑州、洛阳、安阳和开封,每年来河南旅游的人群一大部分都涌入了这些城市,所以它们应尤其注重中原文化的推广、普及与传承。

  笔者认为河南省内的图书馆对中原文化的普及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在法定节假日特别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寒暑假等旅游旺季适当增加书院活动频次,为本地民众和外地游客提供更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机会。

  (二)抓住每年4月23日全国阅读推广日前后民众的阅读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荐读活动。

  (三)于每年九月第三周全省社科普及周内集中开展贴近公众生活实际的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五、结语

  “图书馆+书院”模式创新了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形式,探索出了社会教育的新模式,为图书馆教育品牌的建立提供了新方向。利用“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普及本地传统文化,对提高中原城市的文化内涵、建立城市文化品牌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有助于形成集礼乐教化、经典传承、人才教育、情操培养等为一体的社会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播推广体系,从而将千百年?碇性?大地所积淀的历史文化代代传下去。。图书馆与书院的有机结合,改变了图书馆原有的空间格局与服务方式,推动了图书馆文化服务效能从最初的藏书借书机构向文化教育传播中心的转变,使图书馆事业呈现更加蓬勃发展之势。

中原文化视角下图书馆普及传统文化的模式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原 文化 书馆 下图 传统文化 视角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